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元
(重慶市北碚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重慶 400712)
局麻藥封閉在蜂蟄傷治療中的臨床應用體會
田 元
(重慶市北碚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重慶 400712)
目的 早期快速局部處理蜂蜇傷對患者癥狀緩解和毒素排除具有積極意義。方法 收集臨床蜂蟄傷40例病例,年齡在30~80歲,全部到醫(yī)院第一時間采用局麻藥局部封閉法,觀察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結果 全部治療效果滿意,35例門診治療1次回家,5例蜂群蜇傷治療3~4 d回家,隨訪無異常及其他不適。結論 局麻藥封閉治療蜂蜇傷的局部處理對中和毒素,減輕過敏癥狀、應激反應和傷口止痛緩解癥狀效果都是確切的安全的,實施應用簡單方便。
蜂蜇傷;利多卡因;封閉治療
生活中常見小型毒蟲毒物,重慶本地區(qū)毒蟲蟄傷刺傷人群事件時有發(fā)生,尤其以蜂蟄傷常見多見,蜂毒屬于神經(jīng)毒素和血液毒素,主要是生物胺類(組胺,5-羥色胺,血清毒),酶類(磷脂酶、透明質酸酶、蛋白酶類其中蜂毒肽占蜂毒干重50%),蜂毒可被氧化酶類和氧化物所破壞,目前尚無完善的針對相應損傷血清抗毒制劑,一旦被蜂蟄傷刺傷,皮損處紅腫疼痛麻癢不適,特別是工作和生活中遭遇蜂群,裸露皮膚全部受傷,劇烈疼痛,毒素蛋白侵襲局部隨后進入全身血液循環(huán)蔓延至全身并伴隨肝腎心臟等器官損害,患者因社會因素及強烈疼痛而恐懼,情緒緊張失控,極有可能導致疼痛性休克及過敏性休克[1],甚至死亡。早期緩解甚至消除患者不適癥狀,減少毒素的進入及快速清除排除,為減輕應激反應和全面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及時處理尤為重要。現(xiàn)總結我院40例蜂蟄傷病例,從臨床表現(xiàn),處理及預后幾個方面探討局麻藥封閉療法應用后的轉歸及預后。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40例蜂蟄傷病例。30例為黃蜂蟄傷,10例為蜜蜂蟄傷,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在30~80歲。所有患者無論蜇傷時間長短,到院后立即清洗蟄傷點(黃蜂用弱酸性液體清洗,蜜蜂用弱堿性液體清洗[1-2],如果蜇傷部位為頭部且點數(shù)較多,建議男性患者剃頭方便治療)消毒,可見皮損點均有紅腫,高于皮膚表面,皮損在10點以下,即刻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0.25布比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5 mg+胰蛋白酶2000~6000 U 4~20 mL各蜇傷點周圍做浸潤注射,或者腫脹部位上方做環(huán)狀封閉,如病情需要可重復注射。如無胰蛋白酶可用糜蛋白酶替代;10點以上者除局部蟄傷點位注射外,加0.1%普魯卡因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全身靜脈封閉[3]。處理完畢后常規(guī)祛毒,激素抗過敏堿化尿液以及內(nèi)服外敷季德勝蛇藥等對癥支持綜合治療。
40例患者中其中門診治療35例,即刻止痛,心情放松,對癥處理完后帶藥回家,未復診;住院治療5例,均為蜂群全身大面積蟄傷,封閉治療后即感疼痛減輕,半小時緩解,2 h后疼痛麻癢消失,恐懼感消失,積極配合治療,1+天后肝功腎功及心肌酶譜檢查值均有偏高,給予對癥支持治療,每天復查肝功腎功及心肌酶譜檢查,檢測值偏高的指標逐日下降,臨床癥狀無特別不適,治療3~4 d出院。全部病例無疼痛性休克及過敏性休克發(fā)生,以1周為單位門診隨訪,連續(xù)4周,無病情反復加重情況,無任何后遺癥,其中1周后肝功腎功及心肌酶譜檢測值均已恢復正常。
蜂蟄傷臨床表現(xiàn)的輕重,主要與所接受毒液量的多少和患者是否過敏以及蜇刺傷部位有關。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繼之出現(xiàn)觸痛、癢感和紅腫,這些癥狀短時間內(nèi)可自行消退,如被群蜂蜇傷,癥狀多較嚴重,特別蜇傷部位為頭、頸、胸部或上下肢。全身可出現(xiàn)蕁麻疹,劇癢;如果患者對蜂毒過敏,即使單一蜂蜇傷也可出現(xiàn)上述癥狀和哮喘,腹部不適,嘔吐及眩暈。這些癥狀可在數(shù)小時內(nèi)消退或持續(xù)數(shù)周,嚴重者可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有的還可以發(fā)生血紅蛋白尿,甚至腎功能衰竭,以至死亡[4]。蜂蜇傷的治療原則有:①局部處理,吸出毒汁,祛除毒素。②治療過敏反應,加快毒素排除。③防治休克,對癥支持等綜合處理。蜂蟄傷均為急診急癥,自行處理效果差,患者大多非常恐懼,特別是蜂群蟄傷時,患者立即疼痛難忍,有捶胸頓足,也有嚎啕大哭者,應激反應強烈,如何快速解決疼痛麻癢等即時不適癥狀,安撫患者痛苦不堪的情緒,為后續(xù)治療爭取時間,取得患者信任配合治療肯定為首要突出問題。局部疼痛明顯者一般選用2%普魯卡因注射液,1%鹽酸吐根堿注射液,3%鹽酸麻黃堿注射液,蜇傷處皮下注射止痛消腫[4]。封閉療法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它可以阻斷惡性刺激的傳導,恢復機體的正常防御和調節(jié)功能,保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神經(jīng)營養(yǎng)功能。我們采用的封閉治療組方綜合考慮中毒的病理生理,其中利多卡因為酰胺類局麻藥,局麻濃度為0.25%~2%,極少過敏反應,變態(tài)反應極為罕見,起效快,基本立即止痛,維持時間在90~120 min,加上同為酰胺類的布比卡因,不但減少局麻藥中毒機會,且作用時間可延長至120~240 min以上[5],地塞米松抗炎抗毒抗過敏,胰蛋白酶為蛋白質水解酶,有分解肽鏈作用,用于創(chuàng)面或局部炎癥,減少局部分泌和水腫,加快愈合[6],聯(lián)合應用事半功倍,立竿見影。
通過對局麻藥封閉治療蜂蟄傷的應用觀察,不但能及時妥善處理毒素源,阻止毒素在體內(nèi)的擴散吸收從而減輕癥狀,干預過強的應激反應對機體的傷害,從而全面緩解癥狀而且費用少,1~4 d患者即痊愈,極大的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獲得良好效果。個人認為,利多卡因不做皮試,且效能高,和布比卡因配合作用時間長,在封閉治療中優(yōu)于普魯卡因。部分患者可能出血頭昏,惡心,面色蒼白及冷汗淋漓、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臨床癥狀,不排除藥物及毒素致敏情況,需密切觀察。蜂蜇傷主要重在預防,積極治療,預后是比較良好的。
[1] 吳孟超,吳孟德.黃家駟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100-106.
[2] 王漢斌,杜萌.毒蜂蜇傷的預防與救治[J].中國醫(yī)刊,2006,41(4): 9-11.
[3]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0.
[4] 張中印,王運兵.人體蜂毒過敏和中毒急救[J].中國養(yǎng)蜂,2004,55 (3):23-24.
[5]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xiàn)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609-632.
[6]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783-784.
R646
B
1671-8194(2017)07-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