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鵬余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豐富學生的想象,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可謂事半功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也要適當,以免影響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語文課堂 情境 情感 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13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服務于初中語文課堂學習,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早已形成共識,這一良好愿望在江蘇省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現實下已經成為可能。然而,我們發(fā)現,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放著良好的教學資源不用,崇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是讓學生反復讀,反復悟,教學效率低下。誠然,書是要讀的。但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
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情境教學正是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絕大多數緣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現,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有用的語文。教學情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問題性、情感性、語文性等特點,使學生易于走進文本,感知文章的喜怒哀樂,再走出文本,產生獨特的感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習氛圍有如聊天般自然,散步般隨意,又如陽光般溫暖,空氣般實在。
如學習《鄉(xiāng)愁》時,筆者課前播放了羅大佑演唱的《鄉(xiāng)愁四韻》,立即將學生帶到濃濃的鄉(xiāng)愁情境之中,再輔以教師充滿情感的話語渲染:“羅大佑先生演唱這首歌時,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是??!臺灣島的游子幾十年的故園夢,一直未能圓,思鄉(xiāng)就成了他們共同的情結。《鄉(xiāng)愁四韻》是余光中先生寫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鄉(xiāng)愁》?!睂W生完全進入了“鄉(xiāng)愁”之中。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顯文章主旨,升華學生思想感情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字精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由于歷史、地域風土人情等的限制,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如果僅憑一張嘴、一支粉筆,那是很難準確傳達出文本中原本想要表達的一切的,而這些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此時,若巧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突出文章的主旨。
如學習《蘇州園林》時,很多學生沒有去過蘇州,很難理解蘇州園林中的藝術美和文化底蘊。筆者上課時播放了有關蘇州園林的影像資料,使學生身臨其境,近距離地“游玩”了蘇州園林,了解了蘇州園林的特點,領略了作者筆下的畫意美,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從古到今,哪一篇傳世佳作不是作家用飽蘸自己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心血和生命的筆墨寫成的?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哪能理解作家為文時的心境?僅僅讀一讀《天凈沙·秋思》,他們是很難也不可能由此體味到馬致遠當時的凄苦心境的。倘若,我們在學習這首小令時,播放一些畫面:一個游子獨自走在荒郊野道上,路邊是一棵棵枯藤纏繞著落光葉子的大樹,荒涼,孤寂……突然,眼前出現了小橋流水,更有炊煙裊裊,祥和,溫馨……這美好的一切都屬于別人,我們的主人公只有繼續(xù)踏上秋風勁吹的古道,牽著一匹瘦馬,走向前途未知的遠方……借助這一畫面,學生觸景生情,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突出文章的主旨,升華了學生自身的情感。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課堂空間,豐富學生的想象
初中語文教學涉及其他學科的很多知識,即使再淵博的教師,掌握知識也是有限的,何況知識還在不斷更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就可以彌補教師知識經驗的不足,而且還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使學生能從視覺和聽覺上領略它們,有效地拓展課堂學習的空間,豐富學生的想象。
學習《宇宙里有些什么》時,筆者播放了有關宇宙的影像資料,學生能清晰地看到宇宙的一些東西,知道宇宙是物質的,宇宙是運動的,宇宙是無窮無盡的,明白宇宙不僅是可以認識的,而且是可以征服的道理。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互動,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
教師是語文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有效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從而實現三維目標。
如學習《核舟記》時,通過電子白板呈現問題: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其兩膝相比者( );(2)舟尾橫臥一楫( );(3)其船背稍夷(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5)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6)神情與蘇、黃不屬( );(7)臥右膝,詘右臂支船( );(8)珠可歷歷數也( )。一個學生回答完畢,再讓另一個學生回答,全部回答正確的給予掌聲鼓勵,幾個循環(huán)下來,全班學生都掌握了這些加點字詞的含義。通過問題,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選擇題和判斷題,讓學生自主學習時進行自我檢測,豐富課堂學習形式,增加了學習樂趣。
當然,語文課堂也要突出語文性,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尊重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guī)律。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