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本草衍義補遺》小考

      2017-01-14 10:35:10嚴余明竹劍平
      浙江中醫(yī)雜志 2017年7期
      關(guān)鍵詞:丹溪朱丹溪本草

      嚴余明 竹劍平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53 2浙江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古籍整理

      《本草衍義補遺》小考

      嚴余明1竹劍平2#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53 2浙江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本草衍義補遺》(以下簡稱《補遺》)是元代著名的醫(yī)學家朱丹溪對寇宗奭《本草衍義》(以下簡稱《衍義》)的補遺和闡發(fā),是丹溪研究中藥的代表著作。本文從作者及修訂者、成書年代及版本、撰寫原因、體例、收載藥物及新增補數(shù)目、補遺內(nèi)容等六個方面對該書進行了探析,認為作者雖為朱丹溪,但經(jīng)門人修訂增補,而方廣增補的內(nèi)容則為后一部分“新增補四十三種”。丹溪論藥注重探求藥物的陰陽五行屬性,與寇宗奭《衍義》中以陰陽五行來歸類和闡解藥性的觀點相吻合,這是他選擇《衍義》作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其體例亦與《衍義》相仿,類似筆記形式。其收載的藥物及新增補數(shù)目,經(jīng)與《衍義》仔細核對,確定載藥153種,后新增補43種,共196種。補遺內(nèi)容有增加品種、擴大部位、補充藥性、挖掘功能、拓寬主治、重視炮制、強調(diào)禁忌、糾正舛誤等。

      朱丹溪 本草衍義補遺 文獻研究

      《本草衍義補遺》(以下簡稱《補遺》)系金元四大家的醫(yī)學家朱丹溪對寇宗奭所著的《本草衍義》(以下簡稱《衍義》)的補遺和闡發(fā),亦是丹溪研究中藥的力作。下面就《補遺》中的有關(guān)問題探析如下。

      1 作者及修訂者

      《補遺》一書原題為“金華朱彥修撰,新安方廣增補”,故一般認為該書作者為朱丹溪,并經(jīng)方廣增補。有關(guān)該書的書名,明代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辭》、戴良《丹溪翁傳》均有記載。所以,認定為丹溪自撰之作是沒有問題的。但由于原書正文中多處出現(xiàn)分隔號“○”隔開,分成二個部分,而后一部分多引用前人資料,或?qū)Φは幷撚枰栽u述,如“菊花”條中有“丹溪所言苦者勿用”,“薏苡仁”條中有“丹溪先生詳矣”等語。說明該書中有部分內(nèi)容并非丹溪所撰。明王鏊《姑蘇志》謂丹溪弟子趙良仁編有《丹溪藥要》,明鄭沂書寫戴思恭《行狀》及曹昌所撰《墓志銘》均記載:丹溪弟子戴原禮有《本草摘抄》一書傳世,而明葉盛(1420—1474年)撰的《菉竹堂書目》載有丹溪《本草摘抄》一卷,乃與戴原禮氏書名相同,故這部分內(nèi)容疑為丹溪門人所補。所以作者應(yīng)該為朱丹溪,并經(jīng)門人修訂增補。至于方廣所增補的內(nèi)容,根據(jù)丹溪論藥以陰陽五行屬性來闡述藥理的特點,原書中前一部分“凡一百五十三種”大多記載藥物的陰陽五行屬性,而后一部分“新增補四十三種”則無此內(nèi)容,并且其中的藥物品種并不是增補《衍義》的,據(jù)此可推測為方廣增補的內(nèi)容。

      2 成書年代與版本

      現(xiàn)有關(guān)《補遺》的成書確切年代無從考證,一般都附于丹溪卒年(1358年)之后。其書從現(xiàn)存版本來看,最早見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程充(字用光)所輯之《丹溪心法》。據(jù)《丹溪心法附余》凡例云:“丹溪《本草衍義補遺》雖另成一書,然陜板、蜀板、閩板《丹溪心法》咸載之。程用光重訂《丹溪心法》,而徽板乃削去之,反不美。今仍取載書首,使人得見丹溪用藥之旨也。[1]”該書單行本最早是明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年)姚文清刻本。由于戴原禮《本草摘抄》已佚,而戴原禮的《金匱鉤玄》通常被視作是《丹溪心法》系列的祖本,可見《本草摘抄》與《補遺》兩者之間關(guān)系密切,前者頗有可能就是后者之早期流傳版本。

      3 撰寫原由

      丹溪之所以撰寫《補遺》的原由,以前尚未進行過分析,而《衍義》為北宋末年寇宗奭所編,該書雖說是對《嘉祐本草》的修訂,其實并非類似《證類本草》那樣,在前人本草的基礎(chǔ)上加入新補充的資料,而是依據(jù)中醫(yī)學相關(guān)理論,并結(jié)合寇氏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對具體藥物進行藥理方面的解釋,重點闡發(fā)了藥物基原、藥材質(zhì)量、炮炙制劑、用藥方法,開創(chuàng)藥性理論研究之先河,在本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對金元時期藥物研究影響巨大。故后世對其書有較高的評價,明代醫(yī)家李時珍贊其為“援引辨證,發(fā)明良多”[2]。清人楊守敬評價為“本草之學,自此一變”[3]。丹溪之前已有劉完素、張元素、李東垣等對藥性理論的探討。如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本草論》中論述了常用藥物的的性味歸經(jīng),張元素的《珍珠囊》建立了藥物氣味陰陽厚薄、升降浮沉補瀉、六氣十二經(jīng)及引經(jīng)體系,李東垣的《用藥心法》在此基礎(chǔ)上又創(chuàng)立了藥物氣味厚薄歸類的“藥類法象”,成為臨床醫(yī)生用藥指南。朱丹溪之師羅知悌雖為劉完素的再傳弟子,又旁通張、李二說,但丹溪卻沒有像王好古《湯液本草》那樣,補充發(fā)揮李東垣的“藥類法象”,而是針對寇宗奭的《衍義》進行了“補遺”。這主要原因是朱丹溪嘗深研理學,故其論藥頗注重探求藥物的陰陽五行屬性,并據(jù)此來解釋藥物的命名義理、性味歸經(jīng)及功效主治,這與寇宗奭在《衍義》中以陰陽五行來歸類和闡解藥性的觀點相吻合,而與劉完素、張元素、李東垣等較多地著眼于藥物氣味厚薄陰陽、升降浮沉歸經(jīng)的做法完全不同。此外,丹溪重視臨床,主張以研究醫(yī)經(jīng)醫(yī)理來結(jié)合醫(yī)療實踐,而《衍義》能密切聯(lián)系臨床實際,闡發(fā)藥理、藥性,故為丹溪所推崇。這就是丹溪選擇《衍義》作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

      4 體例

      《補遺》全書不分卷,共一冊,其體例亦與《衍義》相仿,類似筆記形式,內(nèi)容繁簡不等,有的詳細論述藥理及藥材鑒別,如論石膏謂:“嘗觀藥命名,固有不可曉者,中間亦多有意義,學者不可不察。如以色而名者,大黃、紅花、白前、青黛、烏梅之類是也;以氣而名者,木香、沉香、檀香、麝香、南香之類是也;以質(zhì)而名者,厚樸、干姜、茯苓、生地黃之類是也;以味而名者,甘草、苦參、龍膽草、淡竹葉、苦酒之類是也;以能而名者,百合、當歸、升麻、防風、硝石之類是也。石膏,火煅細研,醋調(diào)封丹爐,其固密甚于石脂,茍非有膏,焉能為用?此兼職兼能而得名,正與石脂同意。閻孝忠妄以方解石為石膏。況石膏甘辛,本陽明經(jīng)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手太陰、手少陽。彼方解石止有體重質(zhì)堅性寒而已,求其所謂石膏,而可為三經(jīng)之主者焉在哉?醫(yī)欲責效,不其難乎?”又云:“軟石膏可研為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殊驗。生錢塘者,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又有一種玉火石,醫(yī)人常用之,云味甘微辛溫,治傷寒,發(fā)汗,止頭痛、目昏眩,功與石膏等,故附之。[4]”先從石膏的色澤、氣味、質(zhì)地來分析其命名及功能,再提出其與方解石的鑒別依據(jù)。而某些藥物僅以數(shù)十字言,一筆帶過。如烏桕木“解蛇毒”,郁李仁“陰中之陽,破血潤燥”等,僅言數(shù)字。由此可見,《補遺》既可能是丹溪閱讀《衍義》時的讀書筆記,也有可能是丹溪講授中藥的備課筆記。

      5 收載藥物與新增補數(shù)目

      有關(guān)《補遺》收載的藥物及新增補數(shù)目,目前說法不一,尚志均等編著《歷代中藥文獻精華》認為載藥153種,后新增補43種,共196種[5]。也有人認為,載藥153種,后新增補33種,共189種[6]。筆者在點校該書的過程中,經(jīng)與《衍義》仔細核對,確定前一部分藥物條目152種,但其中“防風、黃芪”一條應(yīng)為二味藥物,故實際載藥153種;后一部分原書題“新增補四十三種”,實際藥物條目42種,但其中“熟地黃”一條中收載“生地黃”,故實際載藥43種。兩者相加,共196種沒錯,但問題是有關(guān)“新增補”的品種,原書所謂“新增補”43種藥物中,經(jīng)筆者考證,《衍義》已收載的有:當歸、細辛、天麻、赤箭、柴胡、旋覆花、澤瀉、熟地黃(在“地黃”條中)、草豆蔻(在“豆蔻”條中)、茴香(作“香子”)、連翹、甘遂、天門冬、桑白皮(在“桑螵蛸”條中)、青皮、桃仁(作“桃核仁”)、生姜、赤石脂、款冬花、麻黃、郁李仁、豉、瞿麥、牡蠣等共24種,后一部分實際新增補僅19種藥物,而前一部分藥物中《衍義》沒有收載的有:燈心、竹瀝、羚羊角、面、縮砂、黃芩、天南星、鎖陽、水萍浮芹、馬鞭草、燈籠草、山楂子、漏蘆、姜黃、御米殼、烏桕木、鹵堿、繅絲湯、麻沸湯、潦水、敗龜版、蛤粉、人中白、人中黃,共24種,這樣兩者相加,實際新增補藥物也為43種,說明原書新增補藥物數(shù)目沒錯,只不過所放的位置不正確。此外,《補遺》中藥物名稱與《衍義》不同,而實際藥物基原一致的有:蓀(蘭蓀)、松(松黃)、皂角刺(皂莢)、凌霄花(紫葳草)、香附子(莎草)、蜀椒(秦椒)6種;藥物基原雖一致,但擴大了藥用部位的有:莧(莧實)、犬(犬膽)、雞(丹雄雞)3種;將《衍義》數(shù)種藥物合并為一種的有:硝(樸硝、芒硝、硝石、英硝)、蛤蟆(蛤蟆、蛙)2種。

      6 補遺內(nèi)容

      6.1 增加品種:增加了《衍義》沒有收載的藥物品種防己、升麻、藁本、蘇木、前胡、知母、貝母、玄胡、大戟、麥門冬、牡丹皮、檳榔、玄參、蘆根、廣荗、京三棱、草龍膽、車前子、燈心、竹瀝、羚羊角、面、縮砂、黃芩、天南星、鎖陽、水萍浮芹、馬鞭草、燈籠草、山楂子、漏蘆、姜黃、御米殼、烏桕木、鹵堿、繅絲湯、麻沸湯、潦水、敗龜版、蛤粉、人中白、人中黃等43種。

      6.2 擴大部位:如《衍義》中“莧”僅用莧實,《補遺》擴大為全株;“犬”僅用犬膽,《補遺》又增加了犬肉;雞僅用“丹雄雞”,《補遺》不拘雌雄。

      6.3 補充藥性:《補遺》針對《衍義》中部分藥物沒有以陰陽五行來闡解藥性的遺漏或疏忽進行了補充。如山藥,《衍義》僅有釋名、炮制方法和宜忌,而《補遺》則補充了其藥性為“屬土,而有金與水、火,補陽氣,生者能消腫硬。經(jīng)曰:虛之所在,邪必湊之而不去。其病為實,非腫硬之謂乎?故補血氣則留滯,自不容不行?!?/p>

      6.4 挖掘功能:《衍義》中有許多藥只言辨藥物產(chǎn)地或藥形、色味,而未言功能。而《補遺》則對其進行了大量地增補。如決明子,《衍義》云:“苗高四五尺,春亦為蔬,秋深結(jié)角,其子生角中,如羊腎。今湖南北人家圃所種甚多,或在村野成段種?!妒癖緢D經(jīng)》言:葉似苜蓿而闊大,甚為尤當。[7]”僅言藥形、產(chǎn)地,而《補遺》則論述云:“能解蛇毒。貼腦止鼻洪,作枕勝黑苔,治頭痛,明目也?!?/p>

      6.5 拓寬主治:丹溪重視用藥實踐,并廣引其他醫(yī)學文獻,努力拓寬《衍義》中的藥物主治范圍,如訶子,《衍義》謂:“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此物雖澀腸而又泄氣,蓋其味苦澀。[7]”《補遺》論述為:“此物雖澀腸,又泄氣,蓋味苦澀。又其子未熟時風飄墮者,謂之隨風子,尤珍貴,小者亦佳。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五枚殊勝。又云:治肺氣因火傷極,遂郁遏脹滿,蓋具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也?!?/p>

      6.6 重視炮制:炮制的目的除適應(yīng)臨床需求外,還能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保證用藥安全和有效。丹溪在這方面比較重視。在《補遺》中常根據(jù)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提出一些毒性藥物的炮制方法。如附子,他“每以童便煮而浸之,以殺其毒,且可助下行之力,入鹽尤捷”。

      6.7 強調(diào)禁忌:丹溪針對《衍義》在用藥禁忌方面缺略情況,特別強調(diào)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如漿水“宜作粥,薄暮啜之,解煩去睡,調(diào)理臟腑。婦人懷妊,不可食之”。人參“與藜蘆相反,若服一兩參,入蘆一錢,其一兩參虛費矣,戒之”!葶藶“屬火屬木,性急,善逐水,病人稍涉虛者,宜遠之。且殺人甚捷,何必久服而后致虛也”。

      6.8 糾正舛誤:《補遺》還對《衍義》一些舛誤進行了糾正,提出獨到的見解。如肉蓯蓉,《本草圖經(jīng)》稱其“皮如松子有鱗”,《衍義》沿襲其誤,認為“于義為允”。丹溪見過其真形,謂:“何曾有鱗甲者?”又如“《衍義》以柚為橘,有無窮之患”。飴糖“屬土,成于火,大發(fā)濕中之熱?!堆芰x》云“動脾風”,是言其末而遺其本也”。

      7 結(jié)語

      李時珍曾評論《補遺》說:“此書蓋因寇氏《衍義》之義而推衍之,近二百種,多所發(fā)明。但蘭草之為蘭花,胡粉之為錫粉,未免泥于舊說。而以諸藥分屬五行,失之牽強耳?!敝赋鲈摃谒幬锉孀R上尚存在不足之處。此外,由于丹溪對藥物的陰陽五行屬性沒有進行理論上的闡述,因此在臨床也就缺乏實用價值。然而,應(yīng)該肯定的是《補遺》雖收藥僅二百余味,文字總數(shù)不及萬余,內(nèi)容簡短,但卻凝聚著丹溪依據(jù)自己精熟的醫(yī)理和臨床實踐所獲得的經(jīng)驗,為后世研究本草的方法與途徑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1]方廣集編.丹溪心法附余·凡例[M].明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刻本.

      [2]李時珍.本草綱目[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3]楊守敬.日本訪書志[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59.

      [4]朱丹溪.本草衍義補遺[M].明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姚文清刻本.

      [5]尚志均,林乾良,鄭金生.歷代中藥文獻精華[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1989:262.

      [6]劉玉瑋.《本草衍義補遺》對本草學的貢獻[J].天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3(1):35-36.

      [7]寇宗奭.本草衍義[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7:51.

      《百家名醫(yī)臨證經(jīng)驗》出版

      《百家名醫(yī)臨證經(jīng)驗》是將半個世紀以來,在《浙江中醫(yī)雜志》上發(fā)表的優(yōu)秀作品,取其精華,濃縮提煉而成,全書共分為名醫(yī)真?zhèn)鳌⑴R證心法、經(jīng)驗交流、難癥釋疑、險癥回春、婦科擷菁、兒科集萃、外科經(jīng)驗、診法求索、醫(yī)案醫(yī)話、針灸聚英、治法探賾、成方妙用、名家用藥、學術(shù)探討等16個部分,收錄文章250余篇,計100余萬字。

      《百家名醫(yī)臨證經(jīng)驗》一書,著力發(fā)掘中醫(yī)學術(shù)底蘊,側(cè)重發(fā)揮中醫(yī)特色優(yōu)勢。尤其在臨床經(jīng)驗介紹方面,不管是名醫(yī)經(jīng)驗總結(jié)、治病經(jīng)驗交流、辨證治療體會,還是治法變通拓寬、古方靈活運用、用藥獨到經(jīng)驗,均能注重臨床實用,強調(diào)辨證論治,重視特色經(jīng)驗,涉及病毒感染性高熱、溫病神昏、咳嗽、支氣管擴張、痰證、胃脘痛、瀉痢、心肌炎、冠心病、不寐、郁證、癲狂、眩暈、高血壓病、慢性肝炎、鼓脹、慢性腎炎、糖尿病、痹證、甲亢、干燥綜合征、中風、陽痿、癌癥疼痛、乳腺癌術(shù)后、艾滋病、震顫麻痹、紅斑性狼瘡、眼科血癥等諸多疑難病證。

      《百家名醫(yī)臨證經(jīng)驗》每本60元(含郵掛費),現(xiàn)有少量珍藏本出售,欲購者請匯款至:310007,杭州市天目山路132號浙江中醫(yī)雜志社收。

      2017-03-03

      #通訊作者:竹劍平,E-mail:823886559@qq.com

      猜你喜歡
      丹溪朱丹溪本草
      基于“丹溪學派”學術(shù)傳承的中醫(yī)住院醫(yī)師規(guī)培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
      牽牛子的本草考證
      朱丹溪拜師
      本草,源于延續(xù)生命的渴求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一場不動聲色的“雙面修行”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中華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6
      八三感懷
      淺談丹溪學派傳承悠久之因*
      朱丹溪治病懲惡兩不誤
      飲食保健(2017年6期)2017-03-29 02:45:48
      孝順成就一代名醫(yī)
      百家講壇(2017年5期)2017-03-28 13:03:17
      康马县| 昆山市| 马公市| 长泰县| 韶关市| 阳曲县| 池州市| 肇庆市| 华亭县| 格尔木市| 晴隆县| 乌拉特前旗| 柞水县| 周至县| 娱乐| 溆浦县| 阿勒泰市| 杭锦后旗| 平南县| 隆德县| 西充县| 寻甸| 布拖县| 涟水县| 江源县| 正宁县| 留坝县| 沙坪坝区| 南部县| 武平县| 荣昌县| 呼玛县| 双江| 双牌县| 镇江市| 积石山| 高陵县| 扶风县| 天等县| 增城市|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