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武云
(紹興文理學院體育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實踐困惑與改革取向之研究
向武云
(紹興文理學院體育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問卷調(diào)查法及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實踐困惑與取向改革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強調(diào)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的教學取向理論不適合紹興市9所高校的學情,這種理想化的教改取向使這幾所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充滿困惑。要改變這種狀況,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改革取向有必要尊重現(xiàn)實,暫時回歸傳統(tǒng)。
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困惑;取向改革
紹興市是一座發(fā)達的江南城市,是杭州市周邊重要的衛(wèi)星城市之一,城市雖然不大,但是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使這里的高等教育非常發(fā)達。紹興市目前共有9所高校,均屬應用技術型大學,其中有二本1所、三本4所、高職高專4所,數(shù)量雖多,但辦學層次普遍不高。從各學校教務部門近幾年的教改文件精神來看,紹興市9所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改都在力求效仿國內(nèi)其他高校,追求著“高大上”的教學取向,即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diào)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的培養(yǎng)。然而課堂實踐表明,這種理想化的教改取向并不適合紹興市高校的學情,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使身處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迷失了方向。本文結合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實踐,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取向進行研究。
取向是指選擇確定事物的某個部分、方面或者方向,取向決定走向,本文中教學取向主要是針對教學中“教學以什么為重點”而言。相對于教學實踐,教學取向?qū)儆诶碚搶哟?,教師和學生是取向理論下的實踐者即執(zhí)行者和接受者。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取向主要圍繞著四個方面在進行,即注重教師還是注重學生、重教還是重學、重結果還是重過程、注重階段還是注重終身。雖然目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中重以學生為中心、重學生學習自主性、重學生學習過程、重終生體育觀念和行為的取向理論占據(jù)主流,但也未必適合所有高校。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取向往往脫離實際地被不少理想化的主觀臆斷所取代,取向的偏差導致實踐者在執(zhí)行和接受過程中困惑重重,不知所措。
2.1 “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帶來的困惑與分析
紹興高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紹興市及周邊地區(qū),保持有江南學子多靜少動的傳統(tǒng)習性,普遍較好的家庭條件使他們長久以來都成長在“溫室”之中,過于嬌氣和任性。9所高校中除1所二本學校外,其他8所學校所錄取的學生大都屬于高考低分數(shù)段甚至極低分數(shù)段的學生,這類學生在高中一般屬不受重視群體,有一定的自暴自棄傾向。體育課在相對空曠的場地中進行,生源的共性使他們在體育課中不喜動,自覺積極性不強,自審自律性不夠,所以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中總是會出現(xiàn)這樣一些令人頗感困惑的情況:遲到、早退、隨意請假情況普遍;集合整隊時松垮懶散;體育課上著裝不當;不喜歡做準備活動尤其是跑步等熱身運動;課中三五成群玩手機、聊天;完成練習任務時偷懶,缺乏誠信;不喜歡素質(zhì)訓練;有點太陽就怕曬黑;有點風雨就怕受涼;有點運動量就叫累;喜歡提前下課;喜歡課間下雨散課,等等。從這些具體的學情來看,紹興市高校的生源共性表明其體育課的教學不易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取向。
2.2 “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帶來的困惑與分析
首先,連上課紀律都要時時強調(diào)的學生,在課堂中撒手去讓他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不切實際的。不少教師反映,現(xiàn)在的學生不帶著練、不壓著練,他們就不會去練,有空他們就坐在一起聊天、玩手機。不少武術、健美操教師甚至反映自己在課堂上比學生練習的次數(shù)和時間還要多。問卷調(diào)查時,96%的學生喜歡體育課,但真正上課時卻又不喜歡運動,他們到底喜歡體育課的什么,令人納悶。
其次,學習項目“被選”或“逼選”,打消學生積極性,不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紹興市各高校公共體育課一般都有多項運動項目供學生選擇,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武術、氣功、保健、防衛(wèi)、舞蹈、健美操、排舞等。從選項數(shù)量上來看應該能滿足學生需求,但是各學校公共體育課的選課體制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學生自由選擇,“被選”情況嚴重,有的學校甚至還干脆剝奪了學生的選項權,要求學生在某個學期統(tǒng)一學習某一個項目,成為“逼選”。這種口頭上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而實際上從選課這一刻開始就沒有尊重學生。讓學生去學習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項目是很難激發(fā)出他們的積極主動性的,最后學生為了獲得學分不得不“硬著頭皮”來接受。學生消極應對體育課的現(xiàn)象與此也應該有一定的關系。
第三,學校教學督導評教不評學的傳統(tǒng)課程評價觀念體制,讓體育教師無所適從。紹興市每個高校都設有督導聽課評課制度,這些督導成員大都由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各學科教師構成,他們心目中的體育課停留在20世紀70—80年代,對體育課的評價也主要屬于傳統(tǒng)范疇,以評教為主。85%的教師認為,一堂體育課如果體育教師“拉著臉”壓著學生從頭領做、帶練、陪練和督練到結尾,那么該次課一般都會獲得督導組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至少被認為“有板有眼”。這種相當于上文化課時“滿堂灌”式的教學形式能得高分,讓很多體育教師很無奈。所以,由于教學督導的評教傾向,體育教師為獲得督導的高分,沒有一個體育教師敢在他們聽課時采用所謂的“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式。另外,又由于生源的特點,教師平時上課也根本不敢過多嘗試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3 “注重學習過程”帶來的困惑與分析
按照注重學習過程教學取向,各學校體育課應該注重學生體育知識及技能獲得的過程體驗,并通過過程體驗來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然而在紹興這幾所高校的公共體育課教學中,這種有效果的學習過程幾乎沒有也沒法產(chǎn)生。首先,前面已經(jīng)談過,這幾所高校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無法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這讓“注重學習過程”注定只能成為一種口號。其次,紹興這幾所學校也和全國其他高校一樣,更注重的并非是學習過程,而是一次次的結果,尤其是體質(zhì)測試和考試的結果。課沒好好上,測試要高分,沒有保證過程,卻追求好結果,當然不可能。為應對各類體育工作檢查,學校只好造假,這也是這些年全國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低而數(shù)據(jù)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2.4 “強調(diào)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培養(yǎng)”帶來的困惑與分析
大學生如果連大學這個階段的體育都沒有抓好,而來談論大學體育對其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的影響,無疑是在說空話。觀念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體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更需要一個過程,要談終身體育,先抓好大學階段這個過程體育再說。
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中的詬病長久以來得不到改善與教學取向理論脫離現(xiàn)實有直接關系,江南學子的傳統(tǒng)習性及生源的共性說明紹興高校公共體育課還暫不具備有實施先進教學理念的現(xiàn)實條件,一切教學取向急需回歸傳統(tǒng)。
3.1 全方位改善體育課主客觀環(huán)境
首先,教學取向決策者需要改變“跟風”觀念。紹興市高校要根據(jù)自身的層次和定位,合理找出適合于本?,F(xiàn)實的體育課教學取向,切勿盲目模仿其他高校,這是首要原則。其次,規(guī)范課堂秩序。學生中學時代自由放松“放風”式的體育課早已潛移默化成一種習慣在大學體育課中延續(xù),這與大學體育課的課程性質(zhì)和目標不相符合,另加上江南學子不喜動的傳統(tǒng)習性及生源共性,有必要專門進行一些課前思想教育,以端正學生上課態(tài)度,規(guī)范課堂秩序,這是體育課得以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第三,阻止功利主義在學校體育領域的擴散?,F(xiàn)階段,功利主義在全國各行各業(yè)比較盛行,學校體育亦是如此。紹興高校的互評體制使教學各主體在各自利益追求中形成了相互制約的局勢,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微妙而又復雜,有時候充滿矛盾,有時候又盡顯默契?;ピu體制中體育教師處于最底層,上有領導給他們評分,下有學生給他們評分,再加上督導也在給他們評分,以及教師之間的互評,體育教師的地位注定他們是最大的造假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這種功利主義惡性循環(huán)在紹興高校體育領域里一直上演著,所以學校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功利主義在學校體育領域蔓延,這是教學取向改革得以順利實施的根本保證(圖1)。
3.2 以教師為中心,教學中加強教師的引導和管理。
圖1 紹興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互評機制簡圖
以教師為中心,并不是忽略學生,而是要通過加強教師的管理和引導來敦促學生。學生上大學后身上最大的升學壓力頓時消失,在新的自我壓力沒有形成之前他們的心理是復雜而又迷茫的,諸多的不適應撲面而來。一本院校尤其是“211”“985”高校的學生由于較強的自審、自律、自理能力,大多數(shù)會很快走上正常的大學生活軌道上來,因此他們更容易接軌大學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而二本、三本及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自身限制,大多數(shù)迷失在茫然之中,新的自我壓力始終未能形成,因此變得松散邋遢,這種生活態(tài)度下,如果在體育課中去實施以學生為中心,放手讓學生去發(fā)揮其主動性,其情形可想而知。所以,紹興市這幾所高校的體育教學取向不能以學生為中心,而還是要依靠傳統(tǒng)的以教師中心,并加強教師的引導和管理。
3.3 重結果才能產(chǎn)生過程
既然無法依靠有效的學習過程來達到一個好的結果,倒不如反過來預訂一個結果去促使學生產(chǎn)生一個努力的學習過程。即學校要給予學生目標性壓力,按照課程標準及學籍管理等條例,嚴把體質(zhì)測試及各類考查、考試等關口,實施教考分離,測試標準化、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化,凡不達到標準者不及格,到大學結束仍不達標準者按相關條例執(zhí)行,不予畢業(yè)。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體育課中的消極應對在壓力下變成積極主動參與,這與教學中尊重學生并不矛盾。學習是要有壓力的,依靠施加壓力使學生產(chǎn)生一個鍛煉的過程,目前不少重點高校都在這樣做,那些二本、三本及高職高專類學校就更應如此了。
3.4 依靠階段的成功體驗促進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的形成
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的培養(yǎng)需要興趣和動機,它的形成更是需要漸進反復的成功體驗作為保證。根據(jù)紹興市這幾所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情況,學生大學階段體育方面的成功體驗明顯不夠,遠遠不能促成他們產(chǎn)生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的動機。所以要想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體育觀念和行為,必須先抓好大學期間的階段性體育再說。
取向決定走向,取向一定要取之有法,雖然法無定法,但無論如何,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取向理論一定要保證從現(xiàn)實出發(fā),切莫跟風,更不能由少數(shù)幾個人想當然。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取向理論的偏差以及課堂上出現(xiàn)消極應對的部分情況在全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傳統(tǒng)教學取向和現(xiàn)代教學取向沒有好壞優(yōu)劣之別,不同的教學條件和對象,教學取向應有所不同?,F(xiàn)在高校體育迫切需要學生在體育課中及課外活動起來,只有動起來,學生體質(zhì)才能真正得到改善,才能增強學生體育參與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造假等不良現(xiàn)象?;貧w傳統(tǒng)并不落后,事實表明,目前學校體育工作做得比較好的高校也正是依靠傳統(tǒng)取向的結果。
[ 1 ]周衛(wèi)東.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對策[ 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6).
[ 2 ]李春田.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現(xiàn)狀探析[ J ].黑河學刊,2011(7).
[ 3 ]陳智強,鐘浩.淺析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現(xiàn)狀及改革[ J ].科學教育,2007(3).
[ 4 ]許愛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 J ].赤峰學院學報,2011(11).
[ 5 ]花玲云,楊湑.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 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12).
[ 6 ]王剛.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厭學情況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6).
[ 7 ]劉靜.關于調(diào)動高校學生參與公共體育課積極性的對策研究[ J ].泰山學院學報,2008(6).
G807.4
A
1674-151X(2016)09-078-03
理論與方法探索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41
投稿日期:2016-06-21
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體育專項)課題成果:紹興市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實踐困惑與改革取向之研究(zgt201511)。
向武云(1970—),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