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一個管理專家對聽眾提出一個問題:一分鐘我們能做多少事?答案自然是一分鐘能做很多事。比如一分鐘可以閱讀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看5~10個精彩的廣告短片,跑兩三百米,做20多個仰臥起坐等等。
鼓勵人們在一分鐘內(nèi)做更多的事情或者節(jié)約每一分鐘,自然是件好事。但這表面上看似積極的問題和答案,實際上掩蓋了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會讓大家產(chǎn)生一種急促感,一心想著盡可能多做些事情,而不再有從容的心態(tài)去做事情,尤其是不再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一個人一輩子如何活得更有意義,并不在于爭得每一分鐘,而在于生命作為一個整體內(nèi)涵有多豐富。曾經(jīng)有一個人,因為偶然在地上撿到了一枚金幣,從此每天都低頭尋找,一輩子過去了,他撿到了幾千枚錢幣,幾萬顆釘子,還有數(shù)不清的鈕扣。等到他老去的時候,背駝了,眼花了,想直起腰來看一看遠方的風(fēng)景都不可能了。很多人對待時間也像這個人一樣,爭取了每一分鐘的忙碌,卻錯過了一生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