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明
學校是社會人才的重要輸送地,因此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需要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初中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而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點,教師要根據(jù)這些特點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和思考。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是閱讀,在閱讀中不僅能夠學會思考,學會分析,還能學會與書籍對話。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利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打開思路,勇于創(chuàng)新。本文對閱讀思路的討論致力于變革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對新的閱讀方法進行分析。
一、提高語文閱讀有效性的相關思路分析
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基礎階段,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對學生的進步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能力的提升,包含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兩個方面,教師只有明確閱讀目標和閱讀思路才能正確并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對于學生學習思路的探討本文提出了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閱讀的前提是確定閱讀目標。這也是有效性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一定要有正確的閱讀目標來指引教師,引導學生。
第二,閱讀教學方式要不斷創(chuàng)新。初中生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按照學生的興趣點,找出適合現(xiàn)代學生的閱讀方法來實施教學。教師不斷變換新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有不同的體會,更能夠促進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對閱讀課程中使用的方法進行調整、創(chuàng)新,讓學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同時提升學習能力。
第三,有效篩選閱讀內(nèi)容。初中語文的閱讀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包含了天文、地理、文化等方面,因此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選取一些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學生感興趣的熱點題材作為閱讀內(nèi)容,這樣能夠使閱讀成為學生身心成長的伙伴。
二、提高語文閱讀有效性的對策
1.使學生進入到閱讀情境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閱讀中去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首先要選定符合學生閱讀的文章,然后對文章進行整體和分段的分析,針對不同的閱讀題材選取不同的閱讀方法,設計不同的閱讀教案,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與此同時,教師要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師生合力駕馭文本,共同完成語文閱讀教學任務,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師設計的閱讀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對閱讀內(nèi)容的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對閱讀的內(nèi)容作進一步的了解,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形成真正的閱讀感受。另外,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情況下,教師要善于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此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當時的時代背景,給學生帶來真實的閱讀情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在文字和圖片及視頻的結合中,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2.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在興趣和知識接受程度上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作為教師要接受這種差異的存在。例如,一些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比較強,但是對課堂活動的參與性不高;另一些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比較高,但是對知識的吸收和積累能力不突出。因此。教師面對這些學生要進行個性特點分析,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一些閱讀理解力比較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指導,使其學會自主學習;對于語文閱讀不敏感的學生,教師要強化對該生的指導,分析閱讀內(nèi)容,提高其閱讀能力。
3.滿足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需求
初中學生涉獵的知識比較廣泛,對閱讀面也比較寬泛。教師在對初中學生的閱讀方案進行設計時,要滿足兩方面的條件。首先是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其次是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簡言之,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案既要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又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在有效時間內(nèi),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知識。
4.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手段,因此教師要與學生一同打造個性化的課堂。中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對閱讀內(nèi)容充滿了好奇感,因此也非常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創(chuàng)造獨特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會學習,學會語文閱讀。
綜上所述,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進行了分析。閱讀是組成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考驗。教師應科學地掌握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