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焯
在我陽臺的窗邊,種著一盆極常見的植物,低低矮矮的,像個極其平凡的丫頭。我有時閑了也給它澆澆水,在陽光下感覺它的心跳,它像個易相處的朋友,很溫柔。
記得剛買來時,隨手丟在窗邊,沒想幾個星期過去,它已拖了幾條辮子,爬出了原本盛它的小塑料盆。于是我把它挪到了我的書桌前,在作業(yè)書海中有時抬頭看看,慢慢也彼此熟悉了。
它很可愛。小小的葉子厚而尖,一簇簇長著,像盛開的一朵朵綠色的小花,甜甜地開著,有些憨憨傻傻的樣子。垂下來的枝條總有些枯葉纏著。我也曾試著修修枝條,但無奈過幾天它又恢復了原樣。于是我只好作罷,任它我行我素地生長著,每每看見,總有種“教女無方”的感覺。
前幾日,因為桌上要堆放的資料太多,我只好把它挪到外面。那天晚上我久久無法入眠,我總害怕它一下子面對寒冷和孤單會嚇得哭泣。于是匆匆披上衣服走到陽臺,看一看它。
城市的夜晚是不眠的,城市的冬天卻也是孤獨的。寒氣給窗戶蒙上了一層霧,把遠處路燈的嘆息拉得很長。我的心也化作了一個嘆息,冬夜里不眠的人也都是憂傷的。然后我看見了它,一個人單單薄薄的,面對這城市的憂傷,沒有哭泣,也沒有害怕。
其實,再嬌氣的孩子也會慢慢地長大;再喜歡依賴的女孩,當要一人面對時,也會變得堅強。
很小的時候,我們很喜歡哭,其實并不一定真的難過,也許只是為了一根藍莓味的棒棒糖,或一句不開心的話。再后來學到了一個叫“堅強”的詞,我們也似乎很少哭了。不只是為了裝堅強,而是真的填補了心里幼稚的空洞。開始習慣自己做早餐,自己叫自己起床;也開始明白物價上漲得飛快,開始計算月末的伙食費。我們變得獨立,開始變得像一個大人。自己的眼淚不再是昭示自己憤怒的武器,它開始變得像一種意義,一種情緒的宣示。
人和植物都是一樣,在白天太陽照射的時候燦爛地微笑,在夜晚時,一個人孤獨地長大。我們都要能獨當一面,當那一天,我們牽著白發(fā)蒼蒼的父母走過曾經(jīng)由他們種下的那棵小樹時,會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粘人的小樹苗已然長大,在那棵大樹下,幾株小苗正在破土。然后,我們大踏步地離開,不回頭也不感慨。背后,夕陽把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那些影子也已變得成熟,可以擔負起一個家庭的重量。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成長是孤獨的旅行,卻也似大海,苦澀而偉博。我們就像坐上了這一趟單程的列車,沿途播種下的希望在歲月里慢慢成熟。
總 評
作者是個心思細密,喜歡思考的同學,總能把自己成長路上的所思所悟表達出來。本文作為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對成長的暢想與思考有感染力,其中不乏精彩的句子,表達了獨特的見解。但是前面對物的描寫不夠,或者說未抓住重點,如果真的是這么一株小小的植物曾引起過你的思考,那么就應略寫其在你照顧下的成長,而細寫你忽視它后,它依舊悄然生長的情景,這樣才和后文的感悟更吻合。當然,后文的感悟也應該簡潔些。這看起來是內(nèi)容取舍的問題,根本上則是謀篇布局的錯亂。
升格指津
應該說小作者具有極強的表達能力,善于對事物做細膩的描摹,調(diào)動語言能力較強,也善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這些都為他能駕馭托物言志類文章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chǔ)。本文由生活中的一棵不知名的小植物引發(fā)對生活的感悟,處理不好就會出現(xiàn)物我兩張皮的問題。一要考慮文章的主線是什么,二要注意前文的鋪墊,后文的呼應,三要注意由物及我的自然過渡。這樣才能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