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鑫程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淺析鋼琴作品《梅花三弄》的演奏技巧
林鑫程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鋼琴作品《梅花三弄》是王建中具有代表性的鋼琴改編曲,創(chuàng)作于20世紀70年代,在創(chuàng)作技法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的特點,本文通過對作者簡介、演奏技巧等方面進行分析,對《梅花三弄》的所具有的中國風格進行初步的分析,從而為能夠更好地演奏這部作品提供基礎。
《梅花三弄》;曲式分析;演奏技巧
《梅花三弄》,揉和了古曲的基調,再加上毛澤東《卜算子?詠梅》詩詞的激昂意蘊,是一首既古樸,又激越的獨奏曲。這首鋼琴曲不僅將古琴原作中的優(yōu)雅淡遠的意蘊完整的保留下來,并且將鋼琴縱橫和聲的特色充分利用,其獨有變化的無數(shù)織體,使其溢彩綻放于我國鋼琴作品之園。
王建中,他的創(chuàng)作對于后來中國的音樂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尤其是把古曲改編成許多家喻戶曉的鋼琴作品,他在各位前輩的基礎上成功地將中國民族文化與從西洋傳過來的樂器表現(xiàn)手法相結合,不僅在國內說甚至國際都極受人們熱愛。他作品的風格獨特且題材豐富。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巧妙的運用旋律旋法、節(jié)奏特征等方面的特點來突出典型的中國民族文化的深邃內涵。所作的作品中處處表達著對祖國熱愛,是那個時代西洋藝術與中華深邃的意蘊相結合而形成的產物。其鋼琴曲作品融入了我國此類曲目的關鍵特點,反映我國此類曲目的概況。故此,其成就造就了我國音樂漫長歷史卷中不可取代的重大意義。
《梅花三弄》為2/4拍,F(xiàn)調轉E調再轉F調,作為王建中先生三大鋼琴改編曲之一,在和聲、調式調性上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該作品以描寫梅花為主要內容,強調梅花堅忍不拔,堅強不屈的性格。
作品的第一段為全曲的引子部分,該段由6個樂句組成。在該段中運用了重復的手法,音色極度低沉,就如同梅花身處在嚴寒之中。
作品的第二段為作品主題的“一弄”的出現(xiàn),在該作品的在和聲方面以主和弦為主導,在旋律手法上,采用摸進、重復的手法,左手采用純五度的音程,在作品的演奏中,起到點綴作用。
作品的第四段為梅花主題的第二次出現(xiàn),即為該曲的“二弄”。主旋律出現(xiàn)在左手上,是該曲的一大特點,右手則是運用四五度的音程,模仿古琴中的撥弦的手法,在運用西洋技法時,也保留古琴的韻味。
第六段為作品主題第三次出現(xiàn),既是作品的“三弄”。之前的段落相比,將F調轉為E調,創(chuàng)作手法為變化重復。和弦采用分解和弦將旋律的流動性得到極大的發(fā)揮。
作品的第七至第十段,在旋律不斷發(fā)展同時,將梅花的品質不斷放大,三段以分解和弦為主采用摸進的手法,旋律在不同的聲部出現(xiàn),將旋律不斷擴大化,作品的情緒越來越強烈,將梅花的頑強描繪的惟妙惟肖。
古琴曲《梅花三弄》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是能夠保存的藝術作品之一?!睹坊ㄈ繁旧順O具漢族古風,意境特殊而且頗具深意,曲意悠遠富于變化。王建中先生在將這部作品改編成鋼琴曲后,在保留原曲大致的風格特點后,利用了相對古琴而言,鋼琴琴鍵較多,和聲變化豐富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編曲中又加入了古琴所不能發(fā)揮的豐富的織體變化,更賦予作品恢弘磅礴的氣派,堪稱中西合縱之經(jīng)典。尤其是在用鋼琴模仿古琴音色方面,成為了王建中先生的一步絕妙之筆。
(一)引子部分(1小節(jié)—28小節(jié))
曲目開篇即為全曲旋律買下伏筆。左手在極低音區(qū)演奏八度,右手在中音演奏時應當注意作品標明有pp的力度控制,最好不用弱音踏板,演奏時,應該關注左手的手型控制,著重表現(xiàn)其低音區(qū)間的旋律,右手彈奏的和弦應與之連綿以突顯原作的古琴風致。延音踏板在使用上注意應當一個音換一個踏板,防止和聲的混淆,保持和聲能夠聽起來清楚。第6小節(jié)作為五聲音階的旋律,演奏它時,需要讓旋律在彈奏的非常清楚,手腕在演奏是需要放松,用腕部力量催動旋律,指部緊貼琴鍵,迅速發(fā)力。做到旋律的晶瑩剔透。
(二)一弄
本曲第2段起始于29小節(jié),在這一段內,主題旋律首次出現(xiàn)于右手曲部,既然是梅花的首次亮相,彈奏必須要注意與前奏變化鮮明,音色較之前奏更為明亮,而且優(yōu)美。作品在第二段采用復調手法,所以在演奏的時候一定突出它的旋律聲部并且彈奏時做到清晰明亮。
(三)二弄
114小節(jié)起,主題旋律在此出現(xiàn),即為二弄。作品在調式調性方面開始轉調,在第113小節(jié)的不斷的跑動音后,全曲從F調轉為E調,在音色上面顯得更加明亮。如同在嚴峻的考驗中出現(xiàn)了轉機,旋律在此時顯得更加輕快優(yōu)美。在力度方面,此段以pp的力度進行起步,左右手在跑動的地方相互的配合,在旋律聲部上面以高聲部為主旋律,琶音作為本段的伴奏聲部,必須做到將它彈得清楚的同時,又不可將它的聲音將旋律聲部給混淆,不可模糊旋律的清楚性,兩只手在演奏時必須劃分好聲部的主次。從133小節(jié)開始到本段結束,右手運用了大量的八度與柱式和弦作為旋律,左手采用分解和弦作為伴奏,樂曲進行到這里,整體的和聲較為豐富,音樂的織體不斷進行發(fā)展。
(四)三弄
18l小節(jié)開始,曲調又變?yōu)镕宮調,感情更為激越奔放。Sff強度剛剛起伏便迅速轉弱,進入4小節(jié)的三個八度六連音的雙手流暢彈奏之后,再次回到主題,并進一步展現(xiàn)。隨后進入與l2O小節(jié)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主題旋律一致,演奏時雙手此起彼伏,驟然變化,開闔極為顯著,大有風雨欲之感。進入203小節(jié)后,改為反向八度彈奏,在加強去曲目浩瀚氣勢的同時,進一步凸顯梅花主題,力量是本演奏之關鍵,要注意集中全力貫注其中。2l7小節(jié),音樂漸趨舒緩。右手演奏一是一長串連續(xù)的琶音,輕巧、強弱波動起伏,連綿不斷。左手表現(xiàn)主題幽遠,蘊含深情。228小節(jié)中音樂漸漸變慢,應該注意控制演奏速度,以便加大不同音之間的余地,讓聽眾們在悠遠的音樂中暢想。229小節(jié)內設計的四分音符,有意增加了延長值,存意自然,任音樂之聲自然消散至終止。
(五)尾聲
最后一段采用TernDo Rubato節(jié)奏,給與演奏者充分自由,反而破費功夫,方可使得演奏順應前文,呼應主題。本段起始段落主要是裝飾音,注重韻味體現(xiàn)。232小節(jié)和234小節(jié)節(jié)奏切分開,旋律轉而淡雅從容。到237小節(jié)時從容之余轉而急切,因此本段三連音彈奏不僅要注重強度加大,速度也應略有提升,但應注意幅度不應過大,保證隨后迅速轉入下一段的附點四分音符將此情緒輕撫恢復淡雅從容,并在最后一句樂曲演奏中,在此相應主題,強調悠遠意境,給觀眾留下無限回味。
[1]魏廷格.中國鋼琴曲創(chuàng)作概論[A].回首百2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論文集[C].重慶出版社,1994:243.
[2]楊靜.鋼琴曲梅花三弄演奏之詮釋[J].中國音樂表演藝術研究,2002(04).
J6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