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平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眼科,廣東 江門 529037)
溫灸(雷火灸)對干眼癥患者瞼板腺形態(tài)學(xué)的影響分析
李忠平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眼科,廣東 江門 529037)
目的 對溫灸(雷火灸)對干眼癥患者瞼板腺形態(tài)學(xué)的影響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干眼癥患者,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組,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分別給予人工淚液以及溫灸(雷火灸)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后癥狀評分、淚膜破裂時間等情況。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患者淚膜破裂時間及淚液分泌試驗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溫灸(雷火灸)對干眼癥患者瞼板腺形態(tài)學(xué)的影響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溫灸(雷火灸); 干眼癥; 瞼板腺形態(tài)學(xué)
干眼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眼部疾病,主要是患者的淚液分泌量改變以及質(zhì)量的異常引起結(jié)膜或角膜失去穩(wěn)定性,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損壞,造成患者的眼部不適感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干眼癥主要表現(xiàn)為眼睛內(nèi)部有異物感、眼底部干燥或伴有灼燒感等,部分患者出現(xiàn)視物模糊、瘙癢、畏光、疲勞不適等臨床癥狀,通常在眼科門診中,就診率高達30%左右[2]。為此,本文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干眼癥患者,就溫灸(雷火灸)對干眼癥患者瞼板腺形態(tài)學(xué)的影響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干眼癥患者,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組,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36~69歲,平均(45.5±12.3)歲;病程2~5年,平均(3.0±1.1)年。實驗組年齡34~70歲,平均(46.3±11.8)歲;病程2.5~5年,平均(3.0±1.4)年。本實驗通過了本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均對本次實驗?zāi)康暮头椒ㄖ橥?,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并主動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具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上對干眼癥的診斷,且具有明顯的臨床癥狀;(2)患者年齡20~80歲;(3)患者在參與本實驗前未接受其它藥物治療,或者停用藥物達2周以上;(4)患者精神狀態(tài)正常,可以自行配合完成實驗。排除標準:(1)患者不符合干眼癥的臨床診斷標準,或臨床癥狀不明顯;(2)患者年齡在20歲以下或80歲以上;(3)患者在參與本實驗時使用其它藥物治療,或停藥時間未達2周;(4)患者精神狀態(tài)異常,甚至存在精神方面疾病,無法自行配合完成實驗。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右旋糖酐羥丙甲纖維素滴眼液(比利時 s.a.ALCON-COUVREUR n.v. 注冊證號:H20100193),用藥劑量為1~2滴/次,3~6次/d,10d為1個療程。實驗組:溫灸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有:降香、艾葉、菊花、丹參等中藥,穴位的選擇:一般為耳門、太陽、攢竹、四白、合谷、睛明等眼睛周圍的穴位。一般操作為:協(xié)助患者坐位,保持頭部直立位置,首先,回旋針灸額頭處,將艾條放置于患者的前額2~3 cm處,向左右重復(fù)按揉2~3 min,至患者的額頭處皮膚微變紅為止,囑患者緊閉雙目,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施針,循環(huán)往復(fù),每只眼睛持續(xù)4~5 min左右,逆時針方向同順時針,20 min為一次針灸治療過程,1次/d,10 d為1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 (1)療效評定標準[3]:顯效:患者的異物感、眼底部干燥以及視物模糊、瘙癢等癥狀全部改善;有效:患者的眼底部干燥以及視物模糊、瘙癢等癥狀部分緩解;無效:患者的眼底部干燥以及視物模糊、瘙癢等未見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觀察并統(tǒng)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評分情況,評分標準為0分:無癥狀;1分:每周癥狀出現(xiàn)的頻率在3次以下,且休息后能夠緩解;5分:患者經(jīng)常出現(xiàn)癥狀,且用藥后方可緩解,影響工作與生活。主要癥狀有:異物感、視覺疲勞、干澀感以及整體癥狀。(3)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淚膜破裂時間、淚液分泌試驗情況,并記錄分析。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2.50%)與對照組(57.50%)相比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情況[n(%)]
2.2 兩組癥狀評分情況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異物感、視覺疲勞、干澀感以及整體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情況±s,分)
2.3 兩組淚膜破裂時間及淚液分泌試驗情況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及淚液分泌試驗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淚膜破裂時間及淚液分泌試驗情況±s)
干眼癥又稱結(jié)膜干燥癥,臨床上,干眼癥一般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增加患者眼內(nèi)液體分泌的量,減少淚液的蒸發(fā);另一種是促進淚膜恢復(fù)穩(wěn)定性,改善患者淚膜流動性異常等[4]。
本文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2.50%,且患者的異物感、視覺疲勞、干澀感以及整體癥狀等明顯改善,且淚膜破裂時間及淚液分泌試驗時間延長,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人工淚液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但其在應(yīng)用于治療的過程中,無法深部促進患者的淚腺分泌,未從根本上解決眼干眼澀等問題。溫灸即雷火灸,是一種常用的物理治療措施,其臨床作用在于溫?zé)嵫ㄎ?,使藥物的藥性增強,其火力較猛,藥物通過皮膚的滲透力提高,促進患者眼部周圍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者眼內(nèi)組織細胞的分泌功能,并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等[5]。在實施雷火灸選擇的穴位中,按壓睛明穴的目的在于明目、清熱、祛風(fēng),并對患者眼部的氣血進行一定程度的調(diào)節(jié);攢竹穴的作用在于明目祛風(fēng)[6];按摩四白穴可以調(diào)節(jié)患者眼部的血氣情況,按壓太陽穴可以明目、醒腦;耳門穴可以疏通患者眼部周圍血管、經(jīng)脈的阻滯癥狀;合谷穴為遠部取穴,目的在于配合疏通患者的經(jīng)脈,明目活絡(luò)等[7]。在實施雷火灸治療的過程中,配合以不同的按摩方式,有利于促進藥物滲透皮膚,使其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眼部穴位治療與艾灸效應(yīng)相結(jié)合[8]。
本文結(jié)果顯示,溫灸方法在用于治療干眼癥時,在緩解患者眼部不適感、增加淚液分泌以及延緩淚膜破裂方面的效果較好,該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的淚腺分泌能力,并且促進淚液質(zhì)量的恢復(fù);不僅如此,雷火灸的應(yīng)用減少了患者眼部周圍用藥的次數(shù),避免長期應(yīng)用藥物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以及對患者眼部組織的刺激,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種操作相對簡單,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但是,在操作中應(yīng)注意熏烤至患者的眼部皮膚微紅即可,切忌烘烤時間過長,否則會加重患者的眼部干燥癥狀,且在患者接受治療30 min以后需及時補充水分,避免損傷眼部周圍皮膚等。
[1] 李鴻儒,苗潤青.雷火灸治療眼部疾病的相關(guān)研究[J].河南中醫(yī),2012,32(3):358-359.
[2] 魏紅領(lǐng),劉韶瑞,余春紅.中老年瞼板腺功能障礙所致干眼癥的綜合治療[J].廣東醫(yī)學(xué),2015,36(8):1278-1281.
[3] 邢雁飛,宋小莉,王召英.化裁密蒙花散超聲霧化聯(lián)合雷火灸熏眼治療干眼癥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13,33(3):88-92.
[4] Sherwin JC,Reacher MH,Dean WH,et al.Epidemiology of vitamin A deficiency and xerophthalmia in at risk populations[J].Trans Royal Soc Trop Med Hyg,2012,24(4):351-354.
[5] 任婷婷.雷火灸治療干眼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32):26-27.
[6] 宋立,唐萬華,俞興源,等.雷火灸治療干眼臨床驗證方案療效的多中心觀察[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15,25(2):98-101.
[7] 周丹,劉桂霞.針刺治療圍絕經(jīng)期干眼癥療效評價[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20(6):74-75.
[8] 毛光蘭,賈奎.針灸聯(lián)合人工淚液治療對干眼癥患者眼表功能的影響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5,35(6):582-584.
R245.31+5
B
1000-744X(2016)08-0842-03
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