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雪 (湖南工業(yè)大學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412000)
藝術設計,因小而美
韓 雪 (湖南工業(yè)大學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412000)
“小而美” 顧名思義,是指一種極致、獨特、美好的狀態(tài),起源于馬云先生在2009年APEC峰會上《未來世界,因小而美》的演講,“小而美”論其本質,是某種意義上的生態(tài)多樣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它的核心在于對消費者需求的更大滿足。而應用到設計中,在不斷講求以人為本的今天,追求人,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共處是設計的最終目標,也是設計自身價值得以充分體現的重要標志,體現了現代社會關注環(huán)保的精神理念。以人為本,通過不斷細分市場,傾聽消費者真正的訴求,以此來不斷改進自己的設計產品,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真正做到為社會謀福利.
藝術設計;小而美;可持續(xù)發(fā)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fā)展,現代設計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衣食住行、工作、學習、旅游、生活,都因各種藝術設計的涌現而悄悄發(fā)生著改變,從遠古時期人類開始制造工具到目前各種高端藝術品的誕生,藝術設計不斷追隨著人類發(fā)展的步伐,從解決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到現如今純精神的富足,藝術設計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1.現狀
直至今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依然孕育和滋養(yǎng)著今天的設計,我們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了許多靈感,依然可以為今天的設計增光添彩,然而,中國多民族的文化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大有被逐漸淹沒在工業(yè)化的洪流之中的趨勢,56民族文化多樣性消失殆盡,少數民族的異域風情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統(tǒng)統(tǒng)被千篇一律的城市化所取代,鋼筋,水泥,機械,成了城市化和都市化的標配,這種驅馬勵長洲,無暇以顧盼的狀態(tài)同樣影響著設計創(chuàng)作,使得設計出的產品同樣單調,枯燥,沒有設計的靈氣。誠然,藝術設計的不僅僅是藝術品,還是商品,只有真正進入市場,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實現消費者滿足和企業(yè)盈利的雙贏,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市場利潤,而不關注設計本身,那么設計將迷失方向,淪為嘩眾取寵的附庸品,也會喪失設計本身的靈氣和初衷,那么,在這樣一個大勢下,藝術設計的出路在哪里?藝術創(chuàng)作者又該肩負怎樣的文化傳承責任?
所以,現代藝術設計的趨勢是怎樣的?未來藝術創(chuàng)新的出口又在哪里?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2.東西方文化的雜糅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長達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依然保留著自己原有的民族性,東西方文化各有其精華和糟粕,而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藝術設計領域。完全不同的文化底蘊使設計產品體現出即相容又相斥的局面,許多藝術作品單純的將兩種文化生搬硬套雜糅在一起,造成設計產品四不像的結果。其實,各種設計,不管我們是贊成還是反對,它只是個社會性問題,無關政治,經濟,文化,地域等其他因素,各種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有其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在不斷講求以人為本的現代設計,追求人,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共處是設計的最終目標,也是設計自身價值得以充分體現的重要標志,而藝術設計的小而美,即以人為本,通過不斷細分市場,傾聽消費者真正的訴求,以此來不斷改進自己的設計產品,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真正做到為社會謀福利。例如市面上推出的一種新型吸音材料,選用一些疏松多孔的材料,使聲波深入材料的孔隙,利用物理原理,從而使聲能轉變?yōu)闊崮堋7N種設計創(chuàng)新和變革,都堅持以人為本,真正傾聽消費者的訴求,在人機環(huán)境中以人為主導,不斷在產品體驗,產品結構,產品模式方面不斷改進,根據消費者需求不斷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1.傾聽消費者心聲
消費者是我們設計的對象,只有真正傾聽消費者的訴求,找到痛點,解決痛點,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立于不敗之地。例如市面上才有記憶海綿設計的一款記憶枕頭,通過選用特殊的慢回彈材料,使枕頭在常規(guī)功能的基礎上,能自覺形成人頭頸部固有的形狀,同時,其自動塑形能力可以恰當填充肩膀間的空隙,從而有效避免肩膀處被窩漏風的常見問題,并有效解決頸椎病等慢性病的發(fā)生。
2.立足本土文化
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藝術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延續(xù)文化民族性的根本動力,更是發(fā)展藝術生命的動力源泉。我們既要以本土文化為根基,立足民族文化不動搖,又要積極汲取西方文化的積極因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綻放藝術設計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經濟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訴求下,設計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不僅僅是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更多的是新思潮,新技術在不同文化領域的互動,交流和創(chuàng)新。
3.依托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設計為技術提供價值,而技術使得設計得以實現,任何設計,都需要技術的支持,尤其是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各種高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涌現,用戶體驗、設計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交互,成為這個時代更為關注的焦點。因此,我們應該依托現代技術,不斷滿足客戶與消費者之間的需求,跟上快速發(fā)展的步伐。
4.“互聯網+”與設計的融合
不可否認,20世紀計算機的發(fā)明和應用,開創(chuàng)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成為可能,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和購物方式,同時,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同樣影響了藝術創(chuàng)作,各種高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藝術脫離了傳統(tǒng)的手繪和人工制作的束縛,而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和形式提高藝術創(chuàng)作的效率,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尤其是近年來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集音樂,繪畫,圖像,文字等多種技術于一身的多媒體技術,為設計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更加寬闊的道路。
小而美,不僅是一種經營模式,更是設計者的一種態(tài)度,正是因為這種形態(tài)更具人性,所以才能打動消費者和投資者。未來世界,隨著“小而美”為代表的新興產業(yè)競相涌現,“小而美”將更容易成為大眾欣然接受的模式,并在藝術設計中發(fā)揮其畫龍點睛的作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藝術設計只有真正擺脫單一的商業(yè)目的,真正傾聽消費者的訴求,真正在具體細節(jié)上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設計產品,才能在當下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與時俱進,屹立不倒。
[1][美]理查德.劉易斯著,李家真譯.文化驅動世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耿國彪.永恒時尚[J].綠色中國,2013(19):67-69.
[3]王立輝.法國時裝藝術的影響[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報,2011,32(2):125-126.
[4]喬春洋.品牌定位[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21-22.
[5]薛可.品牌擴張路徑與傳播[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06-108.
[6]余明陽,楊芳平.品牌定位[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20-22.
韓雪(1993- ),女,漢族,山東泰安人,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藝術設計MFA,研究方向:設計決策與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