楊會芝
摘 要 1.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觀察力、想像力、聽說讀寫能力及對文本的感悟、內(nèi)化等方面。2.學生的個性特征及發(fā)展取向各不相同,各人閱讀存在個性差異,對文本的敏感、判斷程度也存在差異。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個性化 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82-02
閱讀,作為讀者將書面材料提供的信息與腦中已有知識相整合并構(gòu)建意義的過程,是人的個性化行為,其最終目的并不僅止于掌握閱讀方法與提高閱讀數(shù)量,更在于全面提高閱讀者的個人素質(zhì)——豐富的想像、敏捷的思維、獨立的個性、健全的人格。
個性化閱讀教學,以實現(xiàn)師生的個性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的,基本定位為——自主閱讀,平等合作,發(fā)展個性,著力在目標、方式、過程等方面實現(xiàn)個性化,把展現(xiàn)個性魅力的時空留給學生,讓他們積極參與,實現(xiàn)發(fā)展。
缺少個性化評價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不完整的。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在教學《風娃娃》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并啟發(fā)學生思考、說話:“如果你看到風娃娃只憑力氣、不動腦筋做了這些錯事,會怎樣責備它?”有位學生發(fā)言出人意料:“教師,我不想責備風娃娃,我要跟它講道理?!迸c眾不同的見解顯示其難能可貴的閱讀個性!遺憾的是,教師拒絕了這一預設答案之外的見解,堅持要求其“責備風娃娃”。欠缺包容、支持的評價使獨特閱讀個性陷入困境。由此可見,評價必須實現(xiàn)個性化。
一、拒絕“惟一標準”,提供多把“尺子”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評價學生的項目主要有: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觀察力、想像力、聽說讀寫能力及對文本的感悟、內(nèi)化等方面。教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差異,采用觀察、問卷、調(diào)查、收集資料等方法捕捉學生個性信息,如在自然狀態(tài)下觀察學生的閱讀行為以及閱讀心理的投射表現(xiàn);或通過日記、作業(yè)等對學生閱讀行為、閱讀心理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個性化閱讀檔案,為實現(xiàn)評價個性化提供依據(jù)。
在對同一項目的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各人不同個性設定評價標準。設若每一項目占分值為20分,對于較不合群的學生,可適當增加“合作”一項的權(quán)重,相應的減少“獨立”項目的比分。評價采用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jié)合,參考家長評價,及時肯定、及時記錄學生閱讀能力的進展,用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定。每個人只要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發(fā)展,就可以得到良好評價。
二、拒絕“惟一答案”,期待豐富多彩
學生的個性特征及發(fā)展取向各不相同,各人閱讀存在個性差異,對文本的敏感、判斷程度也存在差異。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心態(tài)下對同一文本的閱讀感悟也不盡相同。譬如多數(shù)學生理解古詩《村居》中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的“鶯”就是黃鶯,但也有學生聯(lián)系詩中另一句“忙趁東風放紙鳶”,認為“鶯”也包括兒童放的黃鶯造型的風箏。這種體悟與古代詩歌語境雖有自牴牾,但其聯(lián)想、想像都是聯(lián)系全詩生發(fā)的,不為無據(jù),其方法的合理因素應予肯定,岜可以“標準答案”將其抹煞?“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弊鹬貙W生個性化的體驗、見解,鼓勵思維馳騁,對個性思想的形成大有裨益,個性化閱讀中期待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如此,作為評價的一部分,試題設計也應鼓勵求新思維、求異思維,不同于“標準答案”,鼓勵學生以通順語句寫出自己的觀點及其依據(jù),不束縛其個性與靈性。
文本閱讀無定勢,亦無“惟一答案”,人人有個性化見解,人人讀“自己的”文本,正是個性化閱讀教學所追求的。但在強調(diào)學生個性化閱讀理解、尊重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不應忽視文本的意義構(gòu)想和教學的價值取向,防止從一個極端——統(tǒng)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另一個極端——渙散、混亂,與文意完全背離。老師自身對文本的意義構(gòu)想和教學的價值取向就應有正確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思索、辯論等過程中對不同觀點進行全面分析、比較、甄別,“求異”,更“求佳”,學會多角度地看問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高尚情懷。如學習《丑小鴨》時,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角色:“如果你就是
丑小鴨,經(jīng)歷這么多苦難,終于變成白天鵝,你最想做些什么?”學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折射出不同的個性色彩:A.“我要去幫助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動物,和他們一起玩?!盉.“我絕對不會去嘲笑、欺負那些長得丑的動物。”C.“我要去炫耀一下我多美麗!”D.“我要飛回去,找那些欺負過我的人報仇!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A與B觀點雖不同,卻都切合文本的意義構(gòu)想和教學的價值取向,可謂“標準化”基礎上的“個性化”,可予支持;C與D見解雖有個性,但顯然偏離價值取向。教師沒有放任自流,而是啟發(fā)學生討論:“你覺得這只白天鵝會選擇你們的哪些做法?為什么?”學生們深入讀書、思考,體會到白天鵝有高貴的外表,更有善良的美好心靈,不會作出狹隘的復仇行為,也不會炫耀自己的外表。在個性化見解的表達、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對何謂真正的美認識更深刻。
總之,個性化評價倡導更多贊許、包容和支持,是學生發(fā)展閱讀能力,張揚良好閱讀個性的有力保障。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評價個性化,追求的是“以評價促發(fā)展,點燃學生閱讀熱情”。對不同學生提不同要求,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讓基創(chuàng)造屬于自已的成功,體驗收獲,體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