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
美國之所以強大,恰在于無論誰當總統(tǒng),權力制衡和內生增長都將為美國經濟保駕護航;美國之所以難以長期強大,恰在于在特朗普時代,那些推動美國經濟長期繁榮的根本要素正在發(fā)生悄然改變?;仡?016,美國經濟周期依然領先于全球;展望2017,在消費引擎和資本回流的驅動下,美國經濟將延續(xù)內生復蘇勢頭,美國市場和美元資產亦將保持相對優(yōu)勢。特朗普在執(zhí)政后將轉向務實的政策路線,政治風險總體可控,不會改變美國經濟復蘇的長期趨勢。我們對2017年的美國經濟基本面并不悲觀,但歷史深處的憂慮又讓我們保有高度謹慎。
經濟復蘇:復蘇趨勢穩(wěn)定
經濟增長放緩回顧
2017年,三大因素將推動美國經濟復蘇的穩(wěn)定延續(xù)。首先,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保持穩(wěn)健。美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生增長模式。因此,判斷美國經濟趨勢的關鍵指標是內生增長率,即剔除掉庫存變化、凈出口和政府支出三大長期波動因子后的經濟增長率。據我們測算,雖然2016年全球外部沖擊頻發(fā),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然維持穩(wěn)健。基于穩(wěn)健的內生增長動力,美國經濟復蘇大勢不變。根據IMF的預測,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2%,較2016年提升0.62個百分點,并大幅高于2008~2015年危機均值1.24%。
其次,美國經濟的消費引擎依然強勁。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抵御外部沖擊、維持經濟穩(wěn)定的核心支柱。多個層面的數據表明,美國消費引擎將維持強勁動力。從增長速度看,2016年前三個季度,美國消費季均增長2.67%,高于2008~2015年危機均值1.48%和2015年季度均值2.58%。從增長貢獻看,2016年前三個季度,消費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季均貢獻為1.82個百分點,高于2008~2015年危機均值1個百分點和2015年季度均值1.73個百分點,趨近歷史均值2.07個百分點。
最后,美國霸權穩(wěn)定性進一步凸顯。2016年,英國“脫歐”等重大風險事件頻頻擾動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美國和美元霸權穩(wěn)定性得以彰顯,增強了美國經濟的相對優(yōu)勢。從國際看,美國市場具有稀缺的穩(wěn)定性資源,相對吸引力明顯提升。從國內看,美國和美元的霸權穩(wěn)定性改善了風險偏好,驅動了風險投資和研發(fā)投入。2017年,歐洲一體化開始真實倒退,全球市場風險持續(xù)高漲,美國相對于全球的穩(wěn)定核心地位將繼續(xù)增強。但是,在復蘇趨勢保持穩(wěn)定的同時,美國經濟的復蘇力度卻將有所下降。雖然美國經濟復蘇趨勢繼續(xù)鞏固,但2017年經濟增速預計將有所放緩。
大選余波:短期塵埃落定
長期大勢不改
作為首個“零從政經歷”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將把美國帶向何方,正成為全球市場的爭論焦點?;趦煞矫嬖颍覀儗γ绹洕亩唐诒憩F并不悲觀。其一,從個人特質看,特朗普執(zhí)政后將轉向務實的政策路線。作為美國最成功的地產商之一,特朗普更加看重實利、立足實務。因此,大選前的驚人言論僅是競選策略使然,執(zhí)政后的特朗普將選擇務實、可操作的政策路線。美國出現極端政策的概率將低于預期,與中國、俄羅斯等大國的地緣政治關系仍將保持理性。同時,作為政治圈外人,特朗普更易于打破“政治正確”的不利束縛,為陳腐守舊、空談高論的華盛頓帶去切合實際的新主張。其二,從改革措施看,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有助于短期提振美國經濟。特朗普主動放棄了全球化、自由主義等傳統(tǒng)旗幟,轉向國內“提增長、促就業(yè)”的現實需求,主張大規(guī)模減稅、貿易保護以及將海外事務投入轉移向國內事務。這些舉措將促進產業(yè)回遷,增加國內就業(yè)和消費,從而改善美國經濟的短期表現。
著眼短期,特朗普勝選的余波未平,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調整塵埃待定。但放眼長遠,由于以下原因,特朗普勝選對美國經濟并不會產深遠影響,不會改變美國經濟復蘇的長期趨勢和美國市場的相對優(yōu)勢:
第一,特朗普勝選對美國經濟長期前景的作用微弱?;趯W術理論,大選結果對美國經濟的中長期增長前景無實質影響。我們將今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納入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以進行理論推演。主張大規(guī)模減稅、減少政府干預的特朗普將導致短期需求曲線左移,支持增加稅收、加強政府干預的希拉里將導致短期需求曲線右移。然而,在長期供給曲線垂直的情況下,無論短期需求曲線如何移動,美國經濟的總產出均不發(fā)生變化。基于歷史經驗,黨派意志難以改變美國經濟的客觀規(guī)律,不同路線對于經濟走勢的影響微乎其微。
第二,特朗普勝選對美國政治總體走向的影響有限。在美國現行的總統(tǒng)共和制下,總統(tǒng)僅是國家權力體系的一部分??偨y(tǒng)權力受到憲法、國會、聯邦最高法院、州政府及社會權力的重重制約。美國政治學理論指出,在美國成熟的制衡機制下,只有當總統(tǒng)本人對其他權利中心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和凝聚力,才能有效地落實政治主張。否則,總統(tǒng)的單邊行動就將陷入無休止的程序糾纏。
長期隱患:
制度根基動搖,增長動力削弱
第一,美國國力強盛的基礎遭到動搖。首先,激勵機制遭到廣泛質疑。本次大選風波不斷,希拉里深陷郵件門和黨內選舉黑幕,特朗普亦丑聞纏身,“厭惡”而非“支持”成為驅動大選投票的主要動力。這一異象表明,美國精英政治已經難以產生優(yōu)秀的政治家。美國大眾對于激勵機制普遍失望,民粹主義力量將繼續(xù)增強。其次,政壇主流脫離大眾階層。大選前夕,美國主流政治力量和主流媒體均高估了希拉里的勝率,而漠視了基層民眾尋求變革的渴望。這反映出,當前美國政壇主流已經嚴重脫離美國大眾階層的真實需要,背離美國社會的微觀潮流。其囿于自身利益且盲目自信的判斷,將不斷形成系統(tǒng)性的偏誤。在這樣的主流引導下,美國經濟制度的自我完善將停滯不前。最后,社會矛盾得到全面激化。與往屆不同,本次大選直接刺破了“政治正確”的幻象,暴露并加劇了美國社會不同種族、階層、黨派和利益群體的對立,包容的價值觀體系分崩離析。
第二,美國經濟增長的源泉受到損傷。長期而言,美國經濟增長的真正源泉在于“美國夢”。美國夢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實現自身價值(Self-making),本質上是營造了機會公平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和暢通開闊的階層流動渠道?;诖?,美國經濟才能維系高效率的市場化運轉,進而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長期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2016年以來,美聯儲滯緩的加息進程正是上述兩大深處憂慮的集中體現。耶倫背離了美聯儲利率長期奉行的“雙目標制”傳統(tǒng),轉而盯住就業(yè)目標這一“浮動的標尺”。受此掣肘,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被嚴重削弱,貨幣寬松遲遲不能退出,美國經濟正在支付沉重的結構性成本。我們發(fā)現,長期的貨幣寬松日益加重美國就業(yè)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首先,結構性失業(yè)加劇。貝弗里奇曲線表明,2014年末至今,在長期貨幣寬松的推動下,美國“空崗—失業(yè)”組合已大幅逾越歷史均值水平,結構性失業(yè)已取代需求不足型失業(yè),成為美國經濟復蘇的重要障礙。其次,刺激政策效用衰減。2014~2016年期間,失業(yè)率每下降一個百分點,空崗率上升0.39個百分點。因此,當前貨幣寬松對就業(yè)市場的刺激效用已經衰減,而政策成本卻在迅速提升。最后,就業(yè)市場有效性下降。相比于2000~2009年期間,2010年至今的貝弗里奇曲線出現了明顯的外移。根據學理,這一現象表明:雖然刺激政策在危機期間降低了失業(yè)率,但是過強的政策干預也引致了就業(yè)市場調節(jié)機制的功能障礙,損害了就業(yè)市場的整體有效性。
2017:歷史深處的憂慮
基于我們對美國增長模式、大選機制和社會體系的長期研究,結合高頻數據和IMF等重要機構的預測,我們判斷,2017年美國內生增長動力依然穩(wěn)健,經濟復蘇的大勢不改,但經濟增速將有所下降,經濟增長率預估值為2.0%,通脹率預計在2.3%左右。
2017年,由于持續(xù)的貨幣寬松已引致嚴重的結構性成本,美聯儲將繼續(xù)推進貨幣政策的正?;?,但是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減弱會使加息進程較為滯緩。2016年12月加息依然是基準預測,2017年亦將進行至少1次加息。2017年,歐洲一體化進入真實倒退,全球市場風險高漲,美國經濟的霸權穩(wěn)定性將提高美國市場和美元資產的相對吸引力。美元將在2016年加息后呈現“沖頂—貶值—相對強勢”的波動路徑。2017年,在特朗普勝選的沖擊下,美國經濟的短期表現并不悲觀,經濟復蘇的長期趨勢將保持穩(wěn)定。未來的真正風險在于,美國激勵機制的弱化和民粹力量的崛起動搖國力根基,機會公平和階層流動的惡化侵蝕經濟增長源泉。這些源自歷史深處的憂慮值得在2017年予以密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