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猛
摘要:在當前建筑、橋梁施工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是經常使用的一種施工技術,在施工過程中我們通過施工管理和混凝土的養(yǎng)護對施工質量進行控制。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與養(yǎng)護
引言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對施工工藝進行進行控制,針對不同的施工工藝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1.大積混凝土主要施工技術
1.1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施工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工程整體性要求很高,所以混凝土的澆筑一般應采用分層澆筑、分層搗實的方式進行。該工程施工單位根據鋼筋疏密程度、混凝土結構大小、整體性要求、混凝土供應情況等各方面因素,決定選用全程分段、分層澆筑方式來實施混凝土澆筑作業(yè),施工人員將整個基坑內個平面分段、分層,每段長度小超過5m,每層厚度為450mm,由短邊向長邊推進實現(xiàn)薄層澆筑。當第一層分段澆筑完成后,在混凝土還未初凝時進行第二層分段澆筑,如此逐層逐段進行混凝土澆筑,直至所有分層和分段都澆筑完畢。
考慮到混凝土在泵送時會自然形成一個坡度,所以在每個澆筑帶的前后應布置兩臺振動器,一臺布置在混凝土的出料口,一臺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腳處。出料口處振動器主要用于解決前部混凝土的密實問題,坡腳處混凝土則用于確保后部混凝土的密實性。
1.2配比設計
工程施工中,優(yōu)化混凝工的配比設計,可以極大地減少大體積混凝工裂縫的產生。如,選擇比普通硅酸水泥的水化熱度低的征渣硅酸水泥,在水泥使用前進行水化熱測試:選擇含泥量較低的天然砂作為細骨料;選擇級配較佳、含泥量低于1%的碎石當作粗骨料:進行混凝土配比設計時,應在保障結構穩(wěn)定的同時,減少單位水泥的使用量:攪拌混凝土時,為控制單位混凝土中的水泥量,可以摻入一定量的高效減水劑或者粉煤灰。
1.3攪拌和運輸
在攪拌混凝土時,必須確保其均勻性,原材料的投放必須經過科學計算,攪拌時間也要有嚴格規(guī)定,確保攪拌作業(yè)的連續(xù)性,并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運輸過程中,必須盡量縮短運輸時間。一旦出現(xiàn)離析等現(xiàn)象,使用前需要對其進行一次攪拌,確保人模水泥的均勻性。入模時,如果混凝土自由傾落的高度在2m以上,下料時必須使用串筒,才能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
1.4澆筑
澆筑時必須使用分層澆筑的方法,嚴格按照設計寬度、長度及厚度進行分層澆筑。振搗時要插入前一層混凝土5cm以上,使用快插慢撥的振搗方式,避開鋼筋及其它預埋件,每個振搗點振搗20-30s,直至混凝土表面無氣泡及明顯下沉為止,澆筑后3h-4h內,使用長刮尺將混凝土抹平,并在初凝前使用鐵滾碾壓2次,最后使用木抹子壓實搓平。
2.混凝土養(yǎng)護
2.1塑料薄膜養(yǎng)護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及時抽拔或轉動預留孔的模芯,為防比混凝土脫水開裂,墩臺周圍、頂部分別采用塑料薄膜及草袋疊縫騎馬覆蓋,灑水養(yǎng)護,當氣溫低于5℃時,不進行灑水。因混凝土澆筑后第3天-第4天內部溫度最高,而后逐漸降低,故覆蓋物10 d左右拆除為宜,新澆筑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 MPa前,不得在其表面放機具或架設上層結構用的支撐和模板等設施。
2.2搭設暖棚養(yǎng)護
某地區(qū)秋季多陰雨,冬季寒冷干燥,混凝土施工集中在10月份-1月份,平均溫度低,混凝土澆筑后,采用覆蓋塑料薄膜養(yǎng)護的同時搭設養(yǎng)護暖棚。冬季施工時,澆筑前要先搭設暖棚,用φ45鋼管搭設骨架,四周篷布圍起,只留頂部混凝土入模。內置蒸汽爐。保證棚內溫度不低于5℃,澆筑過程中,常檢查調控棚溫?;炷翝仓戤?,用篷布密封暖棚頂部。并與暖棚骨架綁扎在一起,防止大風刮起損失熱量。
2.3冷卻水管養(yǎng)生
混凝土澆筑后4d內升溫較快,為防止出現(xiàn)溫度裂縫,采用預埋蛇形冷卻水管方法降溫。冷卻水管從混凝土一側向另一側對稱布置,且與主筋錯開。同時,架立鋼筋綁扎固定,防比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水管變形或接頭脫落發(fā)生堵水或漏水。安裝完畢,先通水試驗暢通不漏后,方可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冷卻水管并振搗密實后通水冷卻,現(xiàn)場根據測溫結果隨時調整冷卻水管出水流量,防比因降溫過快出現(xiàn)裂縫?;炷琉B(yǎng)生14 d后,可停止通水冷卻。
2.4溫度監(jiān)測與控制
混凝土澆筑前布置好溫度監(jiān)測點,利用承臺對稱性,測溫點在平面上采取典型布點與補測布點相結合的方式,沿1/4承臺的對角線上布置:立面上采取分層布置,同一立面上豎直埋設8個溫度傳感器。溫度監(jiān)測數據采集頻率先密后疏,澆搗期間及澆筑完畢后4d內,每小時測讀一次,全面掌握混凝土升溫情況及混凝土入模溫度變化情況,以后按規(guī)范要求酌情減次,在監(jiān)測混凝土內部溫度的同時監(jiān)測外界環(huán)境溫度,依測點編號順序,記錄數據,繪制混凝土水化熱溫度場分布圖和各測點在垂直、水平方向的溫度變化曲線,為施工提供準確的溫度變化數據,當測位溫度不滿足要求時,及時調整保溫層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滿足溫度及溫差規(guī)定。
2.5沉降觀測
承臺頂面四個轉角處各設一個固定測點,墩頂沿橫橋向軸線兩端各設一個固定測點,觀測點納入高程控制網基本水準點聯(lián)測。按國家一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施測,重點監(jiān)測墩臺豎向、橫橋向、縱橋向位移。承臺混凝土澆筑完畢終凝后開始初始觀測,墩身混凝土澆筑完后,再對承臺高程點進行觀測。上部結構施工期間觀測頻次為1次/d,上部結構施工完成墩臺承受荷載前期第1個月1次,周,之后1次/月,遇特殊情況,進行1次/4h的連續(xù)觀測,及時提供數據,確保結構安全。
3.結束語
在當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好混凝土的施工和養(yǎng)護,針對在施工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采取相關的措施,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