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燕 黃燕
摘 要: 現(xiàn)今國內外學者對聽力策略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對中國高等師范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聽力學習策略的研究較少。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師范生英語聽力應用現(xiàn)狀,結果表明,學生應用聽力策略總體不理想,高效率學習者和低效率學習者之間聽力策略應用情況差異顯著,最后為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提出相應的聽力策略。
關鍵詞: 聽力策略 高效率學習者 低效率學習者
“聽說讀寫譯”五種主要語言技能中,聽力技能是使用最頻繁,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技能,“說讀寫譯”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的技能。迄今為止,國內外專家學者大多把研究重點放在大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策略使用情況方面,很少關注師范生聽力策略的使用情況。本研究旨在在網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增強師范生的聽力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快地克服聽力學習困難,改善他們目前的聽力學習狀況,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水平。
一、聽力策略的理論依據
聽的能力就是通過聽覺來領會話語的能力。聽的能力要求聽者通過連續(xù)的聲音識別音位、重音、語調,進而理解單詞、句子和語篇。Volvin將聽力理解視為接收各種聲音資源信息,然后批判性地、有目的性地進行選擇和整合的過程[1]。由此可見,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既有外部被動接受信息,又有自己主動加工分析的過程。
二、師范生的英語聽力學習的現(xiàn)狀
師范生聽力教學現(xiàn)狀在很多方面表現(xiàn)的不能讓人滿意。例如:學生對英語聽力策略不夠重視,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不會主動運用。中國許多英語教育專家一致認為:我國英語聽力教學過程,教師上課往往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力策略和聽力技巧的意識。上課的過程簡單往往只是“放音、做題、對答案”,這種簡單機械的教學過程只是讓學生認識生詞和理解難句,很難培養(yǎng)學生聽力策略的意識。
當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主要目標為通過四六級考試,教師上課重點放在應試教育上,并且大學生課后只愿意做考級相關的聽力練習題。
三、師范生英語策略的調查研究
調查試圖發(fā)現(xiàn)中國師范學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的總體情況如何?被調查的學生來自江西省某師范院校二年級英語教育專業(yè)三個平行班,總共160名學生,其中女生102名,男生58名。
被調查的學生參加了聽力測試并填寫了調查問卷。采用PeterGu設計的問卷,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2]。第一部分為接受調查者的個人背景信息:總共學了多長時間的英語;學習英語的動機;聽力在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所占的地位;和外教交流的頻率;每天在英語學習上花費的時間;與同學相比的聽力水平如何。問卷的第二部分包含46個調查問題,如“聽某段材料之前會事先考慮聽力理解重點是放在細節(jié)還是把握全文大意”;“在空閑時期會收聽和收看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或感興趣的英文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等。所有的調查選項內容,涉及的都是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等;以上問卷全部為封閉式問題涉及的都是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等;被調查者按萊克特5級量表,對每一項陳述評價選擇符合自己使用頻率的程度。
最后,收集數據并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2,對問卷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四、聽力策略使用情況結果和分析
表3顯示,無論是從總體還是從各個單項看,師范生使用英語聽力策略的情況一般,總平均分為2.8778。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和情感策略這些策略平均值都在1.5~2.9之間,這表明師范生整體使用這些策略的情況并不理想。整體看來,顯然認知策略使用的頻率最高;交際和情感策略經常被學生忽略。對江西某師范院校學生使用聽力策略的研究結果顯示與Vandergrift[3]對法國大學生的聽力策略使用調查結果相符。
從表4的數據我們有趣地發(fā)現(xiàn),在所有使用的元認知策略中,監(jiān)控策略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p值<.000)。這種顯著差異充分體現(xiàn)了高效率英語學習者使用監(jiān)控策略的頻率遠高于低效率的學習者。從這一點,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為何高效學習者能有很強的聽力理解能力。接下來,結果顯示:高效學習者使用“計劃策略”的頻率高于低效學習者;“計劃策略”使用頻率(.041<.05)在高效學習者和低效學習者之間顯示出顯著差異。這一點充分說明高效率的學習者在完成聽力任務的過程中,經常采用“計劃策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
至于認知策略使用方面,高效率的學習者和低效率的學習者在使用“推理策略(p=.000<.001)”、“猜測策略(.012<.05)”和“翻譯策略(.001<.05)”的方面都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顯著差異。Rubin的研究結果顯示,“推理策略”即使用已知的信息推理和理解新的信息最終得出合理的信息,并幫助自己理解。推理策略是高層次技能,在交際中推理和預測說話者的意圖才能有使聽者做出得體的行為舉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高效率的學習者在使用“推理策略”、“猜測策略”和“翻譯策略”方面遠比低效率學習者使用的頻率高。高效率的學習者在面對未知短語時,不僅非常擅長使用“推理策略”,而且同樣擅長使用“猜測策略”。聽力學習者能夠根據上下文的透露的信息,通過分析,預測說話者談論的主題和想法。因此,在認知策略的范疇中,高效率的聽力學習者大腦加工使用新學的知識和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的能力遠高于低效率的學習者。然而,數據分析有趣地顯示低效率學習者使用“翻譯策略”的頻率遠高于高效學習者,并體現(xiàn)顯著差異。OMalley和Chamot定義“翻譯策略”,即將母語作為理解和使用第二種語言的基礎[4]?!胺g策略”是一種消極學習策略的形式,低效率的學習者在聽力理解過程經常驚慌,或隨手拿起字典找尋不熟悉的單詞并翻譯成母語,這種情形往往會阻礙語言的理解能力。總之,正如Vandergrift研究顯示:低效率學習者往往更多使用如“翻譯策略”這種表面加工信息策略;而高效率學習者往往更多使用如“監(jiān)控”和“計劃”等一些更深層的信息加工策略。
至于交際和情感策略方面,高效率學習者使用“合作策略”和“自我鼓勵策略”的頻率遠高于低效率學習者。高效率學習者更自信,更愿意和同學合作處理問題,收集更多的信息,主動確定學習任務,并且就聽力表現(xiàn)主動進行反饋。高效率的學習者更愿意在聽力學習上與他人合作交流,然而,低效率學習者使用“減少焦慮”策略頻率遠高于高效率學習者。實驗數據顯示:低效率學習者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經常采取行動降低自己的焦慮感,究其原因,是低效率學習者缺少自信,特別是和其他同學相比較而言。該實驗結果和Price[5]的研究結論相符。為了更好地理解聽力行為,低效率學習者不得不采取各種行為降低自己的焦慮感;而高效率學習者經常與人交流合作并且進行自我鼓勵,因而自我焦慮度不是很高。
總之,聽力策略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對學習者熟練度起著非常顯著的作用。這次研究為師范生學習聽力并對其進行聽力訓練提供了實證研究。
五、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的英語聽力學習策略
據調查,目前我國每三個大學生就擁有一臺電腦,并且?guī)缀趺總€學生都擁有一臺智能手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拓展教學手段,最終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的聽力學習模式。聽力教學不僅僅要在短短課堂教學中注意策略培訓,課后的鞏固操練尤為重要。課后訓練以學生上機自學為主,教師面授指導為輔。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定期布置聽力作業(yè),從而了解學生聽力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學習進展和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聽力學習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進度,提供分級考試內容,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相應地提高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教師在指導監(jiān)督過程中仍然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和進步,同時也要及時批評和指正學生的不足之處。教師與學生每周都在彼此約定好的時間,針對學生聽力理解過程中的難點進行網上溝通與答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促進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最終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聽力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束定芳.試論影響外語習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04:1-10+80.
[2]楊春燕.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聽力學習策略訓練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禹小鳳.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4]趙換方.高中生英語聽力理解認知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09.
[5]馬廣惠.高分組學生與低分組學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研究[J].外語界,1997,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