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澄
?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民辦高校畢業(yè)生幸福感研究
劉 澄
(陽光學院,福建 福州350000)
由于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限制和高校發(fā)展區(qū)域間的不平衡,致使民辦本科院校在辦學規(guī)模、資金投入、教師素質、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劣勢。該類院校培養(yǎng)的大學生無論在繼續(xù)深造還是就業(yè)市場上都處于弱勢地位。部分即將畢業(yè)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因此出現焦慮、失眠、抑郁等心理癥狀,幸福感明顯降低。據此,研究選取30名主觀幸福感較低的民辦高校大四學生進行5周的積極心理團體輔導,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干預,活動結束后對兩組被試進行對比,證明積極心理團體輔導能有效提高民辦高校畢業(yè)生的幸福感水平。
民辦高校;畢業(yè)生;幸福感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1]。由于民辦高校普遍存在著生源質量相對較差、教學資源相對短缺、師資隊伍較為薄弱等問題,其學生在畢業(yè)階段會產生緊張、焦慮、抑郁、失眠、心理脆弱、心態(tài)失衡等心理癥狀。近幾年來,在北京,廣州等地區(qū)的高校,也發(fā)生過畢業(yè)生因為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關注而自殺者,讓人扼腕嘆息,因此,高校的思政工作者需要及時關注畢業(yè)生的心理問題,并予以解決,提升畢業(yè)生的主觀幸福感,讓他們以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踏上社會。
(一)嚴峻的就業(yè)形勢
民辦高校畢業(yè)生由于學歷名頭不響、自身素質稍弱、就業(yè)渠道和平臺較少等因素影響,在就業(yè)市場上跟“985”、“211”等一些名校畢業(yè)生的競爭中經常處于弱勢地位。
(二)考公考研等考試壓力
部分民辦高校畢業(yè)生因為高考考場失利,想通過考研挽回自己的尊嚴,也有部分學生希望通過繼續(xù)深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考公務員也是許多畢業(yè)生就業(yè)的渠道之一,而考研和考公都帶有篩選性質,其競爭性比平時的考試甚至高考都高很多,無形中給考生帶來更多的壓力。
(三)角色轉換的壓力
高校畢業(yè)生的社會身份將從象牙塔中的天之驕子轉變?yōu)樯鐣氯?、職場菜鳥,周圍環(huán)境由舒適安逸的校園生活過渡到競爭激烈的職場生活,身份突然的轉換讓許多畢業(yè)生無法適應,甚至產生恐懼心理,不愿獨立面對新環(huán)境[2]。
(四)情感處理上面臨壓力
由于現實原因,對于許多校園情侶來說,畢業(yè)季意味著分手季。許多畢業(yè)生在情感上不能很好地自行處理,因分手帶來的痛苦情緒泛化到日常生活中,長久而不能自拔。
(五)對自身的期望壓力
許多畢業(yè)生因為社會價值導向的影響,對自身定位不準,目標設定過高,認為月薪過萬,有車有房才是幸福人生。由于設定的目標一時很難達到,產生落差感和自卑感,一邊抱怨社會不公,一邊認為努力也沒用,對未來失去信心。
(一)研究對象
在某民辦高校畢業(yè)生中隨機選取200名填寫《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問卷[3],并留下聯(lián)系方式,最終收回有效問卷195份。從中篩選總平均分低于常模(77.23分)的被試60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人。實驗組進行為期5周、每周1次的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干預。
(二)研究程序
積極心理學是21世紀發(fā)展最為迅速的心理學方向之一,它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是一門教會人類如何提高幸福感知的學科[4]。本次團體輔導選取陽志平編著的《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中的活動內容,分為自我察覺、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應對挫折、積極成長五部分,每次活動時間為2小時[5]。具體內容如下:
表1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活動安排表
(一)實驗組被試主觀幸福感前后測試檢驗
對實驗組參加團體輔導前后測試心理問卷結果進行T檢驗,結果如下:
表2 實驗組被試主觀幸福感前后測(x±s)
統(tǒng)計結果表明:實驗組受到了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的影響,前后測試差異檢驗中,被試在主觀幸福感測試的數據上有顯著差異,證明被試通過團體輔導后幸福感有顯著提高。
(二)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試檢驗
對實驗組、對照組被試前后測試進行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檢驗結果(x±s)
由表3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沒有顯著差異。實驗后,實驗組主觀幸福感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團體輔導訓練顯著提高了畢業(yè)生主觀幸福感水平。
通過數據分析顯示,經過積極心理學團輔的學生,其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未被輔導的學生,且輔導前后其主觀幸福感得到顯著提高。因此積極心理團體輔導對提高民辦高校畢業(yè)生幸福感有顯著作用。
(一)團輔效果分析
團體輔導結束一個月后,運用自編半結構化訪談問卷對部分團體成員進行追蹤訪談,以了解成員團輔結束后一段時間內的變化。結果顯示團輔的效果在團輔結束后一個月內得到較好地保持。團輔效果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團輔收獲、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和認識自我[6]。
問題:你覺得從團輔中得到的最大收獲是什么?如何將收獲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成員1: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情緒,以前我是悲觀主義者,遇到事情總想著最壞的結果。經過輔導后我嘗試讓自己看到積極的一面,并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情緒也好轉了很多。
成員2:自己以前有一些社交恐懼,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是莫名的緊張煩躁,生怕自己出糗。經過積極心理團輔以后發(fā)現大家其實都差不多,人際相處并不需要什么技巧,只要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即可。作為團體的一份子能夠輕松自如的和大家待在一起,這種氛圍讓我放松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這對我以后走向社會有很大幫助。
成員3:我最大的收獲就是重新認識了自己。以前讀書感覺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應付父母,所以在學習的時候總感覺很累?,F在復習考研其實也不全是自己的意愿,所以前段時間感到十分迷茫,患得患失,吃不好,也睡不好。通過這次團體輔導我覺得自己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樣雖然會遇到困難,但自己更快樂,這不正是人生的意義嗎!
成員4:我最大的收獲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這次團體活動,我認識了很多團員,也傾聽了很多不同的想法,這種思想的碰撞讓我認識到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不一定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確的,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更有效地溝通。
(二)團輔有效性原因分析
1.團輔設計合理
團輔內容從相識到認識自己,從認知到情緒和行為的訓練,通過暖身游戲帶動氣氛,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討論以及放松訓練來幫助成員調整認知以及管理情緒和行為,層層遞進,具有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
2.團輔帶領者
團輔帶領者是具有二級心理咨詢師證的畢業(yè)班輔導員,對學生的情況較為了解,在每次團輔的目標下,不斷鼓勵成員發(fā)言分享、主動參與,同時還注意營造一種安全的氛圍,不評判不責備,給予成員很大的信任感。此外,每次團輔結束,和同伴積極討論,聽取成員的反饋,接受導師的督導,適時的修改方案以使成員能夠獲得更多更好地改變。
3.團輔成員
團輔參與者一共30人,分為三組,每組各設一名組長,可以發(fā)現每位組長都很盡職,盡量鼓勵組員積極參與,組長本身也能起到帶頭作用。通過上述的團輔效果分析可以發(fā)現,團輔是否對成員有效,很大的因素在于成員的主動參與性,成員主動投入,積極參加團輔內容,可以和團輔帶領者有直接的溝通交流,尤其是角色扮演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很好地改善成員的表達能力和體驗換位思考。團輔成員能夠在團輔帶領者的引導下,適當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更易于團輔成員在后期保持團輔效果的持久性。
通過以上測試檢驗說明采用積極心理團體療法對提高民辦高校畢業(yè)生主觀幸福感有及時性和長效性效果。
[1]李海洋.民辦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必然與風險解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6(1):145-148.
[2]歐陽智超,張徐源.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心理障礙及其解除路徑研究[J].戲劇之家,2015(24):220.
[3]吉楠,李幼穗.《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1):49-54.
[4]全鑫,張棟科.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自我教育路徑探析[J].新疆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2):9-11.
[5]陽志平.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6]張雯,鄭日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61-61.
A Study 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Private College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LIU Cheng
(Yangguang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s of universities, the private universities have disadvantages in the aspects of scale, capital investment, quality of teachers, supported policies and so on. Students who graduated from this kind of schools are in a weak position in both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market. Some students who will graduate from private universities exhibiting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like anxiety, insomnia and depression, and their sense of happiness is reducing significantly. Accordingly, the experts select 30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se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is low. And then divided them equally into two groups, one i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is control group. In the 5 week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group counseling, there was no interven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there was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Five weeks later,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and proved that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group counsel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private college graduates.
private college; graduates; sense of happiness
(責任編輯 呂玉英)
G44
A
1008—6129(2016)05—0041—04
2016—08—01
劉澄(1987—),女,江蘇常州人,陽光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