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京京
新課程背景下的傳統課堂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高效課堂建設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這不是否定傳統課堂,而是要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取長補短,實現課堂的真正高效。
一、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
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不是放任學生自由學習,教師講課會比平常更費力氣,教師控制課堂的力度要加大。教師要控制好整個課堂,要更加用心,要對教材鉆研、理解得更透,隨時駕馭住整個課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不脫離教學目的,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和學生溝通情感,拋棄“嚴師出高徒”的傳統思想,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獨立分析和思考,盡量不依賴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行使主人的權利,首先學習興趣是第一重要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上自己所教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本身有非常淵博的學科知識,有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有豐富的教學表情和較強的表演才能,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要多欣賞、鼓勵自己的學生,對有進步的學生要多表揚,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
其次教師要教會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自主學習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是很必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出合適的學習目標,布置適量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目標、任務根據學生的整體能力、素質來定,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要求。目標任務過高過重或過低過輕,都達不到教學應有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達到共同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第三是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要引導學生樂于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喜歡提出問題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并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任務,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輕易干涉,只是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自我展示的課堂
高效課堂除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還要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就是在展示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慢慢成長起來的。成績差一點的學生,有了展示的機會,就會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揚長避短,這樣也就會逐漸進步。有了展示,學生就會產生成功、優(yōu)秀、失敗、落后等各種感覺,就能充分調動智力以外的因素,調動學習積極性。展示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一些必要的輔助手段,通過自身的語言、表情、動作、姿勢等各種輔助手段來提高展示的效果,告訴學生一定要尊重別人的展示成果,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多交流,多總結,逐步提高自己的展示能力。
首先,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傳統的課堂模式很多都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按照備課預設的流程去完成一節(jié)課,大多數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的流程聽課。如果出現學生中途打斷教師的講課,提出自己的意見,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合理引導,不能隨意批評,要體現以生為本,讓學生有展示的動力和積極性,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其次,要有良好的評價、激勵機制。良好的評價能讓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優(yōu)缺點,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改正缺點。教師對學生自我展現后的評價,要避免過于苛刻,盡量寬松,解除學生展現過程的種種顧慮。評價過后及時激勵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有一種成功的體驗,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展示水平。
三、高效課堂應該是有學生有差異的課堂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教師認為高效課堂好的學生會學得更好,都是他們在唱主角,而基礎差的學生只是陪襯,會更差。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高效課堂 “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課堂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獲得不同而又全面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上要多關注差生,做到讓好的學生不退步,差的學生有長進,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真正實現高效。
首先,從教學設計入手關注學生的差異。學生有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教學中要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從中受益。在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共性特點,也要熟悉學生的個體獨特之處,由此來確定教學目標、方法等等。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要使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應有的水平,為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回答問題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以點撥、引導,以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只有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有利于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責任編輯: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