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旭
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樊志旭
目的 對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60例流血性出血熱患者, 依據(jù)信封式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在傳統(tǒng)治療的基礎(chǔ)上予以血液透析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結(jié)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的Cr分別為(824.97±370.46)μmol/L和(820.46±357.63)μmol/L, BUN分別為(28.96±8.26)mmol/L和(27.95±8.14)mmol/L;兩組患者治療前Cr、BU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Cr分別為(401.69±206.79)μmol/L和(513.25±223.40)μmol/L, BUN分別為(17.21±8.13)mmol/L和(23.09±7.98)mmol/L;兩組患者治療后的Cr、BUN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好轉(zhuǎn)率90.00%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血液透析用于流行性出血熱治療的效果顯著, 可降低患者機體內(nèi)BUN及Cr水平, 提高臨床療效,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流行性出血熱;血尿素氮;血肌酐;臨床療效
流行性出血熱為臨床中常見傳染疾病, 老鼠為主要傳染源, 充血、發(fā)熱甚至急性腎衰竭為其常見臨床表現(xiàn)[1]。主要為機體毛細血管或小血管損傷后, 其脆性、通透性增加導致水腫、出血。本研究為探討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本院2016年10月17日~2017年3月17日收治的60例流血性出血熱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分為兩組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干預(yù), 并將其治療效果進行對比, 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0月17日~2017年3月17日收治的60例流血性出血熱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依據(jù)信封式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 納入標準:①無尿、少尿時間在2 d以上的患者;②Cr>442 μmol/L、BUN>21 mmol/L的患者;③代謝性酸中毒的患者;④符合流行性出血熱診斷標準的患者;⑤接受治療及隨訪的患者。排除標準:①Cr<442 μmol/L或BUN<21 mmol/L的患者;②不接受治療及隨訪的患者;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9例、11例;年齡最大61歲, 最小20歲, 平均年齡(42.49±6.13)歲;合并肝功能損傷14例, 消化道出血10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0例、10例;年齡最大62歲, 最小21歲, 平均年齡(42.87±6.25)歲;合并肝功能損傷13例, 消化道出血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予以傳統(tǒng)治療, 糾正患者機體內(nèi)酸堿度及電解質(zhì)平衡[2], 如患者并發(fā)出血, 則予以止血藥物的治療,如患者全身中毒或并發(fā)休克, 則予以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
1.2.2觀察組 在傳統(tǒng)治療的基礎(chǔ)上實施血液透析治療,采用血液透析機器(型號:4008B型;德國費森尤斯公司)選取透析液(含K+, 濃度2.0~4.0 mmol/L)及碳酸鹽透析溶液。建立血管通路于股靜脈, 將雙腔導管置入并行靜脈置管[3]。予以碳酸透析液治療(劑量6~8 mg/L)及肝素(0.2~0.5 mg/kg)進行維持。連續(xù)透析3 d, 第1次持續(xù)2 h, 后依據(jù)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延長透析時間, 1次/d, 直至恢復[4]。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治療前后的Cr、BUN水平。
1.4療效判定標準 本研究依據(jù)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尿量、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判定, 具體如下。顯效:治療后, 患者機體內(nèi)BUN及Cr水平恢復正常, 且尿量>1500 ml。好轉(zhuǎn):治療后, 患者機體內(nèi)BUN及Cr水平顯著好轉(zhuǎn), 且尿量增加。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 甚至各項生理指標惡化??偤棉D(zhuǎn)率=(顯效+好轉(zhuǎn))/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Cr、BUN水平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的Cr分別為(824.97±370.46)μmol/L和(820.46±357.63)μmol/L, BUN分別為(28.96±8.26)mmol/L和(27.95±8.14)mmol/L;兩組患者治療前Cr、BU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Cr分別為(401.69±206.79)μmol/L和(513.25±223.40)μmol/L, BUN分別為(17.21±8.13)mmol/L和(23.09±7.98)mmol/L;兩組患者治療后的Cr、BUN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好轉(zhuǎn)、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11、16、3例, 對照組分別為5、15、10例,觀察組的總好轉(zhuǎn)率90.00%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流行性出血熱主要為以鼠類為傳染源的疾?。?], 常并發(fā)毛細血管及小血管損傷, 其腎功能衰竭為常見損傷, 臨床中對于該類患者多予以血液透析進行治療, 以此提高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腎功能[6]。傳統(tǒng)的治療為糾正患者機體內(nèi)電解質(zhì), 并予以營養(yǎng)支持, 但療效受限。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 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Cr、BUN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明通過血液透析可改善患者機體內(nèi)Cr、BUN指標, 提高臨床效果, 血液透析為腎衰竭急救措施, 可將患者機體內(nèi)有毒物質(zhì)排出體外, 以此改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 達到凈化血液, 提高臟器功能的目的。亦有研究表明[7], 血液透析對于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的效果顯著, 且具有較少的并發(fā)癥, 且臨床中把握治療的最佳時間, 可將死亡率降至最低, 提高腎功能及存活率。
總之, 血液透析于流行性出血熱的效果顯著, 可降低患者機體內(nèi)BUN及Cr水平, 提高臨床療效,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1] 代國澤.腹膜透析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療效分析.中國臨床研究, 2013, 26(6):552-553.
[2] 范敏, 楊慶霞, 金麗紅.流行性出血熱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及血液透析療效觀察.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6, 13(12):28-31.
[3] 顧琳, 夏春英, 邵維斌.血液透析治療10例流行性出血熱腎衰竭療效觀察.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4, 52(27):126-128.
[4] 李子文, 李娜.血液透析治療流行性出血熱并急性腎衰竭的臨床分析.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3, 26(8):1823-1824.
[5] 孫麗慧.血液透析治療流行性出血熱腎功能衰竭的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8):175-176.
[6] 白璐.分析流行性出血熱臨床診斷與治療.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7(6):107-108.
[7] 陳欽, 李娜, 朱蕓蕓, 等.中藥結(jié)腸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CKD)Ⅲ-Ⅴ期的最佳治療頻率探討.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5, 33(2):378-3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45
2017-07-11]
118000 丹東市傳染病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