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逸雪 張佰華
【摘 要】歷史教育工作者向受教育者傳遞歷史知識信息的是學校歷史教學的基本功能;接受一定的歷史知識信息是學生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沒有了歷史知識信息的傳遞,向學生傳授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習慣、塑造學生的個性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向學生傳遞歷史知識信息是歷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和任務。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新課程下的歷史學科的內容已經基本擺脫了"繁、難、多、舊"的弊病,要求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信息已經大為減少,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學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信息提供了可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綜合知識的能力等提供了時間,真正把學生當作了培養(yǎng)成對歷史具有一定興趣和進一步學習歷史的對象。
正是由于這類教學活動的基礎性,它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應側重于以歸納歷史知識點為例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技巧。
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是在基本的歷史時間、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基礎上構建的,基本的歷史知識點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階梯,沒有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就談不上具有積累歷史素養(yǎng)的基礎。
同時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務和教育功能與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忽視了歷史基本信息的掌握而單方面地追求現代教學技術,那么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歷史思維、歷史分析與綜合能力都會成為一句空話。
2.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方式側重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教師引導相結合。
中學階段的歷史學科的知識內容已經大大減少,所涉及到的歷史知識絕大多數是基礎性的、普及性的,其難度大為降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往往愿意不厭其煩地進行講解、分析、強調,這恰恰違背了新課程注重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要求能夠讓學生"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沒有能夠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的自主性,也沒有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從某種角度上講,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很難讓學生的困惑之處主動地表現出來,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始終不能讓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而體現學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及時使學生學習的狀況表現出來,更不能有針對性地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難。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參與到制定一定的學習目標、學習進度等,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理解、掌握的情況能夠比較迅速地反饋給教師,同時也避免了教師大量的重復的或無謂的講解。這樣通過自主學習輔以教師的指導、強調,學生對基本的歷史知識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3.教學較側重于學生對基本史實的了解和掌握。
任何一節(jié)不管基于何種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其涉及的內容、教師指導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都不是單一的,作為以歷史知識信息傳遞為主要目的常規(guī)課,顯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這類教學較側重于基本史實的了解和掌握?;镜臍v史知識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學習歷史的方法的基石,既是學生由感知歷史到逐漸加深對歷史認識的基礎,又是學生學習歷史的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對基本的歷史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常規(guī)課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
基于歷史知識信息傳遞(常規(guī)課)的設計并不排斥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更不排除學生通過各種活動來呈現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在設計這類課時,必須注重它所具有的特點,才能在進行教學設計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具體要求 作為教學設計,都具有相同的部分,如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與方法的選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教具學具的準備等,但在具體的過程設計中,基于歷史知識信息傳遞又有別于其他類型的教學設計。其具體要求如下:
1.重視知識點的歸納方法的舉例和引導掌握不同的歸納方式。
教學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讓教師從不厭其煩的講授中真正解脫出來。優(yōu)秀的常規(guī)課的教學設計中,往往在教學設計的各部分中都盡量隨機而不生硬地對知識信息進行歸納或對方法進行舉例說明: 通過對歷史知識信息進行有效的歸納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有了這兩個歷史知識信息的歸納,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前后生產工具的變化,更加明確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再加上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從生產工具的進步到生產方式的變革再到社會變革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了。由此可見,在歷史常規(guī)課的教學中,對基本的歷史知識信息進行歸納,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當然,如果我們能在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能在舉例后讓學生逐步嘗試這些方法自己進行歸納,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大有禆益的。
2.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組織設計
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式的點評,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常規(guī)課的教學設計中要重視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了學生學習的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重視基本歷史知識信息的鞏固措施的設計。
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是歷史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鞏固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讓學生能夠運用教學設計中的歸納方法,引導學生自己編寫一些順口溜,善于用數字、圖表等較易理解、掌握和操作的形式進行鞏固。在這一方面,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已經有較多的歸納和總結。
總之,常規(guī)課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以《課程標準》為準,要注意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信息的牢固掌握為最基本的要求。常規(guī)課的設計和教學過程并不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學生的各種活動相矛盾,只要能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都可以在遵循了上面三個基本的具體要求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