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對于健康而言,堅持吃“合理的早餐”,是一件很劃算的事情
吃不吃早餐是不少人糾結的問題。不吃早餐通常有兩種原因:一是早晨太匆忙,沒有時間吃;另一種是希望通過不吃早餐來減少熱量攝入,幫助減肥。
在科學文獻中,有大量的論文探討過早餐對體重的影響。有的結論是“早餐與健康的體重有相當強的相關性”,有的結論是“是否吃早餐對于體重控制沒有明顯影響”。
不過,這些研究基本上都只是流行病學調(diào)查,“相當強的相關性”也并不說明“吃早餐有利于控制體重(或者減肥)”——比如說,是因為吃早餐幫助了維持“健康體重”,還是因為吃早餐的人群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維持健康體重?
這些研究并不能作出回答。但這些調(diào)查告訴我們:吃早餐——或者更嚴謹一些,合理地吃早餐,并不會導致長胖。
科學家們更感興趣的是早餐對孩子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的影響。這種研究非常多,比如1998年在《兒科和青少年醫(yī)學檔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美國一些低收入地區(qū)的公立學校會引入“免費早餐計劃”,研究者選了三所學校,比較引入該計劃前后學生們吃早餐的頻率、學習成績以及心理和行為的評估。
雖然提供了免費早餐之后,還是有很多學生不愿意吃早餐,但總體而言吃早餐的頻率還是大大增加了。研究者把完成了所有調(diào)查的學生分成三組:吃早餐頻率降低20%以上的作為“減少吃早餐組”,增加超過20%的作為“增加吃早餐組”,介于二者之間的作為“無變化組”。
統(tǒng)計顯示,按照4分制來衡量,減少吃早餐組的數(shù)學成績平均下降了0.9,增加吃早餐組則上升了0.3,而無變化組則下降了0.1。學生的抑郁指數(shù)(一個衡量抑郁狀況的標準問卷調(diào)查)跟早餐也有顯著相關性,減少、無變化和增加早餐各組的指數(shù)變化分別為:增加4.6,增加0.6和降低2.3。此外,在學生的焦慮狀況、心理社會評估以及學校行為評估中,增加早餐組都有比減少早餐組更好的變化。
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雖然受到樣本數(shù)以及評估方法的限制,不能說得到的結論有多堅實,但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吃早餐,對于孩子的學習能力、心理感受以及行為舉止可能會有積極的影響。而針對成年人的調(diào)查也顯示,吃早餐對于記憶力也有些許幫助。
對營養(yǎng)學家們來說,飲食對慢性疾病的影響是永恒的話題。在各種慢性疾病中,早餐跟2型糖尿病可能有一定關系。這是因為,經(jīng)過一個晚上,人體處于血糖較低的狀態(tài)。上午比晚上睡眠時需要更多的糖來提供生命活動的熱量。不吃早餐的話,保持這種狀態(tài)的時間會更長。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可能會增加人體對血糖和胰島素的敏感性。當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就會導致“胰島素抗性”的增加。而胰島素抗性,正是2型糖尿病的根源。
在2016年5月出版的《營養(yǎng)進展》上,發(fā)表了一組關于早餐的文獻綜述。其中有一篇,專門介紹是否吃早餐以及早餐的營養(yǎng)組成對2型糖尿病的影響。文章總結了迄今為止這個話題上的研究,并指出: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早餐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
這些研究顯示,除了吃不吃早餐,早餐的營養(yǎng)組成也很重要。比如,如果吃的是“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那么不僅不能降低,反而會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這是因為,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糖和精米白面制作的食物,升糖指數(shù)高,會增加胰島素抗性。而膳食纖維、蛋白質(zhì)和不飽和脂肪,就不會增加胰島素抗性,而且飽腹時間長,有利于減少午餐的熱量需求。因此,蛋、奶和全谷食物,就是“健康早餐”的首選。
由于科研倫理和試驗設計的限制,早餐對健康的影響難以通過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來進行。這些流行病學調(diào)查,雖然難以建立早餐與健康的因果關系,但吃早餐畢竟不需要很高的代價,也沒有什么風險。所以,對于健康而言,堅持吃“合理的早餐”,是一件很劃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