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葉嘉瑩先生在談到詞之美感特質(zhì)時,提出了“弱德之美”這個新穎獨到的理論,想來這正是從她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所引發(fā)的?!叭醯隆笔且环N美好的品質(zhì),這種美感兼具教化的作用,是美與善的統(tǒng)一。
葉先生說:“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這種品格才是弱德。”
葉先生傾畢生心血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創(chuàng)作、研究和傳播,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她一世多艱,身經(jīng)多重憂患,卻能夠把個人小我投入到更為廣闊高遠的人生境界,在承受之下完成自己。她毅然擔荷起中華古典文化傳承的使命,傳達著詩歌中那一種生生不已的感發(fā)生命的力量。
葉先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而她卻能夠在困境中越發(fā)堅強。如果有人問到她何以如此,她總會微笑著回答:“這是學習古典詩詞的好處?!?/p>
詩歌對人的心靈和品質(zhì)有一種內(nèi)在的提升作用,當詩詞的生命滲入到一個人的血液之中,與她的精神融合,那么詩詞就會成為支撐其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可以從中獲得一種強毅的擔荷的精神,一種直面苦難不求逃避的堅毅的精神。
“苦難的打擊可以是一種摧傷,但同時也可以是一種鍛煉。”不是說要看破紅塵,但有時候我們確實要看破一些紛紛擾擾,獲得更大的精神的自由,代價是不得不承受一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而且在苦痛中要支持著不能夠倒下去。
1924年,葉嘉瑩生于舊北京一個傳統(tǒng)世家,那時的葉家奉行儒學,恪守禮儀。閑暇時,父親與伯父會聲情并茂吟誦古詩。受此環(huán)境熏陶,葉嘉瑩開蒙很早,六七歲便誦讀《論語》,十幾歲能寫格律詩詞。1941年,她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師從詩詞名家顧隨,打下深厚的古典詩詞功底。
她容貌端麗,天資聰穎,是典型的民國“閨秀”?;蛟S是出于天然的氣質(zhì),輔仁讀書期間幾乎沒有人敢隨便跟她講話,“直到畢業(yè)時同學道別,我才聽說有男同學編排我‘孤芳自賞‘我行我素。很多人說我愛情詩講的那么好,長的又不難看,但事實上,我真的沒有感情方面的經(jīng)驗?!?/p>
葉嘉瑩的一生幾乎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同步: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父親隨公司遷往后方,杳無音訊;17歲剛剛考取輔仁大學,母親因病去世;24歲婚后隨丈夫遷至臺灣,遇白色恐怖入獄……在屢次磨難中,葉嘉瑩丟掉了衣服、行李,卻始終貼身攜帶恩師顧隨的授課筆記?!耙驗槲抑滥切〇|西的價值。天地之間,除了這些筆記,再也沒有記錄老師講課的東西,是他把詩豐富美好的生命傳達出來,所以,拼盡一切,我也要把這些東西帶出來?!痹诙鲙熡绊懴拢瑢旁?、古典文化的熱愛與研究一直伴隨葉嘉瑩的生活。三年后丈夫出獄,卻性情大變,經(jīng)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當其沖的發(fā)泄對象。本來,生活的重擔已把葉嘉瑩壓得透不過氣,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負擔。她經(jīng)常噩夢連連,近乎窒息,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后來,王安石的一首詩,給了葉嘉瑩一抹精神的靈光。詩是這樣寫的: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眾生造眾業(yè),各有一機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對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寬容忍讓。而這一忍,就是一輩子。這位情感豐富的女詩人,盡管深諳詩詞中的兒女情長,自己卻從未真正戀愛過。她的小女兒說,我母親一輩子都在和詩詞談戀愛。
從1979年開始,葉嘉瑩每年自費回國,在各地高校講授詩詞。她講解詩歌的“興發(fā)感動”,并旁征博引,令學生們激動萬分。葉嘉瑩用講學把生命填得滿滿的,她記著老師顧隨先生說過的話: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yè),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
對葉嘉瑩來說,報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書育人。講課時,她一定盡己所能,把古典詩詞的好處講出來。對她來說,這不僅是對不對得起學生的問題,更是對不對得起杜甫辛棄疾的事情。
晚年的葉嘉瑩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有人曾勸我,年紀慢慢大了,該多寫點書,少教些課。這話也有道理,可是當面的傳達才更富有感發(fā)的生命力。我愿意我的生命結(jié)束在講臺上?!薄笆聦嵣?,就算我一直在教書,我也并不是好為人師?!彼f,自己更大的愛好是“好為人弟子”,喜歡學習。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歸來啦?!贝饲耙恢眱傻乇疾ㄖv課的葉嘉瑩說,“回想我這一生,實在是幸運的?,F(xiàn)在南開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國?!?/p>
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站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shù)。詩詞給葉
嘉瑩力量,作為一個承習新知識,舊道德家教的女子,葉嘉瑩借它度過憂患,獲得療愈。葉嘉瑩說人生最大的困難,是找到意義和價值。這難題,她早已解開。
2014年5月10日,海內(nèi)外各界人士齊聚天津南開大學,共賀葉嘉瑩先生九十華誕。溫家寶致信祝賀,稱先生七十年來孕育桃李,從事研究,為傳播中國丈化作出重頭貢獻。在致答謝詞時葉先生說:“如果人有來生,我還愿做一個教師,我仍然要教古典詩詞?!彼钱斀袷澜缱钬撌⒚臐h學家之一,著作等身,精研古詩詞,培養(yǎng)無數(shù)學生,被稱為“大師的老師”。
(選自《人物》2015第7期和騰訊儒家專訪,有刪改)
【閱讀指津】 在實用文中,對我們最具啟迪性的當屬傳記文。以上這篇《古典文化的傳燈人——葉嘉瑩》就是這樣一篇兼具真實性、思想性和文學性的傳記文章。
首先談談其真實性和思想性。
傳主葉嘉瑩不僅是一位著名的古典文化的研究者、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者,而且是一位漢學的傳播者、中華文明的傳承者。葉嘉瑩在古典詩詞道路上所作的探索是有目共睹的,其中由她多年來輾轉(zhuǎn)各地講課時的錄音而整理出來的《唐宋詞十七講》,已經(jīng)成為后學者們研究唐宋著名詞人的重要參考文獻。她還創(chuàng)辦基金和獎學金用以吸引和培養(yǎng)國內(nèi)外優(yōu)秀人才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普及和研究工作。葉嘉瑩的事跡影響了并正影響著一代代古典文學的愛好者,點燃了大家心中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情,照亮了大家探索古典奧秘的道路,滋養(yǎng)了后學者們干涸的心靈。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民族,葉先生都是功臣,而且,直到今天,葉先生還在孜孜以求,毫不倦怠,堪稱我們生活中的楷模。
非但如此,葉嘉瑩對于苦難的理解以及對待苦難的態(tài)度,更是顯示出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苦難的打擊可以是一種摧傷,但同時也可以是一種鍛煉”, 這些經(jīng)典名言字字珠璣,響徹時代的天空。
一顆經(jīng)受苦難淘洗的偉大心靈,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因其真實,所以感人;因其感人,所以具有現(xiàn)實的深度和思想力度。
再者,談談其文學性。
文章重點選取了三個方面的材料來展示葉嘉瑩的生平經(jīng)歷和美好人格:1-6段是寫葉嘉瑩談對弱德之美的理解,7-10段是概括葉嘉瑩走上古典文學研究之路的過程,11-14是寫葉嘉瑩傳承文化的方式——在講臺上教授詩詞。整篇文章選材典型、有概括力,思路、層次清晰。
文章既有典型事例的敘述,又有作者精彩的點評。例如11-13段簡要講述了葉嘉瑩四處奔波為學生講授古詩詞的情景,14段中便有了作者精辟的評論:“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站在通
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shù)?!?/p>
文章既有簡要的概述,又有細節(jié)的描摹。第9段概述葉嘉瑩坎坷人生,寥寥數(shù)語,看似平實卻仿佛飽經(jīng)滄桑。接著又抓她隨身攜帶恩師的筆記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她對古典文學的珍愛和執(zhí)著。在講述她對待性情大變的丈夫時,又抓住王安石的一首詩給她的啟迪,表現(xiàn)她從詩歌中獲得一種直面苦難不求逃避的堅毅的精神。
在全文寫作過程中,作者還直接大量引用傳主的原話,比如文章前幾段談“弱德之美”時,大段引用葉嘉瑩對苦難的理解,鞭辟入里。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從而對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綜上,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精神風貌以及其歷史背景
的一種敘事性文體。其選材的最大特點是典型性、概括性,高考考查的側(cè)重點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細節(jié)、人物的精神或?qū)θ宋锏脑u價或閱讀的啟示。如果說文學類文本閱讀側(cè)重于對我們審美能力、感悟能力的考查,那么,實用類文本閱讀側(cè)重于對我們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考查。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第一遍要讀清事實,即理清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首先,
要吃透文本,梳理作品陳述的主要內(nèi)容,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性格特征、業(yè)績貢獻等。從傳主的生平事跡中把握其形象。其次,要注意從傳主與社會背景、傳主與他人的關系中去把握傳主的形象。分析傳主與社會背景是理解傳記內(nèi)容的重要途徑,要深刻理解傳主,就要了解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眾多因素。
第二遍要讀準人物,認真分析傳主的性格、情感,把握傳主的性格情感和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想一想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主人公的,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質(zhì)特征,要通過閱讀梳理出主要事件,從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xiàn)來把握傳主形象。
第三遍要讀好評價,理性認知作者的評論、思想,分析作者的評論思想和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抓住文本中作者直接評論的語句,理解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在此基礎上大膽探索,理性判斷。
惟其如此,一篇傳記文才能讓我們?nèi)玢宕猴L,才能真正砥礪我們的德行,激勵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