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尚龍
生命因專注而精彩
文 李尚龍
最近,網(wǎng)上流傳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全世界每年生產約800萬首新歌,200萬本新書,1.6萬部新電影,300億篇新博客、文章。這組數(shù)據(jù)讓人思考,在面對眾多信息的同時,我們又會失去什么?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在發(fā)表獲獎感言時曾認真地說:“我相信,在信息豐富的世界,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的注意力?!蹦壳翱磥?,他的這句話正在被逐漸驗證,“專注”已成為當前社會的奢侈品。
試問,你有多久沒有從早到晚干一件事情卻忘了看手機、花四五個小時讀一本書并做讀書筆記、專心地學一門技能卻沒有開小差?
答案或許很殘酷。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都是學習五分鐘,玩兩個小時手機;讀兩頁書,再看一個搞笑視頻;上一會兒課,再私下聊聊天。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心流”,心流越長,注意力越強,心流越短,越容易被干擾。當長期使心流變得越來越短時,人就越來越容易被別的事情打擾,也就慢慢失去了長時間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高中的英語老師曾在上課時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曾為了一個語法問題,查了大量資料,后來發(fā)現(xiàn)所有人講的都不一樣。最終他不得不騎著自行車,在寒冷的冬季穿過兩個街道,等在留學生的宿舍樓下,問一個路過的美國同學該如何解決。他說,那個美國人雖然很無奈地看著他,不過,問題總算解決了。這個故事直到今天都很打動我,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不得不專注,也正是這些專注,創(chuàng)造了今日的卓越。而今信息泛濫,人們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專注了,越來越多的人都想一步登天、一口吃個胖子。
許多時候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時,或許沒有達到原定的目標,卻有了更大的收獲——堅持學習,認識了摯友;堅持鍛煉,躲過了病難;堅持閱讀,變成了作家……生命總是充滿“彩蛋”,關鍵看你是否舍得在這遍地的紛繁里大膽做減法,專注一兩件值得專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