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景洪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云南 景洪 666100)
?
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可行性及安全性觀察*
李 明
(景洪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云南 景洪 666100)
目的 探討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04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8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guī)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研究組患者接受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隨訪1年,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分別為(50.63±7.33)min、(85.74±14.50)ml,優(yōu)于對照組的(71.46±9.04)min、(101.46±21.67)ml(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研究組患者恢復良好15例(34.9%),植物生存5例(11.6%),死亡2例,較對照組優(yōu)(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采用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效果突出,創(chuàng)傷小,能有效地清除血腫,防止病情惡化,術后并發(fā)癥較少,值得臨床推廣。
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高血壓;腦出血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病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病急驟,患者的病死率較高[1-2]。張榮軍[3]研究指出,采用內科保守治療效果欠佳,易延誤病情,造成腦水腫、血管痙攣等不良預后。手術是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有效方法,包括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等,各有優(yōu)缺點和局限性,為探討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選取2004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8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86例幕上出血量≥30 ml且未發(fā)生腦疝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均有高血壓病史,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研究組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齡(61.7±6.4)歲;高血壓病史(7.5±2.2)年;發(fā)病至手術時間(3.5±0.2)h;其中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者31例,腦葉出血者12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1.3±6.5)歲;高血壓病史(7.2±2.3)年;發(fā)病至手術時間(3.8±0.3)h;其中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者29例,腦葉出血者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研究組:依據頭顱CT定位血腫部位,作一長4~5 cm的半弧形或直形頭皮切口,充分暴露顱骨,開骨窗2.5~3 cm,“十”字形切開硬腦膜后,仔細探察血腫部位,以窄腦壓板進入血腫腔緩緩吸除血腫,采用雙極電凝器止血,創(chuàng)面滲血使用明膠海綿輕壓,生理鹽水沖洗術腔,無活動性出血后放置硅膠引流管,術后精心護理、強化治療。對照組:根據損傷部位使用骨瓣開顱減壓術,骨瓣大小6~8 cm×8~10 cm不等,其余步驟同研究組。
1.3 評價標準 隨訪12個月,采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進行評定:恢復良好:患者恢復至正常工作、學習狀態(tài);輕殘:殘留輕度殘疾,但可生活自理;重殘:重度殘疾,須他人照顧;植物生存:呈去皮質強直狀態(tài),長期昏迷不醒;死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所有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及術后情況比較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1。
2.2 兩組GOS預后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恢復良好15例(34.9%),植物生存5例(11.6%),死亡2例,較對照組優(yōu)(P<0.05),見表2。
2.3 兩組GOS預后評分比較 術后研究組患者出現(xiàn)再出血1例、肺部感染8例,電解質紊亂9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1.9%(18/43)。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再出血1例,肺部感染11例,消化道出血2例,電解質紊亂12例,心肌梗死1例,肺栓塞1例,遠隔部位出血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4%(29/43) 。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
表1 兩組手術及術后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GOS預后評分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繼發(fā)于高血壓病史的腦實質內出血,病死率較高。早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降顱壓,調控血壓,對于防止再出血,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明顯改善預后至關重要[4]。傳統(tǒng)的采用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降顱壓效果較好,但對正常腦組織的損傷大,術后并發(fā)癥多,不利于患者康復[5-6]。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在臨床應用廣泛,術中借助顯微鏡等輔助設備,具有良好的照明、放大功能,避免穿刺損傷血管,視野清晰,止血徹底,手術成功率高,術后并發(fā)癥少[7]。孫馬濤[8]研究指出,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較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損傷小,可有效清除血腫、降低顱內高壓,減輕繼發(fā)性腦損害,挽救患者生命,同時,術后出現(xiàn)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通過早期清除血腫,促使受壓的神經元恢復,防止繼發(fā)性病理變化,挽救患者生命[9]。術中顱骨鉆孔直徑≤3 cm,術后無明顯顱骨缺損,對患者傷害較小。本研究選取我院8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旨在探討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分別為(50.63±7.33)min、(85.74±14.50)ml,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研究組患者2例死亡,明顯低于對照組,恢復良好率較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與李格等[10]研究結果一致,證明了高血壓性腦出血采用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療效確切,安全可行,可早期清除血腫,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高血壓性腦出血采用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療效突出,簡便可行,手術創(chuàng)傷小,能有效清除血腫,對腦組織損傷小,止血效果可靠,術后并發(fā)癥少,值得臨床推廣。
[1] 張俊,宣宏飛,謝仁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與術后發(fā)生再出血及近期療效的關系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4):551-553.
[2] 張永青,艾葉.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7):129-130.
[3] 張榮軍,王曉峰,唐宗椿.637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特點的分析及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3,12(1):57-61.
[4] 吳有志,羅良生,張健,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診療及預后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328-3329.
[5] 熊左雋,李俊,梁健,等.小骨窗開顱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5):1066-1067.
[6] 耿守科,劉梅紅,李寶山.超早期小骨窗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對高血壓基底核區(qū)腦出血患者的預后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3):43-44.
[7] 王美清,李玉輝,李東升,等.小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3):99-100.
[8] 馬濤,張玉磊,孫政,等.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中等量基底節(jié)區(qū)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安徽醫(yī)藥,2013,17(12):2114-2115.
[9] 黃毅,黃純真.鉆孔引流對比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1):73-74.
[10] 李格,沈銘.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對比[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4,9(2):160.
李明(1977—),男,云南大理人,主治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
R
B
1004-7115(2016)12-1397-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2.029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