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楊 (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453007)
淺談阿麗絲?尼爾的肖像畫風格
薛 楊 (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453007)
阿麗絲?尼爾是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女性肖像畫家,她的作品以生動流暢的線條和明亮絢麗的色彩展現(xiàn)內心情感的隱秘情愫和細膩敏銳的心理洞察力,進而描繪了她身邊不同的家人、朋友、藝術家和陌生人的外在特征和精神狀態(tài),其作品具有表現(xiàn)主義特征。在同時代的美國藝術家們被當時所盛行的反架上藝術和抽象主義所吸引時,尼爾依然堅持自己的具象主義肖像畫的創(chuàng)作,對這樣一如既往地堅持這種風格的藝術家來說顯得彌足珍貴。
阿麗絲?尼爾;肖像;風格;影響
阿麗絲?尼爾于1990年在美國費城出生 ,她是家庭五個孩子中的第四個。當尼爾大約三個月大的時候,家人舉家移民到賓夕法尼亞洲的科爾溫小鎮(zhèn)。1921年尼爾進入費城女子設計學院學習繪畫,她之所以選擇一所女子學校就讀大概是不會受到異性的誘惑而對藝術分心,1925年畢業(yè)以后開始了豐富的感情生活和創(chuàng)作之路。她一生創(chuàng)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7年到1930年,作品多以簡單人物為題材的小幅水彩畫為主,風格質樸簡約,這一階段極為短暫;第二階段是1930年到1960年,作品依然以人物肖像為主,均來自她身邊的家人、情人、親戚和朋友,有自傳性傾向,畫面寫實而又嚴謹,其中三十年代的題材更傾向于無產階級政治和社會問題。第三階段是1960年到1985年,她的繪畫風格日漸成熟,最終確立了自己在世界畫壇的地位,她用明亮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大膽直率地描繪出多愁善感的紐約藝術界人士及其家人。
尼爾的早期大致在二十年代晚期,她的作品多以水彩畫為主,褐色和灰色構成的憂郁的色調充斥著整個畫面,彌漫著一種黯然神傷的感覺,也許是家庭變故的原因,1927年她第一次婚姻破裂和她十一月大的女兒的夭折給了她嚴重的打擊。其中一幅油畫作品《嬰兒的康復院》(1928年)采用極度夸張的怪誕手法描繪了病院里尖聲哭叫的嬰兒和悲傷欲絕的母親,真實地再現(xiàn)了這一時期尼爾常常憂郁不安的心情。然而由于她的情人和她的矛盾沖突導致其上百幅素描和水彩被她的情人銷毀,所以我們對尼爾的早期作品的認識或許是有限的。1930年尼爾的丈夫攜帶其第二個女兒揚長而去之后,尼爾悲痛欲絕并患上了精神病,幾次自殺未遂并入院治療,這一時期她創(chuàng)作的作品基本被一些展覽機構所拒絕,其中一幅油畫作品叫《前功盡棄》,其作品通過極簡的手法表現(xiàn)一個意外夭折的孩子,畫面略顯凄涼孤獨,體現(xiàn)當時尼爾內心復雜的情感。1931年尼爾創(chuàng)作的一幅水彩肖像作品《肯尼斯?杜里特》描繪了一個紅色頭發(fā)的吸毒男子身著橙色緊身衣半躺半坐在椅子上的姿態(tài),看起來顯得懶散而猥瑣,這位男子就是尼爾的情人,曾經因有一些原因毀壞了她不少的作品。
尼爾經常描繪赤裸的人物,無論男性女性中老年還是小孩,她都把人類最真實的內容表現(xiàn)出來,她有時候也極力勸說被畫者允許當她的裸體模特來創(chuàng)作人體畫。這些裸體作品顯得十分嚴肅,很少給人以色情之感和挑逗之態(tài)。1933年尼爾創(chuàng)作了兩幅十分備受矚目的作品分別是《象征》和《喬?古爾德》。前者描繪了一個裸著身軀的光頭玩偶置放在一個挨著墻的白色桌面上,桌上擺放著三個綠蘋果和玩偶手持著過大的紅色手套,其中一個蘋果遮擋著玩偶的生殖器,桌子兩側有枝葉狀的圖案,偏黃的背景可能是灰色陳舊的老墻。這幅作品在尼爾整個作品里相當獨特且超前的,作品以怪誕樣式象征著多種族和多元化美國社會下的女性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后者描繪了一個裸體男人雙腿叉開坐在凳子上,除了自身正常部位的生殖器,其余兩個生殖器分別出現(xiàn)在腹部的肚臍部位和凳子底下,另外兩個中下半身的男人分別站在這個裸男兩側,灰色的身體使粉紅色的生殖器和睪丸顯而易見,如此怪誕的畫面令觀眾百思不得其解。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尼爾離開了格林威治搬至西班牙人聚居區(qū)的地方,開始為她的鄰居進行大量創(chuàng)作,其作品具有黑暗嚴峻的風格。其中一幅作品《西班牙聚集區(qū)的結核病人》,尼爾用黑褐色的輪廓線條和熟褐偏黃的灰色調極其簡練,大膽地描繪了一個剛結束肺結核手術的瘦骨嶙峋的年輕人躺在病床上,白色繃帶纏繞著他瘦弱的上半身軀,讓人感受到病人的痛苦與掙扎,筆者看到這樣的畫面想到了十字架上的基督受難像。此時流暢而不是力度的線條風格成為了她日后創(chuàng)作肖像的一部分,同時尼爾受到了馬蒂斯的影響,特別是構圖和形體夸張的表現(xiàn),表達對方鮮明的外在特征。
到了1960年,尼爾把創(chuàng)作肖像的目標轉移到紐約藝術圈里,其中包括藝術家、藝術館館長和評論家等相關的藝術人士,盡管她的作品受到大多數(shù)藝術人士的贊賞,但她作品里畫面絕不是追求外在美而取悅他人。比如她筆下的波普領袖安迪?沃霍爾,這位赫赫有名的天才藝術家松垂的軀體,雙手緊握著獨自一人安靜地坐著,松弛的線條、明快的色調和大塊面積的布白把這位波普領袖內心的不安與病痛展現(xiàn)出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尼爾開始將自己的不安和對新生活的興奮與向往逐漸表達在每一幅作品里,尋求一種更為簡練而夸張的風格。畫面的色彩開始由早期的沉悶色調轉向明亮鮮艷,黑褐色的輪廓線變?yōu)闇\色,而且用冷暖攪亂的顏色著重抓住人的臉部和手部, 使她作品呈現(xiàn)一種激進而有力的風格,而且她的作品就像中國水墨畫豪邁的大寫意風格。
1980年,八十歲高齡的尼爾創(chuàng)作了一幅裸體自畫像,畫中描繪了她赤身裸體坐在一個藍色條紋的沙發(fā)上,她的肌膚顏色由白到綠,再由綠到紅的漸變色調,使整個人充滿著生機活力,而且從畫中看到她用筆大膽奔放,色彩亮麗明快,雖然她已經接受了人類衰老的事實,但是我們能感受到她的心靈依然年輕,這也許是尼爾最優(yōu)雅的人生態(tài)度。一生經歷坎坷的尼爾從這些生活結果本身中解讀積淀于人生的滄海。從這些肖像作品描繪中,尼爾表明了作為一個經歷過坎坷的生活磨煉的女性肖像畫家對人生和美學的根本立場,同時她以自己的經歷,引發(fā)人們對生活和美的本質思考。
縱觀尼爾繪畫的一生,她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立體主義及超現(xiàn)實主義盛行的時代,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的具象繪畫風格,對畫中人物不斷地摸索和創(chuàng)新,她相信自己那敏銳的眼睛和真誠的心靈,運用其特有的“線條勾勒輪廓”和“衣服簡畫褶皺”的繪畫特點,粗獷的畫風加以平面化結構展示了每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以此表明她對社會和人的關注及她對藝術的態(tài)度,而且她沒有隨波逐流,毅然執(zhí)著地堅持對肖像藝術的追求,從未停止過創(chuàng)作,這也是我們需要具備這種執(zhí)著精神和學習態(tài)度。
[1]周宏智.西方現(xiàn)代藝術史[M].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2]貢布里希.藝術發(fā)展史:藝術的故事[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薛楊(1991- ),男,漢 ,籍貫:河南新鄉(xiāng),在讀研究生,就讀于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