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成 張 兵
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人民檢察院,遼寧 遼陽 111000
涉法涉訴信訪制度困境與制度創(chuàng)新構想
陳國成 張 兵
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人民檢察院,遼寧 遼陽 111000
涉法涉訴信訪作為一種特殊的信訪形式,至始至終影響著我們的法治生活,作為糾紛解決制度的信訪與法治之間存在著悖論的關系導致其在實踐中陷入了困境,不僅其功能地位發(fā)生了扭曲,還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司法的權威。因此,在依法治國的大環(huán)境下,急需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重構涉法涉訴信訪活動與司法活動的關系,強化司法地位,重樹司法公信力。
涉法涉訴信訪;制度構想;司法公信力
(一)涉法涉訴信訪的概念
中央政法委2005年頒布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終結辦法》指出:“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是指依法屬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庇纱宋覀兛梢钥闯觯娣ㄉ嬖V信訪是指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過的案件,當事人或其親屬通過來信、來訪的方式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請求重新處理,或者向其他國家機關去信、去訪,其他國家機關接訪后通過一定的方式促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作出處理的行為依法屬于的信訪案件。
(二)涉法涉訴信訪的特點
1.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
由于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之期,社會矛盾較為尖銳,各種利益結構沖突較為嚴重,人們本來應該依靠法律途徑各種矛盾沖突,但是由于法律途徑有時無法使問題得到及時、滿意的解決,于是乎,人們就開始尋求各種解決矛盾的手段,當看到部分人通過信訪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后,越來越多的利益受損者開始紛紛效仿,致使近年來信訪案件的數量日益增多,問題日益復雜,信訪人員的規(guī)模日益擴大,并逐漸演變成當前社會的一大問題。
2.涉法涉訴信訪主體具有廣泛性
涉法涉訴信訪的主體十分廣泛,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主要群體包括農民工、農民、婦女、無業(yè)人員、社會救濟人員等等,他們大都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其中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思想較為極端,溝通較為困難,很多人更是因為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而成為長期上訪的“老戶”。
3.涉法涉訴信訪的問題和內容具有多樣性
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大多涉及法院問題,涉及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問題較少。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很多案件都是由于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裁定不服,而導致的上訴上訪,因此,涉及的信訪案件類型繁多,矛盾錯綜復雜,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鄰里爭端、家庭矛盾,也有經濟利益、公共職責,還有司法腐敗、貪污受賄。隨著案件牽涉面的擴大,牽扯人員愈發(fā)復雜多樣,處理難度也不斷加大。
4.信訪形式多樣化、極端化
當前的信訪形式以集體上訪、越級上訪和聯名信訪的案件居多,無理訪、纏訪也不少,信訪方式呈現電子郵件訪、傳真訪、網絡訪等新的上訪方式,信訪行為方式極端化、情緒化傾向明顯,有的當事人企圖擴大影響而采取圍堵黨政辦公場所、打橫幅、阻塞交通要道等方式鼓動群眾擴大事態(tài),這樣很容易造成惡性群體事件。
規(guī)范和完善涉法涉訴信訪制度的關鍵,首先應在治理模式上進行改革,應去除人治化的信訪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法治治理模式,把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納入到法治的軌道上解決,通過制度的功能吸納案件,在制度中化解矛盾,隔斷制度外的解決之路,從而使涉法涉訴信訪在制度的可控范圍內運行,真正達到社會的有序治理。其次,建立健全司法體制,提高司法在信訪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保證絕大部分案件能夠通過司法程序能夠真正得到解決,釋放社會積壓的矛盾。
(一)革新涉法涉訴信訪制度治理理念
信訪制度是我國特有的糾紛解決機制,但其在治理理念上存在著人治化的傾向,不利于我國社會矛盾的有效治理。因此,當前加強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法治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分析我國的信訪工作實際,它作為一種社會救濟方式主要承載公民權利救濟的功能,通過司法外途徑來解決糾紛和實現公民的權利救濟,是對正常的司法救濟解決機制的一個補充。
(二)創(chuàng)新具有法治意義的信訪工作新模式
信訪案件由于其具體發(fā)生原因不同,導致了一些信訪案件可訴,另一些案件不可訴。在處理信訪案件時,應對此兩種類型分別處理,規(guī)定不同的受理機關。其一,對于不可訴的信訪事項應統(tǒng)一納入人大的軌道處理。根據我國《憲法》規(guī)定,人大享有監(jiān)督權,對同級政府部門有權進行監(jiān)督,并要求改進執(zhí)法工作。其二,可訴性的信訪事項統(tǒng)一由司法機關進行裁判。對于涉法涉訴的信訪案件,與司法部門的密切性最強,有司法部門統(tǒng)一處理更有利于案件高效、便利的處理。其他機關應當做到不受理、不干預可訴性的信訪案件原則,真正做到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辦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
(三)完善司法審級體制,維護判決的既判力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但再審制度在運行上存在著諸多不足,導致了法院的判決缺乏權威性,判決結果得不到較好的執(zhí)行,客觀上又促使當事人走上信訪的道路。因此,應該完善再審制度,使其既能發(fā)揮糾錯的制度優(yōu)勢,又能避免對終審判決的不當破壞。完善我國審級制度,使司法體制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才能改變我國信訪體制在不斷大量增加的信訪案件中舉步維艱。
D922.182.1
A
2095-4379-(2017)30-0206-01
陳國成(1964-),男,遼寧遼陽人,本科,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人民檢察院,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刑法學;張兵(1977-),女,漢族,遼寧遼陽人,學士學位,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科,科員,研究方向:刑事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