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玲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多識、多練、多思,培養(yǎng)其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語文教學整體質(zhì)量的關鍵。本文結合自身24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實踐與取得的成效,與大家一起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實施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zhuǎn)變?yōu)橛媒滩慕蹋@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可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么內(nèi)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再讀文,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fā)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地開展。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可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于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fā);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后,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