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林
【摘 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們知道,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需要進行長期有效的訓練。其過程就是操作和重復,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能感知語言之神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達到對語言文字的默契和領悟。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聲、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世界,并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情感。
【關鍵詞】興趣;教學
很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都不高,基本上都存在著“重負擔、低質量、低效率”的問題,有的學生連基本的硬筆字都寫得慘不忍睹,語文課甚至成為了學生的負擔。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一系列的教學方案,實現(xiàn)興趣教學,利用課堂教育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從而提高學生讀、寫、說方面的能力。
一、了解興趣點,推進課堂教學
興趣點明顯的要利用,興趣點若暗或完全隱蔽的要靠教師激發(fā)。在了解學生對一些課文的厭學之后,就要利用教學刺激物來排除陰力調動起學習情緒,打開學習興趣的大門。學生不喜歡小珊迪這篇課文的主要原因是看不大懂,怎樣才能激起學生興趣呢?關鍵是通過教學變不懂入手,初讀課文后先提問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要寫誰目的是讓學生清楚文章里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然后就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讀不懂,理解起來有困難。學生閱讀障礙比較集中在小珊迪一次又一次請求先生買他的火柴上。為什么只是求這位先生,而不去其它地方賣一賣。了解難點,我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這些難懂的地方,鼓勵他們學會讀懂。同時提醒他們注意一下由不懂到懂的過程,以及使用的方法,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建立了信心。當疑點轉化為興趣點,阻力也就變成動力了,接著,我組織學生一邊讀那段描寫,一邊分析人物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不同的神態(tài)。然后引導學生抓住這段描寫來展開討論。我問:珊迪為什么要緊緊地纏住“我”其目的是什么呢?一步步啟發(fā)學生認清事物的本質,最后讓學生談談珊迪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探討認識到珊迪是孤苦伶仃的孩子。學生從中也悟出這段描寫很形象地展示了在饑寒交迫中苦掙扎的窮孩子形象,也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無比腐朽沒落的縮影。同時為下文表現(xiàn)誠實這一品質做了伏筆。
二、通過表演課本劇,促進知識的內化
小學生喜歡模仿,并具有很強的模仿天賦和表演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通過表演課本劇,不但可以強化語言創(chuàng)作,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語言表達中進行思考、溝通與交流,便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契機,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改編和創(chuàng)編,讓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變得更有意義和創(chuàng)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當學生進行創(chuàng)編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突破文本限制,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和心理束縛,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加強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從而更好地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等課文時,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情景劇的創(chuàng)編過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以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我們有必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當前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來抓,用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更注重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并積極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王曉惠.關于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幾點思考[J].快樂閱讀,2011年18期
(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鄉(xiāng)超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