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強+楊保鴻
教材簡析: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從內容上來看,課文描寫的是我國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歡樂幸福的校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從文章結構上看,先寫孩子們上學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孩子們在學校學習、活動的情景,最后抒發(fā)對民族小學的贊美之情以及有這樣一所民族小學的自豪之情。從語言特色上來看,作者用了大量描述性的詞語,準確地寫出民族小學各種事物的特點,同時,還用上了排比、聯想等修辭方法把民族小學的特點寫具體。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詞語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構建板塊式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抓住事物的特點描寫”這個點上,引導學生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學習用幾句話將一個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式。
教學過程:
一、鏈接生活,導入新課
1.導入談話。同學們,我們在小學里已經共同生活了兩年多的時間,請說一說你的校園生活是怎樣的?(指名交流)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走進一所民族小學,看看這所民族小學的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是怎樣的。
2.讀題質問。(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疑問?
3.聚焦疑問。同學們很想知道“民族小學”與我們的小學有什么不同,這所民族小學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引入課題,形成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把相關的詞語畫出來。
2.認讀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同學們 小鳥 老師們 國旗 大青樹 銅鐘
教室 蝴蝶 猴子 松鼠 山貍 鳳尾竹
(1)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2)出示山貍、鳳尾竹的圖片,學生認識山貍、鳳尾竹。(3)串讀。讀了一遍課文,我們就發(fā)現,民族小學里有這么多東西:有……有……有……還有……
設計意圖:歸類出示課文中出現的詞語,讓學生對“民族小學”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三、以“畫”導學,發(fā)現特點
1.如果把這些事物都畫在一張紙上,我們的民族小學一定非常漂亮!預習的時候,老師請同學們畫了這所民族小學的一幅畫,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幾張?zhí)攸c不明顯的學生作品。)
2.交流學生圖畫,發(fā)現特點不夠明顯。該怎么畫才能突出“民族小學”的特點呢?請再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這些事物都有哪些特點?可以找到課文中的詞語來形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并完成下面的練習。
( )的同學( )的老師 ( )的小鳥( )的國旗
( )的大青樹( )的銅鐘( )的教室( )的蝴蝶
( )的猴子( )的山貍 ( )的鳳尾竹( )的粉墻
3.交流學生發(fā)現的詞語。(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發(fā)現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形容同學們特點的詞語不同)
4.抓住特點,把民族小學畫得更美麗。請借助課文內容畫一畫我們的民族小學。(選擇一到兩個事物,抓住特點來畫)
5.交流互動。引導學生發(fā)現課文描繪的三個場景:上學時、上課時、下課時。
6.歸納小結。同學們,借助語言,我們把課文讀成了三幅畫,一幅是同學們上學時候的場景,一幅是同學們上課時候的場景,還有一幅是同學們下課后的場景。從這幾幅畫可以看出,我們的民族小學,無論什么時候都是一幅美麗的畫!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預習作業(yè),找到閱讀訓練的核心內容,將語文學習轉化成“畫一畫”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課文的語言特色,初步感知“抓住特點”將事物描繪具體的寫法。同時,借助“畫”來梳理文章結構,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為后續(xù)學習活動做好鋪墊。
四、以“說”導學,積累語言
1.說一說。如果你就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你一定會為自己的學校感到自豪!如果有人來學校參觀,看到我們墻上的這三幅畫,想讓你給大家做個介紹,你會嗎?那我們就來當一次民族小學的小主人,為客人們介紹介紹,“秀一秀”我們的民族小學。
2.品讀課文。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上學時的場景跟我們平時上學的場景有什么不一樣?
3.指名交流。(1)上學路上的環(huán)境不同,他們從山坡、坪壩、小路上走來。①說說山坡、小路的特點。②看圖片理解“坪壩”,學習生字。③說說坪壩的特點。④用自己的話說說孩子們上學路上的情形。(2)不同民族的孩子穿戴不同,語言也不同。①拓展各民族服飾,說說他們穿戴的特點。學習生字“戴”。②出示句子,聯系課文朗讀體會: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③介紹各民族的語言。④嘗試說話:看,那_________的,是_________族的孩子。⑤這么多民族的孩子穿著各民族的服裝,校園就顯得更加美麗了。我們再讀句子: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3)校園里的環(huán)境不同。引導學生把特點說清楚。(抓住這些事物獨有的特點,就能把孩子們上學時的場景說生動、說具體。)
4.回答問題。請同學們再讀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除了這些不同的地方,民族小學有沒有跟我們基本相同的地方?(通過交流發(fā)現相同之處:友好相處、尊敬師長、熱愛國旗)
5.歸納小結。對啊,無論是哪個民族的孩子,都是中華民族的孩子,都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老師,也熱愛自己的同學。讓我們再一次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學習是一個發(fā)現的過程,在學習遇到阻礙的時候去發(fā)現,學習的動機會更加明確。借助“說”的實踐活動,強化抓住事物獨有的特點進行介紹,把課文的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在說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學習方法,最終積累語言。
五、以“寫”導學,運用語言
1.夸一夸。請用一個詞來夸一夸我們的民族小學,你最想用哪個詞呢?(指名交流,相機板書:絢麗多彩、特別、熱鬧、快樂……)
2.寫話練習。請選擇民族小學里的相關事物,抓住特點,用上兩三句話來夸一夸民族小學。
我們的民族小學真_________!你們看,_________。
3.指名交流寫話內容。
4.歸納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我們的民族小學》,我們借助課文的語言文字,畫了這所民族小學,說了這所民族小學,還夸了這所民族小學。下節(jié)課我們將跟隨作者再次走進這所民族小學,去教室里聽課,到大青樹下游戲!
設計意圖:“夸一夸”我們的民族小學的設計,旨在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抒發(fā),培養(yǎng)學生“段”的意識,進一步訓練“抓住特點將事物描繪具體”的寫法,滲透了讀寫結合的理念。同時,結合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小結,既是本節(jié)課的結束,又是下節(jié)課的開始,讓學生明白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產生對下節(jié)課的學習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