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東+白玫
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求知欲強的時期,不滿足單調的課堂生活,向往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課外活動正好滿足了他們的求知、發(fā)展和實踐的需求。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天津市鞍山道小學矢志不渝的追求,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學校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和方法,探索適合學生成長的道路。
營造溫馨向上的班級文化
古人云:“市遠而不喧,林深而寬敞”,文化環(huán)境是造就人的重要因素。教室是學生長期學習、生活和交往的主場所,是教師授業(yè)、育人的主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是在教室里度過的,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性情、陶冶學生情操,因此,教室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huán)境建設。
為了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凸顯“求智”這一理念,確立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學校鼓勵班主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將班級的環(huán)境布置交給學生。教室里張貼的班規(guī)、班訓、名人名言由學生自行完成,他們聚在一起交流、討論,貢獻各自的想法。另外,學校支持在教室的講臺和窗臺上適當擺放盆花和金魚缸,班主任安排專人負責。這在增加教室溫馨感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當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根據時間的變化、事件的不同隨時改變環(huán)境的布置。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有鮮花愉悅眼睛,有班規(guī)、班訓警醒頭腦,學生自然會受到鼓勵,從而更加認真地學習。
給學生自主管理的平臺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就不可能有好的班風,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教育,更離不開嚴格的管理。
學校在班級管理中推行“合作競爭”的方式,即把班級同學通過隨機組合的方式,分為不同的小組。在小組組建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會制定自己組的組名、口號,并繪制組徽,班級公約則由各個小組合作完成,班級公約通過以后每天由各組輪流派出成員組成監(jiān)督示范崗,他們一方面為班級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對每一位同學的行為做出評價,并且每兩周進行一次匯總評比,總分納入到個人的綜合素質考核中。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坐下來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班級的主人,在探討中班級的制度也在不斷地更新完善。
這項制度自實施以來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班級的集體榮譽感也得到了空前提高,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為組爭光。在這樣的氛圍下,班級風貌為之一新。一位班主任在工作筆記中寫道:“我感覺合作競爭是非常好的制度,因為這讓學生成為了班級真正的主人。唯有如此才能讓他們在自我管理中形成自律和自信的品質。”因此,加強學生自主管理,豐富班級管理角色,并讓他們從自我管理的角色中學會以身作則,是學校一直堅持的做法,并在班級中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圍。
用多彩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多彩的班級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絕好途徑。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求知欲強的時期,不滿足單調的課堂生活,向往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課外活動正好滿足了他們的求知、發(fā)展和實踐的需求。
學校開展了“我的課間我作主”課間十分鐘金點子征集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想出了多種既健康又有趣的課外活動:有的班級開展了翻繩活動;有的班級開展了多種棋類活動;還有的班級開展了成語接龍活動。這些活動在鍛煉他們手指的靈活性、思維的活躍性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尋找身邊的智慧人物故事”活動,利用班會、《求智報》、國旗下講話、媒體等平臺進行交流, 我們稱其為“智匯講堂 ”。它為教師、家長、學生搭建了智慧交流的平臺 ,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汲取新的智慧。 未來的道路很長,需要學校師生共同求索;奠基未來的責任很重,需要教育人砥礪前行。助力學生成長,我們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天津市和平區(qū)鞍山道小學】
責任編輯/李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