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鄭州工業(yè)應(yīng)用技術(shù)學(xué)院,河南新鄭 451100)
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的引申及轉(zhuǎn)義
張艷艷
(鄭州工業(yè)應(yīng)用技術(shù)學(xué)院,河南新鄭 451100)
自16世紀茶傳入歐洲后,茶成為西方人必不可少的飲料。而英語“茶”的引申和轉(zhuǎn)義反映了西方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因此,加強對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的引申和轉(zhuǎn)義的研究有利于克服國際間的文化交流障礙。
西方;茶文化;英語“茶”
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與其相關(guān)的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聯(lián)系密切。因此,要研究英語“茶”的引申和轉(zhuǎn)義,必須對西方茶文化的發(fā)展過程進行具體的探索。此外,英語中有關(guān)茶的詞匯和習(xí)語等也能夠反映出其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
1.1 在歐洲大陸的形成過程
200多年前,茶從中國開始傳入歐洲各國。從中國元朝開始,中國的茶就在歐洲開始傳播。比如,意大利旅游家馬可·波羅在其旅游游記著作中不僅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描寫,還對從中國帶去的茶和瓷器等物品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但是,此時歐洲人還不知道“茶”這種植物,直到在明朝的時候,他們才對“茶”有了真正的認識。1569年,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Gaspar da Cruz)在其《廣州記述》中專門對中國的文化和藝術(shù)等進行了論述和介紹,他是將“cha”音帶入歐洲的第一個歐洲人。1582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晚年的傳教活動中,一邊宣傳其教義,一邊將其在中國的經(jīng)歷進行記述。1615年,比利時的金尼閣將利瑪竇的在中國的經(jīng)歷記述翻譯成拉丁文并在德國出版。自此,《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一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并風(fēng)靡于歐洲各國[1]。因此,中國的茶文化為大規(guī)模的歐洲人所認識和了解。
隨著荷蘭人把茶葉大量輸入歐洲各國,西方茶文化開始形成。因此,西方茶文化形成的首要功臣就是荷蘭人。在17世紀初,憑借航海優(yōu)勢,荷蘭商人通過海運開始從中國沿海城市裝運茶葉到爪哇,再到歐洲各國[2]。自此,歐洲的飲茶之風(fēng)開始盛行。由于茶葉的輸入量比較少,茶在17世紀中葉成為荷蘭人的一種奢侈品,只有上流社會層次的人員才有這種享用飲茶的資格。但是,隨著茶葉輸入量的增加,飲茶之風(fēng)不僅逐漸在民間得到普及,還開始風(fēng)靡于歐洲各國,特別是在歐洲貴婦人更甚。比如,在貢格萊的《雙面交易人》、麥達斯達覺的《中國女子》、費亭的《七副面具下的喜愛》和英國劇作家索遜的《妻的寬恕》中無論是在場面還是在情節(jié)的安排上都對茶事進行了不同層次的描寫;而《茶迷貴婦人》——一部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上演的喜劇,更是將歐洲的飲茶風(fēng)尚描寫得繪聲繪色。
1.2 在英國的形成過程
17世紀30年代,英國開始了其飲茶習(xí)俗。由于茶最先通過向荷蘭人購買而傳入英國的,茶葉輸入英國的量比較少,只能為英國上流社會所飲用[3]。但是,1650年,隨著茶葉輸入的增多,飲茶之風(fēng)開始在英國民間流行。而茶文化能夠在英國發(fā)展,起主要推動作用的是葡萄牙公主凱瑟琳。1662年,她在嫁入英國王室的同時,帶去了葡萄牙的飲茶和茶會等習(xí)俗,使得飲茶成為英國王室宮廷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英國高雅茶文化的初步起源。而女王安妮是真正推動英國茶文化發(fā)展的重要人物,她的飲茶嗜好引起了社會各階層人的爭相效仿,使得飲茶不僅代表了一種高雅的行為,還是一種象征人的身份和地位的標準。1826年,隨著英國的殖民侵略,茶樹在英國的殖民地開始得到大面積種植,飲茶之風(fēng)也幾乎在全大不列顛盛行。
英國下午茶的形成,來源于一位公爵夫人貝特福特·安娜[4]。由于早餐和晚餐間隔時間太長,她在下午5點開始自己甚至邀請朋友到家里喝茶,并提供一些餅干和甜點等。之后,這一做法不僅在上流社會中流行,還被普及到平民階層中,逐漸形成了獨具英國特色的茶文化,進而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來。英國人早上起床要有早茶early morning tea,上午要喝杯便餐Eleven's,午飯時要喝杯奶茶milk tea,下午要有一個茶歇tea break,晚餐后要有晚茶after dinner tea??傊?,雖然英國人沒有在其本土上種過茶樹,但并沒有影響其茶文化的形成。
1.3 在美國的形成過程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美國移民的到來,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茶葉也被帶到美國大陸。1690年,中國紅茶在美國波士頓最先出售。1700年,為適應(yīng)新大陸的氣候和環(huán)境,美國居民將飲茶的方式進行了改變,將牛奶和奶酪等摻入茶中,更具有美洲移民的新風(fēng)尚。1785年,美國商船直接將茶葉等物資運到美國,進一步推動了飲茶風(fēng)尚和茶文化在美洲的傳承和發(fā)展。因為飲茶習(xí)俗是歐洲移民帶去的,所以美國于歐洲大陸的飲茶方式大體相仿。但是,茶商Richard所創(chuàng)造的“Blechynden冰茶”、茶商Thomas Sullivan所推出的“袋茶”和英國產(chǎn)出的“速溶茶”等都適應(yīng)了美國快節(jié)奏的生活,并且在美國得到迅速流行。
2.1 Tea與“茶”的發(fā)音由來
最初歐洲的茶葉是從中國沿海裝運的,具有福建話和廣東話兩大派系的茶音也隨之傳入歐洲大陸[5]。其中英語中的Tea主要源自廈門的方言,這主要是因為廈門話的“茶”音是“Te”或“Tay”,而荷蘭人是從廈門輸出茶葉的,并且除俄國和葡萄牙之外,歐洲其它國家的茶葉最初是從荷蘭購買的。因此,歐洲多數(shù)國家也都用Te或Tay表示茶葉。據(jù)記載,1601年,荷蘭人在輸入茶葉的同時,也將福建人關(guān)于“茶”的發(fā)音一起輸入到歐洲各國,這也是關(guān)于Tea的第一個記載。而歐洲大陸在給英國輸入茶葉的同時也將其有關(guān)的茶音帶到了英國。Te最初讀[t'ei],后來為使其英語化,根據(jù)字母e的發(fā)音變成[ti:],因而其拼寫也由Te變?yōu)門ea。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Gaspar da Cruz)在其《廣州記述》中最先對中國茶“cha”的發(fā)音進行了介紹。由于葡萄牙在廣州附近設(shè)有商港,他們就把廣東方言的“cha”作為茶飲料的名稱。在英語俚語中,漢語音譯“茶”的譯名為char,a cup of tea也可說成a cuppa char。
2.2“茶”在英語里的概念意義
在中國漢語中,“茶”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將茶樹上的嫩葉加工后的茶葉;二是指用茶葉沏成的飲料。在英語中,“雖然茶”的概念意義與漢語一致,但是其詞義得到了擴展和轉(zhuǎn)義。Tea的概念意義主要是包括“茶樹”、“茶葉”和“茶葉沏成的飲料”,而其擴展和轉(zhuǎn)義則可表示沒有茶葉的“飲料”、“大麻”和“茶會”等等。當然下午茶或便餐也是“tea”,“喝茶”、“給人沏茶”、“吃茶點”或“以茶招待”等動詞也是“tea”。
2.3 Tea詞組在英語詞匯中的表現(xiàn)
從以上西方茶文化的形成過程我們可以知道,英國在輸入茶葉方面的時間比較晚。但是,隨著茶葉的輸入和飲茶風(fēng)尚的流行等,其英語中有很多與tea構(gòu)成的詞組。比如,在英式英語語言中有:茶具車tea trolley、茶點tea cake、傍晚有茶點的舞會tea dance、茶盒tea caddy、茶盤tea board、茶話會tea party、午餐食品tea basket、茶杯tea cup、茶壺tea pot、茶會tea fight、茶室tea room、茶匙tea spoon和有茶室的公園tea garden等詞語。在美式英語語言中,常見的有:茶具車tea cart、大麻毒窟tea pad、一種小甜餅tea cake、有脂粉氣的男人tea—hound、茶具車tea wagon、吸大麻聚會tea part、同性戀會聚場所tea room、濾茶球tea ball和大麻桿tea—stick等詞語。
2.4“茶”在英語習(xí)語中的喻義
17世紀初,茶剛傳入英國時,由于輸入的量比較少,其價值跟珠寶首飾等貴重物品和黃金一樣具有收藏價值。雖然在英語習(xí)語中由tea構(gòu)成的數(shù)量不多,但是有關(guān)的tea習(xí)語其概念簡潔卻又喻義深刻。作為身份的象征,茶被鎖在茶盒中,女主人保管著茶盒的鑰匙。由于茶在當時比較貴重,只有在招待貴客時才能飲用。所以,茶代表財富,而all the tea in China表示的是無法計算的財富。到目前為止,在英語語言中仍有would not do something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表面上講是“即使把中國全部的茶葉都給予我,我也不做”,其所蘊含的意思為“不管給我多高的報酬,我也不做某事”。
法國哲學(xué)家孟德斯鳩對于18世紀的圣馬力諾發(fā)生的政變就用了a storn in a teacup來形容性質(zhì)。后來,對于“小題大做”等的事情或事件,人們就習(xí)慣用該詞來表示。在美式英語中,該詞則被說成是teapot tempest或者tempest in a teacup。
有意思的是,英國開始輸入茶是將它作為一種藥來推廣的,而并不是因為它是一種飲料。另外,英國人在宣傳“茶”時,將“茶”說成是一種興奮劑,具有幫助人體肉食消化、增進食欲、增強記憶、利尿清毒、安神補腦和解除頭痛和頭昏等功能,因此,茶被說成是一種被所有中國大夫稱贊的優(yōu)質(zhì)飲料。也正因茶的這些功能,人們在情感方面也會用tea來表達。比如,有人在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要給他tea and sympathy(對不幸者的安慰與同情)。更有意思的是,可以用短語來the cups that cheer but not inebriate表示“茶”。
我們知道,英國人喜歡喝茶。所以,a cup of tea不只是表示“一杯茶”,還可以比喻為“令人喜愛的東西”。因此,在自己想要什么東西或者什么東西對你合適時,可以用英語That's my cup of tea來表達。但是當你認為一個人是an unpleasant cup of tea時,那就是另一回事a another cup of tea了。而take tea with somebody的意思不是“和某人一起喝茶”,而是表示“與某人發(fā)生沖突”或“與某人打交道”。
2.5“茶”在英語中的轉(zhuǎn)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一些與tea構(gòu)成的詞語不在含有的tea概念意義,這主要是因為tea的含義出現(xiàn)了引申和轉(zhuǎn)義。比如,英式英語中除了tea cake叫做“茶點”外,還有一些現(xiàn)成的糕餅,如cookie、scones、muffins和crumpets等。在美式英語中tea cake是“一種小甜餅”,tea basket表示的是“午餐食品”,而不是表示“裝茶葉用的籃子”。由于tea具有興奮作用,在美式英語俚語中,tea轉(zhuǎn)義為“非法的使比賽馬匹跑得更快者”、“大麻”、“任何刺激性藥物”和“大麻香煙”等。tea party是指“吸毒者吸食毒品的聚會”,而不是“茶聚會”;tea pad表示的是“妓女窩;吸毒窟”;teaed up表示“中大麻毒的;昏迷的”,tea room不是指“茶室”,而是指“同性戀會聚場所”。
從200多年前開始,中國的茶葉逐漸輸入到歐洲大陸和美國。西方人根據(jù)其當?shù)亓?xí)俗和文化,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西方茶文化。并且,隨著世界逐漸連接為一個整體,英國的下午茶文化與美國的冰茶文化等也都對傳統(tǒng)的中國茶文化具有重要的影響。而“茶”在英語中的引申和轉(zhuǎn)義不僅蘊藏著西方茶文化,還體現(xiàn)了英語“tea”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因此,研究西方茶文化及英語“tea”的引申和轉(zhuǎn)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1]蘭冰.淺議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J].曲靖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 (1):118-121.
[2]莫菲菲.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J].福建茶葉,2016(2):219-220.
[3]張麗娟.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研究[J].福建茶葉,2016 (2):255-256.
[4]卜小偉.英國茶文化探析[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4(6):331.
[5]王靜,卜小偉.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J].農(nóng)業(yè)考古,2013(2): 316-318.
張艷艷(1987-),女,河南新密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