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明鑫
(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氣息與聲音位置在教學中的運用
解明鑫
(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我們都知道動聽歌聲的背后是氣息的支撐,氣息是美妙音樂的關鍵,那么如何在聲樂教學中抓住“關鍵”,以及氣息的運用和聲音位置的關系是如何的,本文將探討歌唱氣息的概念、氣息與聲音位置的關系,以及氣息在運用時注意事項,深入論述氣息在聲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歌唱;氣息運用;聲樂教學;哼鳴位置
聲樂是一門以人聲為樂器的特殊表演藝術形式,藝術化的語言、科學化的歌喉的有機結合,唱出悅耳動聽的聲音。美妙歌聲除了歌唱者純凈的嗓音這個先天條件,呼吸流暢度、歌聲位置統(tǒng)一、吐字字正腔圓都是歌唱的基礎,其中最基礎的還是氣息。早在《樂府雜錄》就有對氣息重要性的記載,“善歌者必先調(diào)氣息”,而要求在聲樂教學中注重氣息更是早在兩千年前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就有記載,“夫教歌者,先呼而出,其聲及消徵者,乃教之”;由此可見氣息是歌唱的基礎和動力,掌握氣息的運用、調(diào)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解決氣息與聲音位置的關系是本文將探討的方向。
歌唱是聲音的藝術、是呼吸的藝術,而呼吸又是聲音好壞的基礎,歌唱的呼吸包括呼吸和保持氣息。在歌唱時呼吸可通過三種主要方式表現(xiàn),分別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目前,聲樂界最推崇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這種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已在歌唱時被反復驗證。胸腹式呼吸法是建立在深呼吸的基礎上的,胸腔放松自然挺立,調(diào)節(jié)呼吸的肌肉群和膈肌相互配合來控制和保持氣息,整個人是處在放松享受狀態(tài)。胸腹式呼吸也就是傳統(tǒng)聲樂中的運用“丹田之氣”,聲線流暢、靈活,保護喉部和嗓子。它克服了胸式呼吸氣息過短的弊端,克服了腹式呼吸氣息過硬的短處,它的優(yōu)越性在于肺容量大、呼吸深,發(fā)出的聲音流暢、圓潤、動感。歌唱是是情感交流的心情藝術,生理機能都不舒服,何來的心情愉悅,胸腹式呼吸法是符合人體生理機制規(guī)律、已被國外廣泛推崇的呼吸法。
人體的發(fā)聲位置主要與聲音的共鳴腔體有關。且不論是否受過聲樂專業(yè)訓練,只要唱過歌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無論聲音優(yōu)美動聽與否,你都會感受到在歌唱中有一種力的對抗和平衡,學術上稱這種對抗與平衡為歌唱的支持力,它是因為人體共鳴腔體的存在而產(chǎn)生的。人體有三個共鳴體:頭腔、口咽喉、胸腹腔,它們是聲音共鳴體,也是聲音支持力產(chǎn)生的部位,它們的活動狀態(tài)是發(fā)聲效果的根本原因。這三個腔體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和平衡,各自在自己的區(qū)域里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又相互在歌唱中配合,其中,氣息主要來自胸腹腔。
胸腹腔的支持力是氣息的主要來源,是歌唱聲音的主要動力。長樂句需要的氣息連貫、跳躍,胸腹腔的彈性和張力給予了極大地支持,還減少了其他兩個腔體的壓力??谘屎硎锹曇舭l(fā)聲的核心位置,處于支持力的中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它出現(xiàn)問題,那整個氣息將不順暢,聲音將出現(xiàn)問題。這個部位有一個重要的發(fā)聲器官——聲帶,聲帶是天生的樂器,如果出現(xiàn)損傷是難以修復的。頭腔支持力的主要作用是將聲音變得更加圓潤,也是聲音高位置的發(fā)聲體,在胸腹腔和口咽喉的支持下,頭腔將聲音集中,不會消耗太大的氣息量,不至于一首歌唱完出現(xiàn)缺氧狀態(tài)。所以三者的關系相輔相成,共同完成一首心滿意足的歌曲演唱,故而在教學時,教師要明確學生聲音的對抗力,理解并自覺訓練,為健康嗓音打下基礎。
(一)歌唱時樹立正確的氣息概念
唱歌前首先要了解歌曲的氣息走向,吸氣在高中低音中的走向有一個大概把握,先將氣息定在膈肌下面,氣息保持住,然后氣息沖擊聲帶,從眉心發(fā)出,聲音非常有穿透力,尤其是在唱高音時,氣息像是從頭部散發(fā)出來。
(二)正確認識胸腔共鳴在歌唱中的作用
在唱中低音時,氣息要“氣成丹田”,所以,抬頭挺胸,保持胸腔的氣息流暢,同時,昂首挺胸,也能讓喉、頭在歌唱時處于放松狀態(tài),使胸腔共鳴能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三)歌唱時保持各部位適度放松
歌唱時雙腳稍稍叉開,身體前傾,自然大方,為了保證胸、腹氣息平穩(wěn),要適當抬頭挺胸,整體生機勃勃。呼吸氣要像太極一樣柔和,目視前方,身體放松,保證歌唱的最佳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
(四)適當調(diào)節(jié)高中低音區(qū)氣息的走向
歌唱時最擔心的就是高音區(qū),首先心態(tài)放松,不要刻意抬高喉頭,保持住胸腹腔的氣息支持力度,只要在高音發(fā)聲時加強氣息的運用。唱中低音區(qū)時,降低氣息位置,降低氣息使用,胸腹腔的支持力度不變。高中低音的氣息調(diào)節(jié)保持“一變一不變”,胸腹腔的支持力度始終不變,只需要在低音時“氣成丹田”。
(五)歌唱時把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在唱歌前盡量少吸氣,一句話一口氣,如果開始沒做到,那在歌唱長樂句中可換氣,保證氣息的流暢。如果不是經(jīng)驗豐富者,在歌唱時最好不要有過多的動作,避免緊張帶來的氣息不暢。吸氣時身體放松、目視前方、放空思想,身體前傾、雙腳叉開,身體整體有一種拔高的感覺。吸氣時打開口腔,口鼻同時,能感到氣息順著鼻腔直指腦門,呼氣時盡可能緩慢,讓呼和吸能協(xié)調(diào),保證氣息流暢。
每首歌的氣息因為情感、速度、風格不同而不同,我們要掌握的是科學的發(fā)聲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氣息訓練,做到能自如的保持氣息、控制氣息、運用氣息,這樣的歌唱才有可能是美妙輕松的感人藝術?!?/p>
[1] 王廷之.讓聲音更美妙——聲樂教學中氣息與聲帶問題淺析[J].中國音樂教育,2003,13:31-32.
[2] 岳炳麗.淺談民族聲樂教學中關于“聲”的訓練與培養(yǎng)[J].科教文匯旬刊,2010,03:124-124.
[3] 李鳳坤.談在聲樂教學中如何訓練學生的聲音高位置[J].音樂生活,2012,02:66-68.
[4] 張世成.論聲樂教學過程中聲音位置“前”與“后”的關系[J].甘肅教育,2005,Z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