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長征放在20世紀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它是其中極為關鍵的一環(huán)。長征不僅揭開了中國革命嶄新的一頁,使得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形勢處于低潮的時候實現了戰(zhàn)略轉移,贏得了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來看,它進一步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極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而它所體現出來的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不僅在當時,更在當下激勵著我們?yōu)閷崱皟蓚€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大革命失敗以后,一時間中國大地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之中。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發(fā)動了南昌起義,創(chuàng)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其后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興起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毛澤東同志領導了秋收起義,進行了三灣改編,率部到達井岡山,開創(chuàng)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除了井岡山之外,各革命根據地紛紛展開了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發(fā)展了文化教育事業(yè),革命形勢呈現出新的生機,紅一方面軍粉粹了國民黨反動派四次“圍剿”。
然而,隨著“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的加深,國內階級關系發(fā)生劇烈變動,但臨時中央未能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繼續(xù)推行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方針,使得黨在國統(tǒng)區(qū)和革命根據地的工作都遭到了嚴重的損失,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斗爭中遭到了空前嚴重的失敗。1934年9月,中央根據地已經陷入困境,僅存一小塊區(qū)域。在這種情況下,紅軍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黨領導紅軍突破層層封鎖,粉碎敵軍的圍追堵截,跨過滔滔激流,越過皚皚雪山,穿過茫茫草地,同時克服了黨內的教條主義和分裂主義錯誤,終于在1936年10月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的會師,取了萬里長征的勝利。
長征精神的歷史地位
長征使得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戰(zhàn)略轉移,推動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的勝利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干,它是宣傳隊、播種機,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三大主力紅軍在中國的西北會師,實現了從南方到北方的軍事戰(zhàn)略上的轉移,鞏固和發(fā)展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梢哉f,長征為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進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長征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的關鍵一環(huán)。在長征途中,黨召開了遵義會議,王稼祥曾經回憶道:“一路上,毛澤東同志同我談論了一些國家和黨的問題,以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道理來教導我,從而促使我能夠與毛澤東同志商談召開遵義會議的意見,也更加堅定了我擁護毛澤東同志的決心?!弊窳x會議第一次獨立自主解決自己的重大問題,結束了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tǒng)治,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長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長征還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今天,我們回顧長征的偉大勝利,既是緬懷先輩們的豐功偉績,也是激勵我們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繼續(xù)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正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新的偉大的長征而不懈奮斗。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堅如磐石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莊嚴宣示,長征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爭取建設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富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行動方案的生動宣傳,是中國革命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播種機。漫漫二萬五千里長征路,在生與死的考驗中,在血與火的磨煉中,在疾病與霜雪的砥礪中熔鑄和歷煉出偉大的長征精神,彰顯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自尊自立自信的民族品格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五千年文明積淀出的勤勞、智慧和勇敢的中華民族精氣神的生動展現。它構成中國革命文化的優(yōu)秀基因,融入中華民族的筋骨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一筆精神財富。
正因如此,長征的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光明的重大轉折。長征的勝利,鑄造了中華民族的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奏響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奏曲,為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勝利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與精神支撐,正是在偉大的長征精神的滋潤、哺育和激勵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正是在偉大的長征精神的指引與鼓舞下,我們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燦爛的未來??梢?,偉大的長征精神,是歷久彌新、催人奮進、令人振奮和鼓舞的精神法寶,是激勵中華民族實現由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巨大飛躍的強大精神力量。
弘揚革命傳統(tǒng) 實現中國夢
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才能走好走穩(wěn)走遠新的長征路。今天,在長征精神的指引下,我們不斷奮勇前行。經過80年艱苦卓絕的頑強奮斗,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當前,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長征。為此,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就要準確把握我們的國家戰(zhàn)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fā),逐步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堅持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治國理政總方略,是時代和實踐發(fā)展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發(fā)揚長征精神,協調統(tǒng)籌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把“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貫徹到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過程。
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要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我們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深入研究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在實踐中進行檢驗。
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就要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長征精神核心在于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中國夢正是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命運共同體,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也是中國夢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有者,只有全體人民腳踏實地、辛勤勞動、自強不息,大力弘揚長征精神,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