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婷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
論我國陶瓷藝術品的著作權保護
方婷婷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陶瓷藝術品是我國文化的精粹,但對它的保護卻未能從法律角度特別是著作權法方面進行突破。陶瓷藝術品應該歸入著作權保護客體的行列,得到著作權保護,并擁有系統(tǒng)全面的保護模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陶瓷藝術品的著作權保護主要參照美術作品的保護方式,其次是結合知識產(chǎn)權領域的其他手段如專利、商標等進行具體操作。
美術作品;陶瓷藝術品;知識產(chǎn)權;著作權
在國外,對于陶瓷藝術品的著作權保護,主要是按照美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方式進行。美術作品可分為純美術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理論上陶瓷藝術品應主要歸于實用美術作品一類。美國與意大利規(guī)定,只有實用成分與藝術成分可以分離的實用藝術作品,才給予版權保護??芍诿绹鸵獯罄沾伤囆g品可以得到著作權保護,因為其藝術成分和實用成分可以分離。在國內(nèi),陶瓷藝術品的著作權保護參照《著作權法》第3條的規(guī)定,學術界普遍認可將陶藝品作為美術作品予以保護,作者自作品完成之時起便自動獲得該作品的著作權。
陶瓷藝術是藝術家借助特定的客觀物質(zhì)媒介(如陶土、釉彩等),經(jīng)過成型、制作、繪畫、燒成等工藝手段,將作者的文化思想、價值觀念、審美意識等用多維視覺形態(tài)的藝術作品形式表達出來。陶瓷工業(yè)以陶瓷用品為客體,通過大量復制投入市場以影響社會生活和生產(chǎn)。陶瓷工業(yè)不以藝術美感和藝術價值為最終追求,這一特點便決定其無法成為著作權的保護客體,若要對陶瓷工業(yè)進行知識產(chǎn)權保護,那么應采用的只能是工業(yè)產(chǎn)權保護方式。陶瓷藝術指代的是陶瓷藝術品本身之上圖像一類的內(nèi)容,而展現(xiàn)于瓷胎瓷胚之上的花紋、圖案、圖畫和詩歌正屬著作權所保護的文字、美術作品之列,當是陶瓷藝術品著作權保護之客體。
一般的美術作品通常屬于純美術作品,是僅能夠供人們觀賞的獨立的藝術作品。這類作品的著作權受到質(zhì)疑時,出于美術作品重視原件的特點,可進行筆跡鑒定以明真?zhèn)?。而陶瓷藝術品屬于實用美術作品,對陶瓷藝術品進行筆跡鑒定的難度遠大于一般美術作品。附著于瓷胚瓷釉之上的文字和圖案的認定不同于附著于紙張之上的文字和圖案的認定。前者對筆跡的認定和鑒定,有一個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判斷三階段的整體過程,對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的價值進行科學分析。陶瓷藝術品上文字和圖案的筆跡雖然也可以采取類似或相同的方式進行鑒定,但由于其實用性的特點,上面的文字和圖案容易因使用而造成顏色的改變和質(zhì)地的退化,在要求嚴格詳細的鑒定過程中難以給出確定性較高的實證。一些行業(yè)內(nèi)通用、常用的固定花紋圖案樣式由于使用頻率高和視覺效果相同顯現(xiàn)出更高的鑒定難度。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和司法個案中,多重侵權頻率頗高,我們在市面上所見到的贗品,一方面是抄襲剽竊原作者的作品,并且仿冒其署名,另一方面還復制多份投入市場銷售牟利。這一過程即侵犯了陶瓷藝術品本身的著作權也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權、復制權、發(fā)表權、發(fā)行權等。陶藝品不僅可作為藝術品欣賞,也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認定是否侵犯了原作者的復制權有諸多困難。首先是筆跡鑒定,前文已經(jīng)詳細論述了原件與仿件之間筆跡鑒定的困難,陶瓷藝術品的圖畫、文字先要畫在紙張上,然后印在泥胚上,經(jīng)過燒制和上色才會成形。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質(zhì)地的原因和印刻深度的復雜變化,陶藝品上的圖案和文字很難按照一般美術作品的筆跡鑒定方法進行鑒定。最初用來描摹初樣的紙張用后基本立即丟棄,就算還保留著也受到了嚴重的泥土污染,可以說陶瓷藝術品的筆跡鑒定難度遠遠大于一般美術作品。其次是對侵犯復制權的具體認定,違法者除了完全復制別人的陶瓷藝術品,還會采取部分復制的方法來逃脫法律責任。一件陶藝品通常有其最出彩的地方,違法者只復制它精華的部分,其余部分稍加修改或者采用其他圖案花紋,這樣一來類似于創(chuàng)作了一件新作品,著作權人很難說明其復制權的確遭到了侵害。
能夠受著作權保護的陶瓷藝術品必定是欣賞價值較高的藝術品,我們生活中常用的陶瓷器具不在著作權保護之列。陶瓷藝術品得到著作權保護的也只能是它本身的構圖或文字,并不是它的外形或制造工藝。這兩層意思可謂是陶瓷藝術品著作權保護的兩個前提。目前陶瓷藝術品的著作權保護還存在較大空缺,理論和實踐基本都是參照美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方式進行,不僅手段單一,且由于陶瓷藝術品本身質(zhì)的特性,許多認定方法、鑒別技術都無法和美術作品一樣同等適用,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我們?nèi)ニ伎己团鉀Q的問題。
[1]江偉輝等.景德鎮(zhèn)藝術陶瓷知識產(chǎn)權保護[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1.
[2]張玉敏.知識產(chǎn)權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張耕.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chǎn)權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王遷.著作權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D
A
2095-4379-(2017)07-0248-01
方婷婷(1991-),女,四川資陽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理論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與文學、應用法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