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富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
林繼富
建立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歷史立場上的“時代性”與人民立場上的“主體性”至關重要。反映時代生活、回答時代問題成為中國民間文藝理論話語建立的基礎。文化自信成為在文化自覺基礎上能動地塑造和建構中國民間文藝在文化選擇和文明轉型中的自主能力的根本。
民間文藝;話語體系;文化自信;時代性;主體性
2016年11月30日,我有幸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作為民間文藝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深感從事民間文藝教學與研究工作的責任,深感建立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當代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立指明了方向,指出了包括民間文藝在內的文藝創(chuàng)作、文藝傳承、傳播在繁榮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的基本道路。通過對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的學習,我以為在建立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中,歷史立場上的“時代性”與人民立場上的“主體性”顯得特別重要。
中國民間文藝發(fā)展伴隨著民眾生活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造和傳承,民間文藝作為時代生活的記錄,作為歷史記憶的方式,始終與人民的生活休戚相關,誠如講話中講到:“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yōu)秀作品,弘揚了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雹倭暯剑骸对谥袊穆撌?、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2016年11月30日。講話著重講到了文藝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獨特貢獻。20世紀以來中國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民間文藝從未缺席,有的時候甚至成為中國文藝的主流。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湘鄂贛、鄂豫皖、陜甘寧等革命蘇區(qū),傳唱紅色歌謠、講述紅色故事成為革命戰(zhàn)士鼓舞士氣、弘揚革命斗志的力量源泉;抗戰(zhàn)時期傳唱的歌謠、英雄故事為全民族抗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新中國誕生以后,全國人民以高昂的斗志邁向新時代,由衷歌唱新中國、新生活,《阿佤人民唱新歌》類的歌謠、故事層出不窮,傳承至今。這些事實意味著民間文藝是革命的號角,是人民的聲音,是人民在每個時代生活的再現,成為凝聚中國力量、記憶革命歷史、抒發(fā)革命情懷的中國文藝經典。這些寶貴的文藝資源,我們要倍加珍惜,我們要將民間文藝“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挖掘出來、弘揚開來?!叭魏我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雹倭暯剑骸对谥袊穆撌?、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2016年11月30日。這些記錄中國人不同時代的民間文藝從不同的角度“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②同上。。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立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的時候,加強對時代民間文藝的研究,從中華民族傳承久遠的民間文藝中汲取營養(yǎng),對歷史上的民間文藝包含的宇宙觀、生態(tài)觀、歷史觀、人生觀、文藝觀等進行系統(tǒng)總結,發(fā)現每個時代民間文藝的特點,以此實現對“時代”作用下的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設特殊性的深刻把握。
民間文藝創(chuàng)作者、研究者要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雹弁?。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立,不能游離于時代之外,要不斷回答時代課題,在解答時代出現的問題中建立符合時代發(fā)展,穿越歷史的話語體系。中國社會40年來發(fā)生的史詩性巨變,尤其是農村社會結構、農民生活變化,從根本上影響了民間文藝的創(chuàng)作、傳承和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的打工潮、新農村建設、城鎮(zhèn)化建設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tǒng)節(jié)日假日化等當代重要的社會性問題,從不同的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民間文藝的生存狀態(tài),民間文藝的創(chuàng)作、傳承出現了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性,因此,在建立中國民間文藝理論體系的過程中,時代的力量是不能忽視的,我們要從民間文藝回答時代課題中提煉出中國特點的理論話語。
民間文藝是時代的聲音,是不同時代民眾方式、生活態(tài)度、生活情感的記錄,但是,時代性并不意味著將民間文藝的傳承、發(fā)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時代性包含了民間文藝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轉換。任何時代的民間文藝均是民眾傳統(tǒng)生活的一部分,傳統(tǒng)生活在延續(xù),民間文藝傳統(tǒng)在延續(xù),這些被延續(xù)的民間文藝傳統(tǒng),具有穿越歷史、跨越地域的特殊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民間文藝傳統(tǒng)的有機部分,其包含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感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秉性、中國人的氣度和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chuàng)作屬于這個時代、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雹芡稀V袊耖g文藝創(chuàng)作、傳承是集體性的文藝活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數的民間文學傳承人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講唱形式傳遞出穿越時代、卻又貼近現實生活的聲音包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念,成為民間文藝創(chuàng)作、傳承、發(fā)展的根本,成為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中“話語”生成的根本。
中國民間文藝是“人”文藝,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關注人的“主體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談到:“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yōu)秀作品,為我們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為我們的民族描繪更加光明的未來?!雹倭暯剑骸对谥袊穆撌蟆⒅袊鲄f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2016年11月30日。我們從講話中真切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包括民間文藝創(chuàng)作者、研究者在內提出的殷切希望。民間文藝是人民的文藝,不僅民間文藝的創(chuàng)作者、接受者、傳播者是人民,而且民間文藝是人民共享的文藝。以民間文藝為中心,在講述、傳承活動中建構了眾多的文化共同體;以民間文藝為中心的講述、傳承,不斷增強人民之間的生活往來、情感交流,增強人民之間的凝聚力,成為實現和諧社會生活、和諧人民關系的紐帶。
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主體性”維度就是遵循民間文藝的發(fā)展方向,從“人民”創(chuàng)作、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民間文藝中總結規(guī)律,“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都有內心的沖突和憂傷。真實的人物是千姿百態(tài)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物,從人民的實踐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和美的創(chuàng)造?!雹谕稀R浴叭嗣瘛睘橹行牡拿耖g文藝主體性維度,就是立足于中國土地,立足于中國人的生活傳統(tǒng),立足于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現實,由此建立起來的中國“多元一體”的民間文藝學話語體系才能落到實處,才能彰顯中國風格,才能體現出科學理論的普適性和指導性。
中國民間文藝伴隨中國人的生活,從遠古時代直至今天傳承不息,在歷史上無數的民間文藝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無數的民間文藝傳承人對于自己創(chuàng)作、傳承中形成的經驗以及對于民間文藝的理論知識不斷積累,所有這些構成了中國民間文藝理論豐富、深厚、多樣的話語資源,因此,我們在建立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的過程中,要堅持文化自信,堅持以我為本,把自我的主體性突顯出來,把民族的主體性確立起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創(chuàng)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yōu)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雹弁?。我想建設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國多民族國家民間文藝理論資源和民間文藝創(chuàng)作者、傳播者和研究者的“文化自信”。
在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文藝是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文藝活動中,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力,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民間文藝文化自信的資源,這些資源成為民眾生存、發(fā)展的精神資源,成為人民走向未來的強大力量。中國民間文藝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的作品是優(yōu)秀的,是發(fā)自民眾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口唱我心”的聲音,是千百年來經過人民生活檢驗、經過時代發(fā)展檢驗的經典作品。中國人民在生活中經歷了苦難,但是,他們對生活始終充滿了無限的向往,他們以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未來,他們將自己的生活“夢”以講述和演唱的方式在民間廣為傳播,這些“夢想”通過個人講述和演唱,卻傳遞著大眾的聲音,被大眾接受,成為人民大眾共同享有、接受的文化理想,不斷激勵著中國人走向美好生活。
我們要堅持民間文藝的自信力,這種“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雹倭暯剑骸对谥袊穆撌蟆⒅袊鲄f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2016年11月30日。中華民族自信力源于民眾對于自己家鄉(xiāng)、自己祖國的熱愛,對于家園觀念的矢志不移。在民間文藝中,從早期的遷徙神話、風物傳說到民間故事,無不貫穿了民眾“主體性”的家園觀念、民族觀念和國家觀念,這些觀念成為推進民眾生活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成為愛國、愛家的精神資源,成為人民建設家園、建設國家的動力源泉。
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立“主體性”傳遞的“文化自信”,要求民間文藝研究工作者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民間文藝資源進行認真研究,對蘊含在楚楚動人歌聲、娓娓道來的民間故事中的中國符號、中國特質開展研究?!敖裉?,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億多人民正上演著波瀾壯闊的活劇,國家蓬勃發(fā)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歡樂憂傷,構成了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充滿著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著激昂跳動的樂章,展現出色彩斑斕的畫面?!雹谕稀N覀円悦耖g文藝的形式反映時代生活,我們要從民間文藝角度理解將當代中國人的生活,以此實現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立的主體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立“主體性”傳遞的“文化自信”包含著對已有的優(yōu)秀民間文化傳統(tǒng)的自信,包含了對現實民間文化發(fā)展道路的自信。我們在對世界民間文藝、中國歷史上的民間文藝反思中,要能動性地建立起當代民間文藝自身存在的根據。在這個意義上,文化自信就是要建立起民間文藝文化的主體性,確立民間文藝發(fā)展的主體自我意識,從而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能動地塑造和建構中國民間文藝在文化選擇和文明轉型中的自主能力。
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立來自于深厚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民間文化,來自于現實生活的需要,更來自于在中國文化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了中國民間文藝理論體系。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建立來自于對西方民間文藝及相關理論及其實踐的深入了解、研究、比較與融匯。將西方民間文藝理論落地中國,許多學人在比較、有鑒別中汲取,以此在中國民間文藝實踐中開拓創(chuàng)新,實現“中國化”的道路。我們相信,今天的中國有能力為世界民間文藝理論話語豐富、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供“中國民間文藝理論話語”自信力的“主體性”貢獻。
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的建立,應該將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綜合考量,中國民間文藝理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腳下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上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雹弁?。在建立中國民間文藝話語體系中,不僅有鮮明的“中國案例”,而且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雹芡?。
[責任編輯:馮 莉]
I207.7
A
1008-7214(2017)02-0010-04
林繼富,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員。
該文為2016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與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
(項目編號:16ZDA16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