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獲得“全國文明城市”這張“國字號”的城市名片,武漢人還是“蠻拼”的,全城掀起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潮,24字標語隨處可見,道路整潔有序,“滿城盡帶紅馬甲”的壯觀場面讓每一個路人都變得自律、自覺。可是在這種種大快人心的背景下我卻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道路兩邊各種雙語標識出現(xiàn)不少“拼英”混搭亂象,甚至還有一些錯誤的翻譯。要成為一座真正的文明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城市良好的文明風貌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只有加強了城市風貌的細節(jié)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文明的創(chuàng)建重在“平時”而非“評時”,這些雙語標識的正確性和規(guī)范性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下面是我對武漢的一些街頭巷尾做的一個比較全面的調(diào)查。
一.生活中“雙語標識”的現(xiàn)狀
我市公共場所雙語標識大約有10萬余塊,數(shù)量可謂“大”;其中地鐵雙語標識3萬塊、公交站點指示牌4200個、交通指示牌近萬塊、路名牌7千余塊,品種可謂“多”;此外,還有近千所學校標識牌,公園、綠化廣場、景點標識牌等,涉及范圍可謂“廣”。而這些問題標識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以下幾類:
1.純用拼音,沒有明確的標識目的
像這樣以漢字和拼音標注的街頭標識,在武漢三鎮(zhèn)的很多主次干道都可以看見。道路標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為什么有了文字還去標注拼音呢?標識的目的完全背離了制作雙語標識的初衷。
2.英文譯寫不規(guī)范或不準確
這是北湖某售樓部一樓出口指示牌,其中的“export”原意為“外貿(mào)出口”,而“exit”才是出口的正確表達。
江漢路堪稱武漢的對外窗口,每天的人流量是全市之最,看圖中停車樓標識,英文表達是“park”,而“park”是公園的意思,“parking”才是停車場的意思。
在唐家墩的一家超市內(nèi)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英文注解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如下面右邊圖中很明顯的拼寫錯誤,“Unbelieveable”中的“e”應去掉。左圖的滅火器的正確表達應為“Fire Extinguisher”。
更有甚者,在武漢地鐵4號線站臺地面引導乘客上車的箭頭后面,我發(fā)現(xiàn)竟然跟著英文單詞“goon”,意為笨蛋。此處應是“go on”(往前走),忘了加空格引起誤解。
3.翻譯不合習慣,不合規(guī)律,不合情境
在唐蔡路附近的某賓館內(nèi),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總服務臺標牌表達是“Gengeal Information”,而國際上慣用的表達語只需“information”一個單詞。還有把公廁譯為Public Toilet,這是受了漢語思維方式的影響,其實只需譯為Restroom就可以了。
4.英漢混雜,英語與漢語拼音交錯
這是京漢大道,幾乎同樣的地方位于地面的道路標識牌使用的是拼音,輕軌架上的站牌標識使用的是英文。表述上的不一致讓人無所適。還有些位置僅隔幾百米的路段上先后出現(xiàn)“輔路”的兩個不同指示牌:一為“fulu”,另一則為“service road”。
5.死譯硬譯,逐字翻譯
某車站警務工作站的標牌寫著“Police Affairs Station”,辭不達意,恰當?shù)谋磉_應為“Police Station”,簡潔明了。某商店營業(yè)時間“Opening hours”被硬譯為“Business Time”,某機場取行李“Luggage Reclaim”也被死譯為“Claim Luggage”。武漢洪山廣場垃圾箱可回收部分是“recycled”,不可回收部分就是“not able recycled”。這些都讓人啼笑皆非。我還拍下了去黃陂錦里溝景區(qū)看見的一個指示牌(如下),同樣犯了這種逐字翻譯生搬硬套的錯誤,水車應該譯作waterwheel才對。
二.對于標識亂象市民的反應
為了了解廣大武漢市民對此的看法,我自己做了一份市民問卷,走上街頭,用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做了一份調(diào)查。結果如下:共發(fā)出165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50份,收回答卷人男性68名,女性82名。內(nèi)容涉及對英語的掌握程度,對公共場所標識的留意度以及對道路標志的認識和建議等等。在你認為哪些措施對改善公共場所英語標識翻譯現(xiàn)狀有效中,重視政府職能的占了多數(shù),具體如下表:
通過問卷調(diào)查,我發(fā)現(xiàn)85%以上的人都表示希望公共場所的標識能夠更清晰更具體地反映信息。同時,有部分市民也提出建議,希望標識牌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能夠統(tǒng)一。參與此次問卷調(diào)查的90%的市民都認為公共場所的標識正確與否是與城市形象密切相關的。
除此之外,我還閱讀了大量資料,包括網(wǎng)上搜集資料,進一步了解了公共場所標識亂象的一些生活百態(tài),比如美國《華爾街日報》網(wǎng)絡中文版報道多年來中國公共場合標志牌上的那些古怪而可笑的英文翻譯經(jīng)常讓外國人忍俊不禁。《中國青年報》載文中談及一名高一學生把“童子雞”譯作“Young Chicken Without Sex”,說是在一家大飯店的菜譜上看到的。俄羅斯新聞網(wǎng)曾經(jīng)刊登了由全球語言監(jiān)聽會公布的全世界最流行的十個詞匯清單,這十個詞匯和時勢政治關系密切,有趣的是Chinglish中英文混合詞(中式英語)竟然位列第四名。
三.看專家觀點,談不良影響
不規(guī)范的英文表達在公共標識中出現(xiàn)的事情屢有發(fā)生,那么對此專家們的看法又會是怎樣的呢?有幸我接觸到幾位這方面的權威人士:
1.我走訪了有著豐富的英語教學經(jīng)驗的漢口鐵中校長、省特級英語教師趙明,他的看法是:“這些Chinglish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生活中,會對尚在學習階段還不能明辨正誤的學生造成誤導,特別是一些生造的詞語和純粹望文生義的牽強翻譯會對學生學習英語造成概念和思維上的錯誤影響。”英語初學者會對公共標識牌產(chǎn)生信任感,錯誤的英文標識會讓初學者自然而然地模仿。
2.通過郵件的方式,我和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劉紅教授取得了聯(lián)系,她在看完我的報告后回復:“很高興看到現(xiàn)在的中學生站在主人翁的角度觀察周圍的語言文字現(xiàn)象。這種不規(guī)范的Chinglish現(xiàn)象確實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币恢敝铝τ诠灿⑽臉俗R糾錯工作的戴宗顯教授也說過:“一個城市的硬件做得很漂亮,大廈林立,但公共標識牌出現(xiàn)那么多錯誤,就意味著這個城市的軟件沒有跟上。”
四.引起標識錯誤翻譯的原因
1.中西文化差異的制約
因為思維方式對語言使用和語言習慣的影響,中英公共標識語具有不同的特點。英語的特點是簡潔明了,正式規(guī)范,而中文的特點是完整具體,生動形象。如公園草坪中的公共標識語,你會看到“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或是“小草也有生命,請愛護它們”這樣的漢字,而英文多用“Keep off the grass”這樣簡單的表達。民族心理角度也影響著中英公共標識語的表達,中國歷來是一個恪守禮訓嚴于律己的國家,英美國家則更注重個性與自由,因此在禁止性標識語中,中文多表述為“禁止游客進入”“禁止摘花”等語氣強硬的句子,而英文就比較委婉禮貌,通常表述為“Staff Only”、“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2.翻譯隨意,沒有一個統(tǒng)一規(guī)范
據(jù)了解,到目前武漢尚無對雙語標識進行硬性審核的機構,而更改錯誤知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現(xiàn)在雙語標識的一個尷尬之處,全市公共場所各類標識牌約10萬塊,分屬多個部門管轄,標準各自不一。
3.翻譯執(zhí)行者不重視,不認真,不嚴謹
在楚河漢街,我就發(fā)現(xiàn)一個很簡單又很可笑的錯誤,從“漢街”牌坊進來的第一個和第二個指示牌,漢街的英文(Han Street)被誤作“Han Streer”。這么簡單的單詞也出錯,并且還出現(xiàn)在耗資500億打造的大手筆楚河漢街上,實在是不應該。
五.淺談公共標識語的翻譯原則
了解了公共標識語的錯誤原因和不良影響,怎么樣才能做好這類公共場所的雙語標識,從而少犯錯誤呢?我查找了一些書籍,覺得以下翻譯原則值得借鑒:
1.簡單原則:由于標識語通常出現(xiàn)在空間有限的公共場所,人們在閱讀時往往具有臨時性,因此語言必須簡潔明了,如前臺Reception,收款處Cashier,翻譯時不用在這些詞后面加上desk或 counter之類的詞,否則就是畫蛇添足了。
2.委婉原則:進步語言是社會文化的載體,在翻譯標識語時有必要把公共標志語所承載的社會文明進步的信息表現(xiàn)出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國內(nèi)隨處可見的公廁,大多被譯成“W.C”,實際上,英語中此意類似于漢語中的茅廁茅房,實有不雅之嫌,不如譯成“Restroom”或“Toilet”。
3.受眾接受性原則:對于那些提示、限制、強制性的標識語要借鑒跨文化國際理論進行“有效”“優(yōu)雅”地翻譯,比如商店里的“所有商品不得講價”譯成“Fixed price”就沒有“NO Bargaining”來得生硬;“嚴禁喧嘩”譯成“Please keep silent”比那冷漠的“Noise is strictly prohibited”容易得到受眾的支持并自覺去執(zhí)行。
六.思考與建議
標識屬于公共環(huán)境中的一部分,它作為一種特定的視覺符號,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綜合和濃縮,而城市標識的靈魂在于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的內(nèi)涵在于文化。在知識經(jīng)濟占據(jù)主導地位的今天,對城市標識設計的知識性、前瞻性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個城市要進行整體的標識系統(tǒng)改造,除了一系列專業(yè)的規(guī)劃、設計、制作流程以外,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我有如下思考和建議:
1.在道路標識中摒棄原有的拼音,制作漢字與英文結合的標識牌。
隨著中國入境旅游人數(shù)的逐年上升,我國正成為全世界旅游者熱衷的選擇,在國際化大趨勢下,對于道路和地名標識我覺得應該舍棄漢字和拼音的傳統(tǒng)搭配方式,選擇漢字和標準英文的搭配。
2.進行全社會雙語標識清查行動,改正錯誤的雙語標識。
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對黃鶴樓、木蘭天池等20余個重要景區(qū)、園博園、武漢網(wǎng)球中心等60余個重點區(qū)域、武漢大道、三環(huán)線等近100條重點道路、市民之家、地鐵站等近200個重要窗口展開檢查糾錯,對20多個單位下達《整改督辦單》,已審核把關雙語標識牌近4萬個,同時,重點新建道路項目提前介入,避免雙語標識重復建設。并且在全市啟動雙語示范區(qū)、點、路創(chuàng)建活動。創(chuàng)建活動將雙語標識納入考核標準。動員廣大學生帶動家長,針對街道兩側的店牌、指示牌、廣告牌中的不正確翻譯進行調(diào)查并做好記錄,號召全民實踐“啄木鳥在行動”、“隨手拍”等糾錯活動。
3.城市標識設計應規(guī)范化統(tǒng)籌管理,建議能在雙語指示牌上加上生動且易懂的圖形、圖畫。
使用圖形可以為來自不同語言國度的人們創(chuàng)造一種無國界的溝通平臺,這也體現(xiàn)了一種世界大同的精神。建議在統(tǒng)一規(guī)范雙語標識的基礎上,在提示性標識牌上配以生動且易懂的圖形或圖畫(如下圖),這樣可以為更多人帶來便利,把我們的城市裝扮得更加美麗、更加人性化。
4.超市、醫(yī)院、郵局、車站等基礎生活設施和服務機構應適當改為雙語標識
建議對于生活基礎設施和服務機構應由政府進行要求和宣傳,鼓勵使用標準的雙語標識。在銀行、郵局、電話亭、電信部門基本都要使用雙語標識,希望如車站、超市、醫(yī)院、地名牌等也都能配備相應的英文翻譯。
5.政府成立專門的維護組織。
據(jù)悉,市里相關部門正牽頭組建雙語標識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會將由市外辦工作人員、高校語言學(中文)專家、高校外語教學專家、外籍專家等組成,委員會將修訂和完善《武漢市公共場所標識英文譯寫指南》,負責對志愿者糾錯進行培訓,對提交的糾錯信息進行審核,并參與檢查驗收、提供技術支持,并且對各個公共場所的雙語標識要擔起長期維護的責任,從根本上改善武漢城市文明風貌。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漢城市精神之魂,武漢要大踏步走向世界,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就要用追求卓越的精神來匯聚全市力量,推動城市發(fā)展,塑造城市特性,彰顯城市魅力。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就一定能去除瑕疵,還大武漢一個美麗容顏。屆時的武漢,將會真正成為一座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相得益彰、富有內(nèi)涵的文化之城。
(作者介紹:王功堯,湖北省武漢市第二中學高一(4)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