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華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
拒不提供恐怖主義犯罪證據罪設置的合理性問題
張興華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刑法修正案(九)》關于恐怖主義犯罪方面的罪名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擬從刑法的謙抑性、維護國家秩序與公民人權保護、風險刑法等方面分析“拒不提供恐怖主義犯罪證據罪”設置的合理性,希望能夠為司法實踐中關于本罪的疑難復雜案件之認定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拒不提供恐怖主義犯罪證據罪;刑法謙抑性;風險刑法
恐怖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蔓延,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和人類安全,其被稱為“21世紀的政治瘟疫”,我國也面臨著恐怖活動犯罪的現實威脅,《刑法修正案九》進一步嚴密了打擊恐怖主義犯罪的法網,這不僅表現為增加之前的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罪的財產刑的適用,而且對資助恐怖活動組織罪的客觀行為予以擴大,關于拒不提供恐怖主義犯罪證據罪這一罪名設立的合理性更是受到了很大的質疑,下面便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
刑法具有謙抑性,即刑法應根據一定的規(guī)則控制處罰范圍與處罰程度,凡是適用其他法律足以抑制某種違法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將其規(guī)定為犯罪;凡是適用較輕的制裁方法足以制裁某種犯罪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規(guī)定較重的制裁方法。恐怖主義犯罪有著極其復雜的歷史根源與現實背景,而刑法是一種以犯罪和刑罰為主要內容的部門法,它無力解決社會的各種深層次沖突和矛盾,甚至很難說是一種治本的法律,所以我們對于恐怖主義行為必須堅持秉持著理性、謹慎的態(tài)度,采取適度犯罪化的策略,以保持社會防衛(wèi)和人權保障的平衡。
有人認為“針對拒絕提供恐怖分子犯罪證據或情況的一般公民,完全可以用行政處罰的方式加以規(guī)制,如一定數量的罰款或一定期限的行政拘留,甚至該拒絕行為本身是否應該受到處罰都具有爭議。如此一來,直接用刑罰的方式來規(guī)制這種行為,加重了公民的義務,有違反刑法的謙抑性之嫌?!背执祟愔鲝埖娜苏J為其會像死刑的濫用一樣,不知不覺中會導致人們心靈麻木與羞恥感遞減,對刑罰的感受力日益減弱,最終導致刑若無刑。可亦有人認為行為的可罰性是取決于時代的發(fā)展的,當其不必要用刑法調整時,自然要去犯罪化,例如我國舊刑法典的“反革命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背景的變化,許多行為都需要刑法來調整,如“危險駕駛罪”,就是在中國車輛保有量日益增多,醉酒駕駛、飆車等嚴重違反交通法規(guī)行為愈發(fā)多見的社會背景下“橫空出世”的,盡管通過之初也遭到了一些學者的質疑,但其立竿見影的威懾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此處的拒不提供恐怖、極端主義犯罪證據罪顯然就屬于后者。
刑法的核心價值是正義,并由此衍生了合目的性與法的安定性,要求刑法的內容符合正義的基本要求,在打擊犯罪、保護法益的同時要兼顧公民的自由。具體到拒不提供恐怖、極端主義犯罪證據罪,有一部分人認為其設立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顯然更多地將秩序價值即維護國家秩序放在首位而忽視了公民人權的保護,因此受到了一定的質疑。
但目前大部分學者仍認為恐怖主義犯罪發(fā)生危害的幾率雖然很小,但其一旦發(fā)生并落在某個具體個人的身上,其所帶來的痛苦與悲傷卻是極為深重的,類似于醫(yī)生給患者做手術,盡管按照常理看手術失敗的醫(yī)療事故發(fā)生的概率很低,然而一旦發(fā)生患者的死亡等醫(yī)療事故,就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的難以挽回的傷害,所以,減少乃至消除各類風險的事先預防措施就顯得格外的必要,面對恐怖主義這種危及生命健康乃至社會安全的風險犯罪,我們以適度犧牲私人權利為代價來換取其安全保障,還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傳統的刑法觀是根據行為所產生的實際危害后果和主觀過錯為根據來確定刑事責任的,偏向于維護人的尊嚴和自由,但持現代安全刑法觀的人則認為,在風險社會中,我們正面臨因人的主體性實踐活動帶來的現代風險,這種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和全球性,若秉承傳統的罪責刑法,等到危害結果出現時刑法再予以干涉,將無法滿足公眾的安全需求。我國《刑法修正案(九)》中將拒不提供恐怖主義犯罪證據的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正是刑法在風險社會中發(fā)揮其保護安全機能的生動體現。
在2014年5月的亞信峰會上,習總書記提出要對恐怖主義“零容忍”,顯然,對于像恐怖主義犯罪這樣危害后果極為嚴重的犯罪采取一定的超強硬措施和手段進行嚴厲打擊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刑法不是萬能的,我們在嚴厲打擊恐怖活動犯罪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公民人權的保護,努力做到人權保護與秩序維護、安全利益與自由價值相平衡的理想狀態(tài)。
[1]張明楷.論刑法的謙抑性[J].法商研究,1995(4):55.
[2]黎宏.刑法修正案(九)中有關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犯罪的刑事立法—從如何限縮抽象危險犯的成立范圍的立場出發(fā)[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87.
D
A
2095-4379-(2017)17-0279-01
張興華(1993-),女,漢族,山東臨沂人,西北政法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