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明
摘要: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是當前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目標,這關系到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也影響到人生的成長進步,在這方面必須要進行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聚焦課堂實踐的策略方法,要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還要注重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這都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分享一些教學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重要性;課堂實踐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變革,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逐漸深入校園教學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其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還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生活技巧的增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與組織能力,包括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學生的審美意識與感悟能力和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運用技巧,那么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條件下開展教學,就需要教師能夠在熟練掌握小學語文知識點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便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拓展。
1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
語文涉及的范圍廣泛,其需要學生對漢字進行認識,需要幫助學生對語言知識與表達方式進行掌握,需要學生對文化的含義進行理解,還需要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所以語文知識的學習有利于為學生的生活鋪墊道路,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學時,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出發(fā),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改變讓學生死板的進行語文知識記憶的現狀,使學生能夠應用語文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多種問題,促進學生獨立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增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1]。
2 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
2.1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識,加強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漢字與詞語是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學習的基礎,所以教師在進行漢字與詞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對漢字的字面意思進行了解,幫助學生挖掘漢字的深層內涵[2]。比如在對小學語文S版《吃水不忘挖井人》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清澈”這一詞語的認識,教師就可以首先明確這一詞語的字面意思,即形容清而透明,進而讓學生聯系文章內容,對這一詞語的含義進行感受,指的是沙洲壩本水源污濁,經過毛主席帶領鄉(xiāng)親進行挖井之后,鄉(xiāng)親能夠引用干凈的水,通過這一詞語展現了挖井的好處,進而在幫助學生掌握這一詞語的意思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一詞語的意思進行造句,以強化學生應用這一詞語的能力,促進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提升。
2.2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對語文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剖析,提升學生對語文文章的理解和情感感知能力,有利于讓學生對文章重點內容進行分析理解,表達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獨特見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還能促進學生個人情感的升華,從而提升語文教學效率。例如在對課文《小麻雀》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并讓小組成員共同進行討論:“普季克在成長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小麻雀和麻雀媽媽是一對怎樣的母子呢?”進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母親為我們都做了什么呢?”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不易,從而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體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促進學生感恩情懷的提升。
2.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師應依據語文教材中的文字圖片,引導同學們感受語言圖像的魅力,從而達到陶冶小學生性情的目的[3]。如在《七律·長征》課文中,該課文是詩歌題材,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詩歌比賽。為了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語文教師應提前教授詩歌在排版布置中應遵守的規(guī)范,使小學生們運用日常積累的語言詞匯進行詩歌寫作,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能力,使小學生能夠運用多個意象創(chuàng)作詩歌,在文字意境中感受語文課程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寫作能力。新課程要求小學生熟練運用文字,具備表達意境美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語文教師應要求小學生積累詞語的比賽。這篇課文描述了毛主席對紅軍長征的艱難,教師可以在班上設置成語比賽活動,只要與革命先輩的精神品質相關即可,例如千難萬險、從容不迫、永不退縮,學生了解比賽規(guī)則后,將積極參與游戲活動中。
2.4合理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語文教材內容中,大都包含深我國身后的文化底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進行教育,以促進學生思想內涵的豐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增長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4]。例如在對《將相和》課文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對學生進行“負荊請罪”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藺相如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兩個人都是以國家的利益為最高理念,加強團結協(xié)作,這樣的品質值得學生們學習和發(fā)揚,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增長。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開展課堂實踐,首先需要合理設計課堂內容,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其次要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拓展,豐富學生的情感,再次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后需要加強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廣,程麗麗,計宇 . 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調查研究:問題分析與改進建議[J].東北師大學報,2016(02):20-22.
[2]趙瑩瑩 . 從“語文素養(yǎng)”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11):56-57.
[3]黃曦 .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針對核心素養(yǎng)教學[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02):60-61.
[4]顧梅生 . 探究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7(02):171.
白瑪擁珍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語文教學是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而小學語文又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成為新時代的全新人才。本文就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課堂實踐
引言: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過程中要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更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夠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運用枯燥、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溝通交流,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對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不斷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一、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教師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會通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能有效的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而且,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全學生的人格,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
1、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更好的迎合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生真正的成為教學的主人。同時,不斷的進行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教學方法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并靈活的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真正的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當前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從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例如:在教學《白鵝》一課時,學生可能對白鵝不是很熟悉,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白鵝的視頻或圖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進行觀察和了解,從而能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的對課文進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語文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其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快樂的進行語文的學習,有效的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學生通過在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自主的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的做到活學活用。例如,在教學《貓》時,教師可在學生學習后,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仿照課文進行寫作練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觀察的事物生動的描述出來,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4、合理運用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當前教學中被廣泛運用的學習形式,符合了當前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多開展合作學習,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觀點,并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發(fā)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更好的盡心改進。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全面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搭石》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習小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內容,在進行細讀、精讀,并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了解課文的內涵。學生經過思考和交流,體會到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并從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學中要靈活的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最終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學慧.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J].中國高新區(qū),2018(07):126-126
[2]狄成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日常課堂教學設計[J].華夏教師,2017(23):41-41
[3]周莉.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課堂的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2):25-25
[4]胡曉燕.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J].語文知識,2016(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