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珂
(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眾所周知,產(chǎn)品的防鉆絨性能是衡量羽絨紡織產(chǎn)品品質優(yōu)劣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防鉆絨性能差,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地有羽絨或羽毛從面料和縫線處鉆出,不僅影響穿著外觀,還會導致填充的羽絨數(shù)量越來越少,降低羽絨產(chǎn)品的保暖性。目前考核羽絨產(chǎn)品防鉆絨性能的方法主要有EN 12132-1Feather and down Methods of testing(絨毛和羽毛織物絨毛特性的檢測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以下簡稱EN 12132-1)、GB/T 12705─2009《紡織品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FTMS 191-5530(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轉箱法)等,上述方法旨在測試面料的防鉆絨性能,客戶需分別提供面料和羽絨來進行測試。若無羽絨,有些標準里規(guī)定可以使用標準配比的羽絨進行測試。測試標準方法里規(guī)定了測試樣羽絨包的尺寸、羽絨填充量和縫制類型,這樣的羽絨包測試樣的制備是標準的,有利于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再現(xiàn)性,降低測試的不確定度。
然而上述測試方法只局限于考核面料的防鉆絨性,無法滿足有些客戶要求從成品大貨里抽檢成品測試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客戶希望了解大貨成品防鉆絨性能的要求。應客戶要求,并結合現(xiàn)有標準開發(fā)研究出成品防鉆絨測試的方法。此方法基于EN 12132-1面料防鉆絨的測試方法,結合成品的特點來衡量成品防鉆絨的能力。
歐洲市場上的EN12132-1摩擦法測試面料的防鉆絨性能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此方法只局限于測試面料。而成品的羽絨填充不如EN12132-1的羽絨包厚實,所以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制備測試羽絨包,以滿足測試要求。
采用相互擠壓摩擦的運動方法來衡量羽絨產(chǎn)品的防鉆絨性能,從羽絨服上取出長形試樣片,根據(jù)羽絨服的厚薄選擇相應的夾層包,對折長形試樣片將夾層包包入長形試樣片內,三邊縫合,外加縫合線涂上膠水,晾干后將試樣放置在自封袋中,兩端分別固定在測試設備夾具上,以使試樣被折疊在兩個夾板之間,再適當調整夾板間的距離,達到指定的壓縮程度,摩擦轉動一定圈數(shù)后自動停止,試驗完畢后評估面料和縫線的鉆絨性能。
EN 12132-1標準方法中摩擦間距是44 mm,而準備的標準羽絨包是根據(jù)不同的羽絨比例來填充(詳見表1),通過測試不同羽絨包對折后夾在44 mm兩板間受到的壓力值來衡量從成品上制備羽絨包的測試參數(shù)。
表1 不同羽絨比例及填充量
根據(jù)上述測試羽絨包承受的壓力值,制備3種合理的夾層包分別適用于薄、中、厚羽絨產(chǎn)品,放入成品測試羽絨包內,使其在指定的壓力下厚度約為44 mm。比較EN 12132-1實測結果和不同填充量的羽絨服按此方法測試結果的差異性。
按EN 12132-1的方法分別選擇羽絨比例為90/10、80/20、60/40和20/80制備羽絨包,測試將羽絨包放在CRE等速拉升儀上對折壓縮至44 mm時所需的壓力值。根據(jù)表2所示參數(shù)設定壓力值為19.6 N(2 kg)。用防鉆絨面料準備3種合理的夾層包,經(jīng)過多次調整后選擇三種面密度和大小不同的夾層包分別放入輕薄、中等厚薄和厚重羽絨測試羽絨包內,使在2 kg的壓力下厚度達到44 mm。因樣品有限,夾層包的制備還可以隨著將來在測試中適當調整,所制備的夾層包規(guī)格見表3,測量實際樣品羽絨包在2 kg的壓力高度。如果厚度達不到44 mm,調整測試摩擦間距;如果超過44 mm,調整夾層包的厚度。
表2 羽絨包的參數(shù)設定
表3 不同夾層包的規(guī)格
防鉆絨摩擦測試儀(同EN 12132-1的要求)、鋼尺、縫紉線(縫紉線選擇與面料匹配)、防纖維穿透的夾層包(分別為厚32 g、中23 g和薄7 g三個規(guī)格)、膠水及壓塊(2 kg)
從成衣上分別沿長和寬度方向畫12cm×17 cm的長方形各4個,共八個,然后距離長邊1 cm和短邊2.5 cm外側劃線,制成14 cm×22 cm的長方形,然后沿12 cm×17 cm的長方形劃線車單線,并沿14 cm×22 cm長方形劃線剪下羽絨片,縫頭處的羽絨清除干凈。
將兩片羽絨片外對外、里對里、兩邊長邊縫合在一起,形成套管,從里向外翻出,準備4只管狀樣品,根據(jù)羽絨片的厚薄,選擇相應的夾層包,確保對折后在2 kg的壓塊壓力下,高度約為44 mm,如果所選的夾層包在壓力的作用下不能達到(44±3)mm,實測具體高度。
將選好的夾層包放入其中一個試樣包中,短邊口縫合好,縫合線涂膠,室內晾干。如果所選的夾層包在壓力的作用下能達到(44±3)mm,不用調整防鉆絨摩擦測試儀夾具板間的距離,將試樣包放置在自封袋中,使試樣包折疊在這兩個夾板之間,試樣包與自封塑料袋的短邊分別固定在測試設備的兩邊夾具內,計數(shù)器設置為2 700轉,啟動設備,摩擦2 700轉后自動停止,試驗完畢。若所選的夾層包在壓力的作用下不能達到(44±3)mm,調整防鉆絨摩擦測試儀夾具板間的距離,達到試樣包對折后在2 kg的壓塊壓力下的實測高度。將試樣包放置在自封袋中,同上操作。將試樣從塑料袋里取出,塑料袋里所有的羽絨和羽毛均計數(shù),將試樣放在合適的光源下,突出織物表面大于2 mm的羽絨和羽毛也要計數(shù)。若塑料袋里填充羽絨的數(shù)量加上從試樣中突出的填充材料數(shù)量大于50根,計數(shù)終止,報>50。將短邊剪開,取出夾層包放入第二個試樣包內,同上操作。
試驗得到4個數(shù)據(jù),分別為縱向(面料)、橫向(面料)、縱向(里料)、橫向(里料),根據(jù)買家的要求評判合格或不合格,或出具實測結果。
表4 不同組合面料測試結果 /根
由于市場上購買的羽絨服只有成品沒有面料,只能參考結果的合理性。為了比較成品測試與面料測試的差異,選擇8種羽絨服面料制成成品模擬試樣按2.3所述方法分別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通過在成品羽絨包內加夾層的方法來衡量成品羽絨的防鉆絨性是合理的??蛻艨梢栽诿媪仙a(chǎn)階段按面料方法測試面料的防鉆絨性,在大貨階段抽驗大貨成品進行成品的防鉆絨性測試。
上述試驗方法可用于衡量羽絨服成品的防鉆絨性能,為很多買家希望抽驗大貨羽絨服防鉆絨性能帶來了可行性方案,且經(jīng)反復比較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此方法與開發(fā)階段測試面料防鉆絨性的方法EN 12132-1具有一定的比較性,意味著在開發(fā)階段客戶可以通過寄送面料和羽絨直接測試,在大貨成品階段可以按此方法抽驗成品的防鉆絨性,但兩者結果不可有明顯的差異,以確保測試結果的一致性。
上述新方法不僅可以考核羽絨成品面料的防鉆絨性,還可以同時考核羽絨成品上的絎縫和拼縫的防鉆絨性。若存在面料測試結果合格而成品結果不合格的情況,客戶可以考慮是否是因為絎縫和拼縫不合理而導致防鉆絨性能變差,從而確認導致對防鉆絨性能質量不合格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