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情景教學法在對外漢語綜合課中的應(yīng)用
王 兵*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上升,“漢語熱”已在全球升溫。但對外教學這一學科較新,相關(guān)理論不成熟,如何恰當?shù)氖褂媒虒W法已經(jīng)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情景教學法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教學流派?,F(xiàn)適從情景教學法的理論基礎(chǔ),在綜合課中的應(yīng)用及優(yōu)勢等角度進行,對這一理論進行探討。
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實際應(yīng)用;優(yōu)勢
英國文化協(xié)會一項研究曾表明,21世紀的關(guān)鍵語言將是英語、漢語普通話、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目前,漢語教學正逐漸走進國外的大、中、小學課堂。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已將漢語成績列入大學升學科目。由于學生增加,全國各地許多國家都面臨著缺少漢語教師的現(xiàn)象。其實這也就不難解釋,對外漢語教學這個剛剛開展20多年的年輕學科為何會如此蓬勃的發(fā)展。在這一學科興起發(fā)展的過程中,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從起步階段發(fā)展趨向成熟,但是,對外漢語教學畢竟是新興學科,在很多方面上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與其相關(guān)的理論還不是很成熟,在教學法方面還有很多的問題。如何對待教學法,如何選擇教學法,怎樣恰到的實施教學方法,如果在漢語熱不斷升溫,漢語不斷發(fā)展的今天,還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這勢必會影響漢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影響整個教學的效率。
漢語教學法實在是個多義詞,他既指整個學科理論和實踐,成為學科的名稱,如:“外語教學法”也可以指某一教學法流派,教學法流派,指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包括其理論基礎(chǔ)、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技巧、教學手段、教師與學生的作用和評估方法等等。如:“聽說法”“交際法”;還可以指教學中采用的具體方法,如:“歸納法”、“句型替換法”;甚至指教學的技巧,如:“板書法”“演示法”等,本文所說的教學法主要指的是教學流派。
第二語言教學是與人類文明同時出現(xiàn)的,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現(xiàn)代第二語言教學卻僅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就在這一百多年里學者們不斷研究探索,先后出現(xiàn)了數(shù)十種教學法的流派,按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語言教學特征,可以分為四大派:(1)認知派,如:語法翻譯法、自覺對比法和認知法。(2)經(jīng)驗派,如情景法、直接法、視聽法、聽說法等(3)功能法,如:交際法等。(4)人本派,如:團體語言學習法、默教法、暗示法等。在眾多教學法中,情景法強調(diào)口語實踐、注重語法句型等特點,符合從事實際教學教師的需要,自80年代至今,仍廣為流傳。
情景教學法理論基礎(chǔ)是皮亞杰的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yīng)引導學習者用情景、對話、合作等外部因素發(fā)揮能動性。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shè)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情景法的教學過程一般是:教師多次示范新的詞語或結(jié)構(gòu),讓學生集體模仿;讓學生進行個別的語音操練;運用已知句型進行回答以引進新句型;通過問答、造句、用提示詞等練習新句型;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
情景教學法在西方第二語言教學中已經(jīng)有了很長時間的歷史,情景教學法在受到直接法,互動教學法影響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完善自己。目前,情景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已經(jīng)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綜合課是對外漢語課程的核心,對外漢語綜合課集漢字語音、語法、詞匯、文化于一體,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技能進行綜合訓練。教師在教授新課前要對這一節(jié)所講的內(nèi)容有清晰的認識,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而制定相應(yīng)的教學方法,同時要相應(yīng)的保持教學的趣味性,交際性。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shè)相應(yīng)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交際中體會適用與樂趣。
(一)新課導入過程中應(yīng)用情景教學法
怎樣在第一時間內(nèi)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場景往往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教師往往需要鉆研教材,鉆研學生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例:
1.《發(fā)展?jié)h語高級綜合I》第三課《起名字》
老師首先提問:你們來中國已經(jīng)很久了,有沒有中文名字?你們的名字是怎么起的?
同學回答:有中文名字,……或者……等等
老師可根據(jù)所起的名字,怎么起名字的方法,并引領(lǐng)大家說:“我的名字是王美麗,因為我想變得漂亮”或者“我的中文名字是劉一,因為我想變成一流”等等,引出所講課文,今天我們所講的課文也與起名字有關(guān),作者的名字叫葉兆言,是愛情的產(chǎn)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好,我們進入第三課的學習《起名字》
2.《新實用漢語課本1》第八課《你們家有幾口人?》
老師展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問這張照片上有幾口人?你們家有幾口人?分別是誰?
同學回答:照片上有五口人,我們家有四口人或者我們家有三口人。
老師可根據(jù)所回答的情況,引導學生說出:我家有四口人,有爸爸,媽媽,哥哥和我?;蛘呤俏壹?guī)卓谌耍謩e是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和我。那我們來看看課文中主要人物林娜她們家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口人?
(二)情景教學法在詞匯教學中的應(yīng)用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真正的語言總是情景化了的。第二語言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了使語言更交際化,語言項目的教學一定要和情景、語境密切聯(lián)系。
1.實詞教學的應(yīng)用
實詞一般都有兩三個詞義相近的意思,如果用語法翻譯法解釋,很容易解釋得不清楚不明白,這時就可以用情景教學法,把新詞放在語境中,聯(lián)系上下文,句子和一定的文化背景來理解。如:區(qū)分“家”這個詞語的含義,可以用對話的形式來解釋:“你家有幾口人?”(指家庭),“你昨天回家了嗎?”(指家庭住處)
2.虛詞教學的應(yīng)用
虛詞作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重點,因為在漢語里,語法主要體現(xiàn)在句子格式和虛詞的用法上,但是虛詞有很強的抽象性,很少有完全相同的詞與之對應(yīng),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學法常常是解釋句法規(guī)則和虛詞的含義,忽視了使用條件(語境,情景等)的說明,這就必不可少會造成語用上的偏誤現(xiàn)象。如:
A、你一定要帶上傘,由于天上有很多烏云。
這句話一看似乎是對的,留學生也了解了“由于”(表原因)一詞的含義,但實際上忽視了許多,“由于”是用在第一個分句上,常與“所以”“因此”等詞搭配,而且第一個分句偏向口語,第二個句子有“由于”就帶有書面語色彩了。
(三)情景教學法在語法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語法一直以來都是第二漢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更是如此,由于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句法與語法的成分之間很難一一對應(yīng),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最主要的是漢語還有特殊的用法,讓人難以把握。比如:“的”“了”“過”等虛詞就是需要重點講解的內(nèi)容。
應(yīng)用情景教學法教授漢語語法點有諸多的益處,用真實的情景,直觀的圖片,形象的動畫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本身語法本身是不易理解學會的內(nèi)容,學生學起來會有抵觸情緒,用情景法教學,讓學生在開心愉快的氣氛下學習,情境中的語言信息就更容易掌握。
講解“比”字句的基本用法:A比B+adj
老師找一個班級里面的高個男生,比較身高:我們兩個誰高?
學生說:那個男生高。
對,很明顯可以看出學生高,這時在漢語里我們就可以說那個男生比我高。
那兩個粉筆,左面是長粉筆,右面是短粉筆,那個粉筆長?
學生說:左面粉筆長。
師說:很明顯看出左面的粉筆長,我們就可以說左面的粉筆比右面的粉筆長。
我們就可以很輕易地得出“比”字句的基本句型:A比B+adj
在講解“比”字句的時候,首先和班級里的一個男生比較,用真實的人物比較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說出這個可以用“比”字句來表達。接著再用具體的事物——“粉筆”進行比較,讓學生逐漸適應(yīng)比字句。最后引出“比”字句的基本句型。
“比”字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語法點,但相對而言比較易于接受,在講解時,情景使用的頻率是最高的,使用的場景也是多樣多彩的。
(四)課文中應(yīng)用情景教學法
在很多時候,一篇課文就是一個完整的情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給出關(guān)鍵詞,讓學生描述這篇課文,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含義,了解用法,讓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篇章和語用功能上。
《新實用漢語課本》2中第22課《你看過越劇沒有?》
本文課文內(nèi)容是林娜和宋華之間的對話,相互談?wù)摰氖悄憧催^越劇沒有?并約定好什么時候去看越劇?可以讓學生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分別扮演林娜和宋華,老師創(chuàng)設(shè)語境,他們兩個想去看地方戲,并約定好時間明天幾點去看。給出關(guān)鍵詞,“過”“越劇”“部”“感人”等詞語,讓學生在練習時使用這些關(guān)鍵詞,以便了解到這些詞語及在不同交際環(huán)境的用法。
從以上各個方面來看,情景教學法適用于對外漢語綜合課中的各個版塊的教學內(nèi)容,適當?shù)厥褂们榫敖虒W法,一定會取得不同的效果。在老師的精心設(shè)計下,學生們可以在特定的語言場景中進行交際溝通,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
(一)可提高學習熱情
通過設(shè)計多樣的生活場景進行演練,如:打電話、購物、參觀、就職、過節(jié)等,漢語課堂可以增添許多的趣味性,減少第二語言學習的枯燥感,而且這些模仿生活中的場景可使學生迅速直接應(yīng)用于實際中,以便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增強漢語課堂的趣味性
在傳統(tǒng)的漢語課堂上,老師常常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只有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很少有師生互動的情節(jié),而情景教學法解決課堂枯燥無味了這一問題,不僅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而且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的聽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有利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進一步應(yīng)用于實踐
綜合課學習了課文中所涉及到的生詞,老師進一步講解了用法,但若不經(jīng)過實際的訓練,是不太可能把生詞一一記住,恰當?shù)膽?yīng)用在新的語句中。但若通過實際的課堂教學場景,小組間表演類似購物的生活場景,會把一些新詞理解的更為透徹,明了。而且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詞語,不好用語言來描述,加上上下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1.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我不禁流下眼淚。
2.我不禁流下眼淚。
3.老師,我果然不愛他。
4.他說要下雪,果然下雪了
不禁表示抑制不住,禁不住,同時,不禁還是將原因/情況和感情失控的結(jié)果銜接的語言標記,當人們聽到不禁時就明白前一句是在解釋原因或狀況,另外“不禁”這個詞不能用于對話中的應(yīng)答,而必須是說話者的獨白的描述,如果在漢語課堂上,老師不用語境表達清楚,同學們很有可能就孤零零的造出像(2)一樣的句子?!肮弧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英漢雙語)中文釋義為“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英譯為really,indeed,as expected。教材中的生詞翻譯也是really,as expected。老師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法,肯定用語法翻譯法,這樣學生就很有可能造出像(3)一樣的句子,學習者還會認為我說的符合老師所講的,但是如果創(chuàng)設(shè)相關(guān)的情景,給出上下文,學習者就會理解詞語的含義,比如像(4)一樣的句子,多造一些,同時告訴果然的使用條件,使用在第二個句子中,表示對前面句子的肯定,這樣學生理解錯詞語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
(四)可以了解中國人的說話習慣
漢語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交際價值,思維方式等與母語為漢語的人大不相同,在對外漢語綜合課上,學習者學習課文的同時對內(nèi)容進行模仿,背誦文中句子,會逐漸了解中國人的說話習慣,進一步了解國人的價值觀念。如:“哪里哪里”,當中國人被表揚的時候,常自謙的說“哪里哪里”這表達的是中國人的說話方式,若不在語境中體現(xiàn)出來,學習者肯定會造成誤解。再比如:打招呼“你好”是不太相熟的人所問候的話,若想表達的更關(guān)心些,會說“去哪兒?”“吃了嗎?”這都與隱私無關(guān),通過了解日常中的語用規(guī)則,了解中國人的說話習慣,可以適當?shù)亟鉀Q跨文化學習的某些困擾。
[1]劉珣.對外漢語教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2]吳勇毅.對外漢語教學法.商務(wù)印書館,2014.
[3]畢繼萬.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王兵,女,遼寧朝陽人,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