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錯誤地理解由“應試教育”轉軌到素質教育,就是不要考試,或是搞些興趣活動。由于存在這些模糊認識,勢必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不懂素質教育為何物,又從何談實施素質教育?所以,學習素質教育教學觀念,是廣大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明確了什么是素質教育的內涵,我們就從提高全體公民素質的高度轉變觀念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樹立三個新的觀念:一是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教師必須明確,在基礎教育階段,對每個學生都要盡心盡責去培養(yǎng),而不是去選拔培養(yǎng)幾個尖子生。二是樹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觀念。在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素質,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不能像“應試教育”那樣,只注重考試、分數、智育,而忽視甚至輕視語文中的德育、美育。三是樹立讓學生主動健康發(fā)展的觀念。讓學生主動發(fā)展,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形成獨立自主、自學自理、自我表現、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能力,促進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同時,只有讓學生主動發(fā)展,學生才會有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才能多樣化??傊Z文素質教育,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二、依綱照本,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
“應試教育”下教師只知教材、教參、備課、上課,至于大綱要求什么?教材特點怎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素質?很多語文教師對此并不明確。由于不明確,往往在教學中便停留在傳授語文能力訓練,至于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審美情趣等內容,則缺乏扎實有效的教學。因此,我們認為教學中必須依綱照本,訓練語文能力,培養(yǎng)語文素質。
三、提高教師自身美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文章所表現出來的人間的美情、美意,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能夠給學生以思想的洗禮,并能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體會到美是社會的主旋律,美必將會戰(zhàn)勝丑。教材是挖掘美的礦藏,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關鍵是在于我們語文老師是否善于挖掘,善于披析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過審美的過程來培養(yǎng)、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審美能力是人才素質的又一組成部分。語文新課標,把語文定位在“培養(yǎng)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華精神境界”。然而,多年來語文教學忽視了聯(lián)系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美育。語文教學中美育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忽視提高自身美學素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所致。美具有形象性特征,形式美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美,是對美的形式的知覺抽象,它不僅再現著物象的實在性內容,而且象征和暗示著許多觀念性內容,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再現作品中美的形象,又不應簡單地重復美的形象,而應對美的形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教師在描述美的形象時,應體現出教師對美的獨特理解、認識及感受。遺憾的是,雖然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有利于美育的內容,但一部分教師卻無法很好地駕馭這些內容。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因語言能力欠佳,無法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三峽美景,荷塘月色,而是用課文中的原話代替教學語言;語文教學應利用作品的情感熏陶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要善于通過朗讀,讓學生去感悟,理解作品中流露的情感。
四、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改變舊的教學方法,教師包攬課堂是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問題:一是上課浪費時間太多,教學容量不足,信息量太少、效果差。二是提問缺乏針對性,要么偏難,要么偏淺,變滿堂灌為滿堂問,不善于引導啟發(fā)。三是精講不精,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四是教學隨意性大,課堂結構松散,節(jié)奏緩慢,大量板書,空耗時間。五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落后,注重勤奮型拼消耗的多,講究科學型的、效益型的少,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忽視主體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諸如此類的毛病不解決,教學效率是難以提高的。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大刀闊斧地改革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教學方法的更新,要從打破同步課堂結構著手,建立一種全新的異步課堂教學結構。因為只有課堂結構的異步化,學生才能個體化,只有實現學生學習的個體化,才能真正發(fā)揮和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提高語文素質的目的。二、加強學法指導,教與學是相互統(tǒng)一的。只強調教法改革而忽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不夠科學的。加強學法指導,首先要重視課堂上的學習方法的指導,當教師提出問題,應及時指導學生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和手段。其次,加強語文能力訓練,提高素質。加強語文課外活動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內容。它包括課外的閱讀活動、寫作活動、聽話說話活動、寫字活動和參觀活動。可以開展寫字比賽、朗誦會、故事會、演講、辦報、墻報、辯論等等。加強語文能力訓練,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要目的明確,制定計劃,加強指導,落實效果。活動形式應該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并喜聞樂見、生動活潑。
五、制定語文學科評估機制
要準確科學地評價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從平時考查、面試和期末考試三個角度來綜合衡量。平時考查主要根據課堂提問、作業(yè)成績、課外活動課成績、單元考查、隨堂考查的成績綜合。面試主要是由教師設計符合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與大綱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當面進行答辯。以考查其聽說能力、認識水平。期末考試主要考測一個學期來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各種能力訓練掌握情況,特別是掌握寫作能力的水平。對教師的評價要與學生的評價互相聯(lián)系,互相促進,既要科學合理,更要促進語文素質的提高。評價標準具有“指揮棒”的作用,構建語文學科的評價機制,使它真正發(fā)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不僅需要主管部門的配合支持,更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不斷實踐,身體力行,才能進一步得到完善。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始終把素質教育放在首位,只有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作者簡介】
李誠,女,漢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小學語文學科骨干教師。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