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宇 湯 麗
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
關于我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的現(xiàn)狀及路徑探討
彭程宇*湯 麗**
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李克強總理形象的比喻政務信息,“目前我國信息數(shù)據(jù)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深藏閨中’是極大浪費。”政務信息公開就是人民監(jiān)督政府,人民當家做主。全面推動我國的政務信息公開工作,對于提高我國政府公信力、促進政府與公眾的緊密聯(lián)合、推動全國范圍內(nèi)的廉潔從政、從嚴治黨都具有舉足輕重的現(xiàn)實意義。
信息社會就是信息和知識將扮演主角的社會,政府信息涵蓋全社會信息的80%,它既是公眾了解政府行為的直接途徑,也是公眾監(jiān)督政府行為的重要依據(jù)。政務信息公開是指行政主體在履行行政職能的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的方式記錄、保存,依法向公眾發(fā)布。
實施政務信息公開是推進民主政治,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政治文明的重要舉措,在實際政治生活中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政務信息公開具有行政性
政府信息具有行政性,政務信息公開同樣具有行政性。一方面,政府信息是政府在開展工作中所獲得的資料,或者政府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資訊,政府工作與公民緊密相連,是政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可以說沒有公共信息,也就沒有政務信息公開。
(二)政務信息公開具有權利性
信息公開是為了讓公民獲得政府信息并在獲得之后對政府工作提出要求和意見,這是公民的權利?,F(xiàn)代的法律精神告訴我們,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中包含著,政府應該公開信息,政府應該向公民提供信息。公民個人根據(jù)憲法權利和具體的法律規(guī)定,政府應當主動的向公民公開其行政過程中所掌握的基本信息,公民在這之中可以自由的、選擇性的獲取信息。
(三)政務信息公開具有例外性
從整個國家的基本信息安全的角度考慮,我們有很多的政府信息是無法公開的,這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當政府信息的內(nèi)容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公開會影響國家的利益時,其公開就會受到嚴格禁止,并通過《保密法》嚴格管制。所以,政務信息公開具有例外規(guī)定,對可以公開的信息很難全部公開。
(一)我國政務信息公開取得了明顯成效
1.政務信息公開的理念已經(jīng)確立。近些年,政府網(wǎng)站在全國范圍內(nèi)基本做到覆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統(tǒng)計,2013年度中國政府網(wǎng)站績效評估結(jié)果顯示,中央和省級政府網(wǎng)站普及率達到100%,地、市級達到99%以上,區(qū)、縣級超過85%。政府網(wǎng)站日益成熟,與人們所關注熱點問題和民生問題緊密聯(lián)系,服務也日漸完善。政府對于公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也越發(fā)重視,政務信息公開在政府和公民的政治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務信息公開的理念慢慢的在人們心中烙下印。
2.政務信息公開的渠道日益多元化?,F(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除了傳統(tǒng)的信息公開渠道,政務信息公開的渠道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傳統(tǒng)的公開渠道包括政府公報、圖書報紙以及新聞發(fā)布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政府微博、政府微信也漸漸走入人們的眼中,成為人們了解政府信息的“新寵兒”,渠道的多元化也使得人們更加容易獲得政府信息,政府與公眾的交流更加密切。
3.越來越多的政府信息通過各種形式走進公眾的視野。國務院辦公廳政將公開的政府信息劃分22個類別。主要涉及機構(gòu)職能類、政策規(guī)范性文件、規(guī)劃計劃類、行政許可類、重大建設項目和為民辦實事類、科教文體衛(wèi)生類、民政扶貧救災社會保障就業(yè)類、國土資源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保能源類以及安全生產(chǎn)應急管理類信息。與社會進步一樣,政務信息的
分類也從另一方面顯示我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的逐漸完善,隨著分類的多樣化,形式的多樣化,公民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更多的選擇來獲取所需的政府信息。
(二)我國政務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
1.落后的觀念影響政務信息公開。首先,在于意識上的不足。公職人員對于公民所想知道的情況漠不關心,對于自己的職能和責任停留在以前,在政府與公民中總是以上位者自居,高高在上,對于許多公民想了解的應該知道的政務信息或是選擇無視或是選擇隱瞞。其次,由于社會歷史及諸多綜合因素,中國歷史走過的上下五千年,一下從封建社會到更加文明的社會需要更多的時間,人民對法律的認識普遍不多,對于政府信息公開沒有更多的認識,對于這是公民的權利和政府的義務也并不了解,這也影響了政務信息的公開。
2.不健全的制度制約政務信息公開。首先,政務信息公開的方式單一。現(xiàn)在的公開方式主要有賴于政府的自覺行為,依靠政府主動的公開政府信息,這是一種單向的政府與公民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全體公民了解政府工作和公民維護自身利益,但對于有特殊需要的公民獲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很難通過申請來實現(xiàn)。其次,司法救濟制度相對滯后。雖然《條例》賦予了公民的行政復議的權利,但是法律無法徹底保證公民的知情權。就這幾年的關于政務信息公開的案件來看,首先這樣的案件經(jīng)常發(fā)生,而且發(fā)生之后大多案件以法院拒絕受理或原告失敗而失敗,僅有少數(shù)勝訴。
3.滯后的技術束縛政府信息公開。21世紀以來,我國進入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正逐漸的被引入各個領域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同樣出彩,信息技術能有效處理和存儲各類事件和資料,提高辦公效率,而且更加有利于推行政務信息公開,使公民更容易獲得政府信息?,F(xiàn)代社會,政府信息資源將漸漸成為一種新型的戰(zhàn)略資源。然而,對于政府信息資源的認識上還不夠重視,粗放式的管理,對于政府信息的采集、管理、使用、共享、保護和公開等方面都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技術上的滯后已經(jīng)嚴重影響著政務信息的而公開。
4.缺失的法律限制政務信息公開。這里所說的法律限制主要是法律條文上的不明確,導致政務信息公開面臨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情的尷尬境地。法律的缺失就在于《條例》中公開的范圍界定模糊,對于政府部門中的哪些信息可以公開,政府部門乃至司法機關本身都把握不住哪些不明確而不能公開。規(guī)定十分模糊,公開和保密的界限十分模糊,政府部門自己都無法把握尺度,公民更加無法把握,這使得政務信息公開受到影響。
(一)推進政務信息公開的理念培育
1.要逐步樹立“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政務公開理念。在政治生活中,因為國家安全的問題,不少的政府信息無法公開,但是這些范圍應該保持在最小的范圍里,讓公民盡可能的知道政府的一舉一動,這能夠有效的防治腐敗,避免權力失去監(jiān)督和限制,建設一個陽光、透明
的新型政府。
2.要更加堅定“公開信息是政府義務,申請公開是公民權利”的信息公開理念。應該準確的認識到,政府信息實際上是一種公共產(chǎn)品,政府的義務是快速、科學的公開政府信息,讓公民可以及時的獲取政府信息。知情權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公民有權利知道公民應該知道的政府的政治行為,政府通過公開政府信息來獲得公民的支持和信任,保證政府的正常運行和長遠發(fā)展。
(二)推進政務信息公開的平臺建設
1.堅持充分發(fā)揮政府網(wǎng)站在信息公開中的平臺作用。政府網(wǎng)站已經(jīng)漸漸成為政府公布政府信息的主要平臺,政府網(wǎng)站正在取代傳統(tǒng)的政務信息公開方式,使公民能更快捷方便獲取政府信息。各地政府網(wǎng)站依據(jù)公民的需求,加強了查詢當?shù)卣辗盏墓δ?、政府政策和政府事務公開和依法行政的模塊功能。政府網(wǎng)站是政府部門與當?shù)仄髽I(yè)和普通大眾互動溝通的橋梁,是政務信息公開的有效方式,尤其在當代,政府網(wǎng)站更是宣傳政府工作,體現(xiàn)政府形象的窗口。
2.創(chuàng)新基于“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fā)布的互動模式。目前,許多政府部門已經(jīng)在利用新媒體來進行政務信息的公開,這些新媒體主要包括網(wǎng)站、微博和微信等等。但是,新媒體才剛剛開始走入政府的視野中,各種規(guī)則和技術還不夠成熟,存在著認識不足,技術之后和管理粗放等等問題,需要認識到新媒體對于政府信息的極大幫助和我們對于新媒體的利用的不足,充分利用新媒體為政務信息公開搭建平臺。主要通過優(yōu)化政府網(wǎng)站,完善政務微博,開通政務微信,構(gòu)建新媒體跨平臺連通機制。使政務微博、政府網(wǎng)站、政務微信之間形成互動連通,相互配合進行信息公開、輿情收集、民意調(diào)查等,形成一個服務型政府的信息公開體系。
(三)推進政務信息公開的機制建設
1.建立信息公開的立法機制。在目前法律體系下將《條例》以及相關法規(guī)與《保密法》、《檔案法》和《公務員法》進行銜接。規(guī)制內(nèi)容,制定統(tǒng)一的《政府信息公開法》。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我國的現(xiàn)在實施的法律條文中的沖突,盡可能做到政務公開,讓老百姓能夠真正做到當家做主;另一方面,要明確“公開”和“保密”的界限,讓公民充分了解自己所獲得的權利,對于不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的責任主體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
2.健全輿情收集和專家解讀機制。密切關注重要的政府事務的相聯(lián)系的輿情,并加強分析。網(wǎng)絡輿情是現(xiàn)實問題的網(wǎng)上具體反映,網(wǎng)絡輿情的平息有賴于現(xiàn)實問題的根本解決。政府密切關注網(wǎng)絡輿情,收集信息,并及時更新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及時公開政府信息,讓人們看見我們的政府部門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行動力。對于群眾所關注的熱點問題,應該積極、主動地發(fā)布權威政府信息。進入新媒體時代,一條信息從出現(xiàn)到成為公民關注的熱點問題,所需要的時間非常的少,遠遠少于以前。大多數(shù)的政策內(nèi)容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政府和媒體積極組織專家對于政策內(nèi)容和變動,運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做好群眾的解釋和解讀工作,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社會專門組織和部門的力量,有利于提高公民對于政府信息的了解,針對政府信息的解讀,提高科學性、增加權威性和保證有效性。
D
A
1006-0049-(2017)03-0068-02
**作者簡介:彭程宇(1993-),男,漢族,江西贛州人,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湯麗(1993-),女,漢族,江西贛州人,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