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松峰
進德修業(yè)的基點
——說誠德
□ 任松峰
誠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重要范疇,也是中華民族崇尚的美德和價值觀。人們歷來視誠德為“立人之本”“交往之道”“為政之基”。宋人周敦頤認為誠是一切道德的本源,主張誠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那么,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誠的基本含義是什么?人們?yōu)楹稳绱酥匾暫蛷娬{誠德呢?中國傳統(tǒng)誠德倫理又具有怎樣的現代價值與意義呢?
何謂誠?許慎《說文解字》中說:“誠,從言,成聲。誠,信也。”可見誠之本義為誠實、真誠。歷史上,人們對誠之含義也多有闡釋。清人戴震說:“誠,實也?!蓖砬逯爻荚鴩f:“誠者,不欺者也。”其實,從誠德的基本內涵來看,它又客觀地蘊含著“不自欺”和“不欺人”兩個方面的道德要求。所謂“不自欺”,就是要客觀地對待自己,如《大學》中所說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內心真誠之人,就會自覺做到表里如一,坦誠潔凈。所謂“不欺人”,就是要待人真誠、光明磊落,不以謊言騙人,不弄虛作假、欺世盜名,對事不敷衍塞責。
誠字最早出現于西周時期?!对娊洝ご笱拧め愿摺分芯陀小吧瓴€南,謝于誠歸”之說。但是,作為一種思想意識,誠的觀念最早產生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動中。在原始宗教觀念中,人們認為天神、地祗、人鬼等都是威力巨大的,只有通過至誠至敬的祭祀儀式祈求福佑,才能真正得到天地神靈的庇護。否則,若懷有不誠之心,講欺詐之語,就會得罪鬼神,招致災殃??梢?,誠的觀念最初表達的是人們對神靈的一種虔誠的心理態(tài)度,反映的是“人—神”關系。后來,隨著人們主體性意識的不斷增強,誠的觀念逐漸被引入到“人—德”關系之中,表達的是人們對道德的虔誠信奉?!吨杏埂分姓f:“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在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體系中,誠德倫理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孟子·離婁上》中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在孟子看來,思誠就是求誠,思誠的過程就是道德個體反省的過程,即所謂“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把誠作為幸??鞓返闹匾獊碓础T谲髯涌磥?,誠是一個人養(yǎng)心、修身的最重要德目。作為行為和道德主體的人,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使內心的理性能力不斷增強,才能真正達到至誠無私的境界,抵擋住各種名利、欲望的誘惑。
人們重視誠德,在于誠是眾德之基礎,一切真正的道德行為均源自于內心的真誠。古人講:“孝而不誠,于孝則無孝;弟(悌)而不誠,于弟(悌)則無弟(悌)?!笨梢哉f,誠德是眾德形成與增進的內在保證與根本驅動。
明代學者朱之瑜說:“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曾國藩也說:“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yè)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之為也”“勤字所以醫(yī)惰,慎字所以醫(y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立之本?!薄叭藷o誠不立”,對于一個人而言,誠是一個人應當具有的最為重要的德行,人若不誠,無以為人??梢哉f,誠不僅是眾德之基,也是立人之根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是一切事業(y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一個人只有出于真誠,做事才能真心實意、真誠務實,才能投入極高的熱情,發(fā)揮個人的潛能。曾國藩就說,只要有至誠之心,“則天下無不可為之事矣”。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在人際交往中,應恪守的最基本的交往之道就是真誠?!罢\于忠,必行于外?!币粋€人只有內心真誠、純凈無染,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做到真實不虛、率真自然、心懷坦蕩、正直無私,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北宋詞人晏殊,素以真誠著稱于世。他14歲時,便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真宗皇帝。宋真宗召見了他,讓他和1000多名進士一同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fā)現考試的題目是自己10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宋真宗報告,請求更換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于是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之時,正是宋朝相安無事的時候,所以京城的許多官員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外出吃喝玩樂,只好和兄弟們在家讀書寫文章。一天,宋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皇帝為什么會做出如此決定。宋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宴飲,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的合適人選?!标淌庵x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喜歡宴飲游玩之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游玩宴飲了?!边@兩件事,不僅讓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了信譽,也讓宋真宗更加信任他了。試想,一個人如果內心不夠真誠,交往不講誠信,不能以誠待人,那他就根本無法建立起與他人的誠摯關系,更不用說與其交往了。
誠是官員為官從政的基礎。在中國數千年的政治文化中,歷來注重官德?!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官德正,則民風淳;官德毀,則民風降”。為政者是民眾的表率,是國家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官德如何至關重要?!肮贌o誠,則民不信、眾不隨?!比绻麨楣僬卟荒茏龅秸嬲\為民、誠信為官,就不可能得到民眾的信任,也無法樹立起個人的威信,那么整個政府也會失去公信力。
唐代的魏征說:“為國之基,必資于德禮;君子所保,惟在于誠信。德禮誠信,國之大綱,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須而廢也?!惫俚轮\,包含著兩個維度:一是“不欺上”,就是對國家、對上級、對工作要“忠誠”;二是“不欺下”,就是對民眾要“真誠”,不圖虛名,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做實事、謀實利。東漢經學家劉昆為官誠實,堪稱典范。劉昆在江陵當縣令時,縣里發(fā)生火災,他向烈火叩頭,火便很快熄滅。后來,他被提拔為弘農太守,此地虎患甚重,民不聊生。結果劉昆上任不久,老虎就背著虎崽渡河到別的山林里去了。劉昆因此威望四起,官運亨通,被擢升為光祿勛。有一次,光武帝問劉昆:“你先前在江陵叩頭使火滅,在弘農使老虎背崽渡河,推行的是什么德政?竟然產生這等效果?”劉昆回答:“這純屬碰巧而已?!焙芏啻蟪级加X得劉昆的回答不夠圓滑、有點犯傻。光武帝卻認為劉昆為官很實、很誠,故而對其更加器重。劉昆“碰巧而已”的回答,反映了他不務虛功、不嘩眾取寵的為官真誠之德。
當然,歷史上也有為官者在從政過程中,不能真正恪守為官真誠之道的。明代江盈科的《雪濤諧史》中,就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兩面人”:一個貪官,自己明明想大撈一筆,卻裝成分文不要的樣子。剛上任時,他就煞有介事地向“神明”發(fā)誓說:“左手要錢,爛左手;右手要錢,爛右手?!辈痪茫陀腥讼蚱湫匈V百金,他禁不住誘惑,卻又怕真的會爛掉手。此時,他的一個心腹湊上前來勸說:“請將此金納入官人袖中,即使爛也只是爛袖子?!贝搜哉胸澒傧聭眩残︻侀_,遂仰袖而納之??梢哉f,許多貪官污吏都是“兩面人”,他們臺上一套,臺下一套;說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沒能做到誠實為官。
今天,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骨干力量,是“關鍵少數”,是引導社會崇德向善的模范與標桿。領導干部能否做到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真心實意、表里如一,關乎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國家的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領導干部更應注重身體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給人們以思想上的正確引導和行為上的良好示范,在領導工作中靠前指揮,在錢物使用上嚴守規(guī)定,在用權用人上堅持原則,在處理問題上公道公正,在解難幫困上盡心盡力,在工作作風上求真務實,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在團結共事上胸懷坦蕩,努力展示自身過硬、組織信賴、下級欽佩、群眾擁護的良好形象。所以,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自覺地講誠信、懂規(guī)矩、守紀律,胸懷坦蕩、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老實,做到臺上臺下一種表現,任何時候都不越界、不越軌,真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作者為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