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要:假性粗心是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這給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怎樣形成了假性粗心這一現(xiàn)象的呢?接下來,本文將從學校、家庭、自身、以及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其成因,找到其根本為學生掃除在學習道路上的障礙。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假性粗心;成因
假性粗心是指由于知識掌握不牢、理解程度不深、認知結(jié)構(gòu)不清晰或不穩(wěn)定導致的錯誤遷移或泛化而表現(xiàn)出粗心的假象。如,求半圓的周長時,一學生只算了圓弧的長度,沒有加上弦的長度。其實這不是他一時疏忽,而是他不理解周長的概念,不知道周長應是一條封閉的曲線。這種所謂的粗心,實際上是“不粗心”,是對問題沒有真正理解,僅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家長和老師對學生所說的粗心要仔細加以辨別,凡是屬于假性粗心,要及時幫助學生理解清楚所學的知識,真正做到“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克服其學習知識時不求甚解的毛病。
一、假性粗心的成因分析
根據(jù)自己教學經(jīng)驗、訪談以及相關研究成果,我認為造成學生假性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假性粗心與知識的領悟水平和鞏固程度有關
知識掌握不牢固我們從大腦中提取信息的速度和精度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在做題的過程中就不能靈活自如的運用知識與技能。表現(xiàn)為“顧頭不顧尾”、“丟三落四”、“檢了芝麻丟西瓜”。
(二)假性粗心與求快心理有關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以附屬的內(nèi)驅(qū)力為主,為了獲得教師、家長等成人的表揚和贊許而努力學習。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小學生為了在班上爭第一,為了引起同學的關注、得到老師的表揚,不由自主加快學習速度。但由于小學階段剛剛接觸文字和數(shù)學公式等抽象符號(抽象符號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需要多次重復強化),未經(jīng)多次強化,頭腦中還沒有形成清晰準確的記憶痕跡,符號被提取時就容易產(chǎn)生泛化現(xiàn)象。如“已經(jīng)”還是“己經(jīng)”,需仔細區(qū)分辨認,而求快心理的存在使學生顧不上斟酌分辨,導致忙中出錯。
(三)假性粗心與不良的學習習慣有關
粗心是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是性格結(jié)構(gòu)中態(tài)度特征的直接表現(xiàn)。中小學階段是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若形成了做事匆忙、不認真、缺乏責任感的態(tài)度,其行為方式必然表現(xiàn)為粗心大意,不夠細致等不良習慣。小學生由不良習慣導致的粗心在日常作業(yè)的審題、計算及抄寫中均有表現(xiàn)。例如審題不清不細,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沒有弄清條件之前就急于解答;由于忽視了課題中某些隱蔽的條件,因而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考試丟題或多答現(xiàn)象,因此丟分或浪費寶貴的時間。
(四)假性粗心與動機強度和情緒有關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動機為認知活動提供最佳心理背景,動機強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認知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缺乏動機,情緒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例如,很多小學生在做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運算時容易出錯,把“3”看成“8”,把“+”當成“-”,當你給他指出來時,他會毫不在乎地說“有什么了不起,我本來會做的”。其原因就是題目太簡單,無法激發(fā)其動機。在這種情況下,成人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都不會很難,你與別人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動機過于強烈,情緒過于興奮,則會導致意識狹窄,思維混亂,甚至頭腦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時謹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可一到重大考試就發(fā)揮不好,平時會做的簡單題目也會出錯,甚至漏答整張試卷。原因就是他動機過于強烈,太在乎考試,太想考好了。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不要在考前對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現(xiàn)出過高的期待。應讓孩子把考試當成學習的一部分,怎樣學就怎樣考,輕松上陣。
(五)假性粗心與學校教學工作不足有關
小學階段的學習大多在學校度過,是教師帶領下的學習。學校工作的指導、教師的教學等對學生的學習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教師本身的教育心理是教師必備的,教師若知識豐富,引導有方則利于學生學習;若教師的教育心理缺乏,講授缺乏嚴密性;提示缺乏指導性;作業(yè)布置缺乏針對性,對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則會引發(fā)學生學習中一系列的問題。小學生粗心現(xiàn)象正是教師實際教學不足間接引起的表現(xiàn)之一。
(六)假性粗心與缺乏精加工有關
其實,“粗心”的毛病,一般的孩子都有。由于年齡的原因,小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比較籠統(tǒng)、不精確,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xiàn)象,看不出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特點,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也比較模糊。學習中的粗心也常常是因為缺乏對認知刺激物的精細加工(精加工往往是通過對比和辨別進行的)。為了防止粗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比較和辨別,培養(yǎng)孩子的精細加工能力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學生經(jīng)常分不清“衰”、“衷”、“哀”三個字。我們不妨教他們“橫為衰,豎為衷,中間有口訴悲哀”,找準問題的關鍵,學生就能夠正確書寫和使用了。
(七)假性粗心與思維定勢干擾有關
思維定勢又稱定勢,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動所形成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決定著同類后繼心理活動的趨勢。定勢實質(zhì)上是已強化的思維類推到其他,表現(xiàn)為以固定的方式、方法去認識或作用于對象,“想當然”的粗心是思維定勢的表現(xiàn)。例如,一個孩子的作業(yè)本上是這樣寫的,“0×6=0”,“0÷6=0”,“0+6=0”。當你指出他的錯誤時,他卻振振有詞:既然0乘以6等于0,0除以6等于0,那么以此類推,0與任何一個數(shù)加減乘除都等于0,難道還有錯嗎?
(八)假性粗心與家庭方面重視不夠有關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會導致學生粗心的產(chǎn)生。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家長對孩子的監(jiān)督力度都會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都有可能引發(fā)或者加劇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的假性粗心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袁錦芳,牛秀奎.小學生學習粗心現(xiàn)象分析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8: 63-64.
[2]周鴻興.“粗心”的心理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87,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