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英,呂明麗,孟翠靜,王洪萍
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完善護理管理模式提高護理質量的做法
姜虹英,呂明麗,孟翠靜,王洪萍*
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管理辦法
護理質量管理是指通過服務工作的管理過程評價、判斷、對護理質量實行有目的的控制過程,也是衡量護理管理水平、護理業(yè)務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標志[1]。筆者所在醫(yī)院通過健全制度、完善質量評價體系,進行全時段現場監(jiān)督,科學評價,及時反饋等多方位的管理模式,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現報告如下。
1.1 建立質量管理評價體系
1.1.1 院質量管理構架和護理質量管理構架 成立三級質量管理委員會,醫(y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是醫(yī)院質量管理的最高組織[2],由院長任主任;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由分管護理副院長任主任,在醫(y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領導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促進全員護理單元質量改進,設立護理相關質量改進小組,定期聽取匯報,掌握各小組質量改進情況;護理單元質量管理委員會由護理部主任任主任[3],各護理單元質量改進委員會在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負責本單元的質量控制,定期對本單元的護理質量控制資料進行收集、反饋、組織討論,并提出整改意見。
1.1.2 護理質量管理辦法 (1)采用垂直控制與橫向控制相結合的辦法。垂直控制為護理部——質控組——科質控小組,自上而下層層把關,環(huán)環(huán)控制的管理結構,橫向控制為護理部堅持日、晚、夜間、節(jié)假日、雙休日查房,監(jiān)督各種制度的落實情況。(2)預防性控制與反饋相結合的方法。有計劃進行各層級護士的業(yè)務培訓、職業(yè)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技術操作培訓,制定護理差錯事故防范措施等,均為預防性質質量控制。反饋控制是針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和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糾正并反饋給科室,防止同類問題再度發(fā)生。
1.1.3 設立十項護理質控標準 病區(qū)管理、責任制整體護理、護理文書、危重患者及安全管理、護理教學與培訓質量、滿意度調查、??谱o理、藥品管理及急救技能、感染控制、特殊護理單元質量(包括麻醉科、重癥監(jiān)護室、門診口腔、消毒供應室、產房、新生兒病房,介入科及各類腔鏡室),共17項質控指標。每年修訂護理質控標準,使各項監(jiān)控指標更加全面且貼近臨床。
1.1.4 依據十項質控內容劃分十個護理質控組,由高年資護士長擔任組長,其余護士長及護理骨干擔任成員。
1.2 健全護理質量管理制度 以評審為契機,按照評審細則及上級文件規(guī)定,對《護理工作規(guī)章制度》進行三次修訂,對《護理文書書寫規(guī)范》進行修訂完善,依托數字化醫(yī)院系統(tǒng)先后改進10余項電子版的護理表格,并制定了《護理應急預案》《崗位工作標準》《基礎護理操作標準及流程》《心理護理指南》《??谱o理技術規(guī)范》《護理工作流程及處理預案》《護理技術操作中常見問題的預防及解決方案》、漫畫版《護理緊急風險預案》8項標準規(guī)范,確保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中,制定了危重患者院內轉運標準及轉運流程,規(guī)范轉運攜帶的急救物品,確保危重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的安全。
1.3 實施護理質量全程監(jiān)控 深入科室,施行現場控制;及時評價,實施反饋控制?,F場控制是提高管理效能、及時解決工作偏差的有效方法,能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問題[4]。護理部和質控組經常深入科室,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起到協(xié)調、指導和促進的作用;為了避免已發(fā)生的不良后果繼續(xù)發(fā)展或防止再度發(fā)生,護理部每周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督促改進。
1.3.1 質控組每月檢查時間分布情況 (1)病區(qū)管理組、滿意度組、??谱o理組每月1~8日檢查。(2)藥品管理及急救技能組、感控控制組、護理文件書寫組、責任制整體護理組每月9~17日檢查。(3)危重患者及安全管理組、護理教學與培訓質量組、特殊護理單元質量組每月18~25日檢查。
1.3.2 嚴格落實查房和會議制度 護理部落實每周1次全院性業(yè)務查房、每周2~3次晚查房、每月1次夜查房、節(jié)假日查房。護士長帶領護理骨干按照護理部排班嚴格落實全年晚夜間查房制度。每月召開1次護理質控組長會議,每半年召開1次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會議。科室一級質控組每月進行2次護理質量檢查,每月召開1次一級質控會議。
1.4 細化護理質量評估分析 (1)每月召開質控組長會,對十項護理質量檢查項目進行分析討論,各質控組要指出主要問題及次要問題,對反復出現的問題,使用PDCA管理方法,確保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將檢查出的問題整理后以文字形式反饋科室。(2)每月統(tǒng)計十項護理質控項目檢查分數進行排名,對排名分數最低的兩項質控內容,進行分析整改,每月追蹤回顧上月質控得分最低項目的整改落實情況。(3)每月對全院護理組質控分數進行排名,由于護理單元大小不等、工作量不同,質量評價不能科學衡量科室的護理質量,繼而引進強制分布法計算護理質量指標。該方法依照質控組所得出的分值為原始值,從信息系統(tǒng)內提取每個護理單元當月的工作量,從入院、出院、病重、死亡、注射、輸血、輸液、床護比等12個方面進行計算該科室當月的工作量,以數值形式表達。根據強制分步布法,將全院護理單元分為三類,工作量過于飽和類 (系數為1.01)、工作量適中類(系數為1.0)及工作量不飽和類(系數為0.99),將系數乘以原始值最后得出該科室當月質控分數。采用強制分布法進行分數校正后,使質控排名更加客觀地反應可科室護理質量水平,依據質控排名,落實質控獎懲制度。每月將質量檢查結果向醫(yī)院質量管理中心匯報。(4)每季度進行1次季度質量分析,繪制十項質控項目得分趨勢圖,回顧上季度護理質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分析該季度護理質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確保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
1.5 完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 按照優(yōu)質護理示范工程及 《軍隊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要求,全院所有護理單元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通過開展責任制整體護理,實現責任護士負責患者治療、護理、健康宣教、功能鍛煉及出院指導等全面、全程、連續(xù)化的護理,提升護理質量。
1.6 加強護理質量安全防范 護理部加強對護士安全風險防范、不良事件主動上報及分析方面的培訓。采取護理部及護士長采用對話—共識—決策法,針對不良事件主動上報制度進行探討并達成共識,提升不良事件主動上報率。發(fā)生不良事件后能主動上報,并在護士長例會上進行不良事件經驗教訓分享的科室,給予當月質控加0.5分。
通過對不良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分析、討論,找出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透過事件本身來尋找問題的癥結,通過案例分析及流程持續(xù)改進,優(yōu)化工作程序,并組織全體護士認真學習、培訓,嚴格實施,確保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1.7 加快護理團隊和諧發(fā)展
1.7.1 進一步重視??谱o理發(fā)展 重癥醫(yī)學科是一個綜合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集中多種先進診斷、監(jiān)護和治療設備與技術,配備床邊移動護士工作站,設備儀器定人定位管理,采用組長負責制,充分發(fā)揮組長骨干作用,危重癥患者提供規(guī)范的、高質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活質量??剖覍嵤┛冃Ч芾碇贫?,成立不同的專業(yè)護理小組為患者進行護理,對護理用具及被服進行改良,使危重患者護理質量得到保證。如:手術室每年高質量地完成上萬例手術,采用手術麻醉系統(tǒng)及電腦預約手術等多種信息化管理方式,并采用護士固定分組式工作方式配合醫(yī)師手術,分為6個??平M:心胸外科組、骨科燒傷組、神經外科組、胃腸腔鏡組、五官科組。消毒供應中心對醫(yī)院所有重復使用醫(yī)療器械、物品等集中式供應,包括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滅菌處理和軟式內鏡如胃鏡、腸鏡、纖支鏡、喉鏡等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使用了消毒包追溯管理系統(tǒng),確保無菌包安全使用。
1.7.2 進一步發(fā)揮專業(yè)學組作用 (1)完善靜脈輸液護理團隊架構,該團隊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普及先進的靜脈輸血管理知識,從每個臨床科室吸納1名護士參與,團隊成員定期組織靜脈輸液管理知識及各種規(guī)范的培訓;重視科室對留置針的安全使用,規(guī)范PICC導管維護標準流程,先后在臨床開展巴德三向瓣模式PICC導管置入術,成立PICC門診,引進巴德B超引導機,解決了臨床穿刺難、化療藥物損傷嚴重、周期治療無法延續(xù)的難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成立傷口護理團隊,13人參加傷口處理專業(yè)人員網絡培訓班并獲得培訓合格證書,提高了臨床科室壓瘡管理,規(guī)范壓瘡預測上報表、難免壓瘡上報表、院外帶入壓瘡上報表,加強傷口護理會診。(3)成立糖尿病專科團隊,開展糖尿病??平逃n堂以及糖尿病??谱o士咨詢活動。
1.8 完善信息系統(tǒng)管理平臺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廣泛應用,醫(yī)院先后自主研發(fā)和引進多項軟件系統(tǒng),包括有門診一卡通;自主掛號繳費系統(tǒng);自動排隊叫號系統(tǒng);住院預約登記系統(tǒng);檢查預約登記系統(tǒng);消毒供應中性消毒包追溯管理系統(tǒng);手術麻醉系統(tǒng);重癥監(jiān)護系統(tǒng);整體護理系統(tǒng);輸液數字標簽打印系統(tǒng),新版醫(yī)護工作站;高危藥品管理系統(tǒng);護士長管理手冊、在線考試系統(tǒng),物資請領系統(tǒng)等,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效率,保證護理安全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護理質量管理中實施多方位管理模式前后比較,筆者所在醫(yī)院的各項護理質量指標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實施后組非常滿意53例,滿意41例,總體滿意率為94.0%,明顯高于實施前組,兩組滿意率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表2)。
表1 實施多方位管理模式前后各種護理質量指標情況比較(分,±s)
表1 實施多方位管理模式前后各種護理質量指標情況比較(分,±s)
注:與實施前比較,*P<0.05。
項目 合格分數 實施前 實施后急救物品管理質量 1 0 0 9 0.3 ± 2.4 9 8.7 ± 3.2*危重患者護理質量 9 4 9 0.7 ± 3.6 9 7.6 ± 4.3*基礎護理質量 9 5 9 1.3 ± 1.4 9 8.4 ± 2.6*消毒隔離質量 9 4 9 3.7 ± 1.6 9 8.2 ± 2.3*護理文書書寫質量 9 2 9 1.3 ± 2.4 9 8.5 ± 2.1*健康教育質量 9 1 9 0.1 ± 2.5 9 9.2 ± 4.3*護理技術操作質量 9 0 9 1.7 ± 2.3 9 8.6 ± 2.8*病房管理質量 9 0 9 0.8 ± 1.6 9 8.3 ± 3.5*護理服務質量 8 9 9 2.4 ± 2.1 9 8.7 ± 2.5*
表2 實施多方位管理模式前后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是一個連續(xù)的、循環(huán)無終點的過程,也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最終目標[5]。近年來,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確保醫(yī)院護理質量的穩(wěn)定發(fā)展,健全的管理制度、責任制整體護理的開展、??萍皩I(yè)護理團隊的發(fā)展及信息系統(tǒng)的支持等多方位管理模式的實施,充分發(fā)揮了多功能效應,使醫(yī)院護理質量得到持續(xù)改進。結果顯示,實施多方位管理模式后,醫(yī)院的各項護理質量指標明顯改善,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患者的滿意度也明顯提高。因此,多方位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是一種科學的護理質量改進的管理辦法,值得推廣應用。
[1]宋錦平,成翼卷,向代群.完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持續(xù)提高護理質量[J].護理管理雜志,2006,6(5):33-34.
[2]趙彩蓮,戴曉娜,葉志弘.組織機構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職能與效果[J].浙江醫(yī)學,2008,30(9):1013-1014.
[3]葉妙滿.參與式管理模式在科室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和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0,9(2):160-161.
[4]姚智萍,許月萍.持續(xù)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4,3(6):412-413.
[5]周建英.持續(xù)質量改進,提高護理管理水平[J].護理研究:上旬版,2007,21(2):358-359.
[2016-06-23收稿,2016-07-22修回] [本文編輯:劉立平]
R197.323
C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2.041
464000河南信陽,解放軍154醫(yī)院護理部(姜虹英),醫(yī)務處(孟翠靜),人力資源部(王洪萍);250002山東濟南,原濟南軍區(qū)聯(lián)勤部門診部(呂明麗)
王洪萍,Email:3135590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