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賢鋒
摘 要:關注后進生的教育。語文課堂要重視提高后進生學生注意力。明確提高注意力目的;探索提高后進生注意力的方法。優(yōu)化課堂設計,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習注意力的作用,達到教學高效目的。
關鍵詞:后進生;語文課堂;注意力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人類教育正經(jīng)歷著這樣的變革:關注人的發(fā)展,實施人本教育。為此,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越來越多地注意到自身的角色轉(zhuǎn)變,課堂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日益明顯,教師教授過程的主體地位逐漸減少。然而,實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角色也絕不是件易事,需要老師們不斷改變模式,探索教法,思考課標。筆者從教初中語文,一直認為,課堂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不失為實現(xiàn)教育主體意識的一個重要任務,尤其是關注后進生的課堂注意力,要追求高效的課堂效果,也是離不開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的。很顯然,沒有注意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參與,沒有參與就沒有高效果,自然也就實現(xiàn)不了教育教學目標了。
心理學認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識狀態(tài)下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當人對某一事物發(fā)生高度注意時,就會對這一事物反應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這扇天窗,才能讓智慧的陽光撒滿心田。
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經(jīng)過它才能進來。只有那些進入注意狀態(tài)的信息,才能被認知,并通過進一步加工而成為個體的經(jīng)驗,其目標、范圍和持續(xù)時間取決于外部刺激的特點和人的主觀因素。如果學習時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對象上,就會導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xiàn)象發(fā)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認識教材。因此,我在語文課教學中,一直把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過多的強調(diào)“教”,而把學生當作接受的“機器”來對待,使得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而忽視了動腦思考,久而久之,學生就只會記憶而不會思考。不少教師上課忽視學生的知識層次,一個眼光,一種調(diào)子,一個任務就完成一節(jié)課。更有一些教師課堂上忽視后進生的感受,不提問,不檢測,缺引導,受冷落,結(jié)果使得這部分紀律差,學習也落后的學生無心上學,課堂注意力分散,個性得不到發(fā)展。從心理角度考察,語文學習是一種特殊的生命活動,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身心并用才能完成。當我拿著語文教材站在講臺上,面對一張張?zhí)煺嬗字傻哪?,我不得不思索如何提高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集中精力投入學習,以期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在不斷地摸索、實踐、改進的過程中,筆者逐漸有了這樣的認識:首先,改變教師的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師生之間沒有尊卑之分,課堂上不應該高高在,說一不二。韓愈在《師說》中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币氚颜Z文教學落到實處,就要把課堂主體讓給學生,把學生從一切束縛中、一切物質(zhì)和精神壓力下解放出來,給每個學生有發(fā)展個性的機會。正如葉圣陶先生所提倡的:讓學生自立品文“隨時發(fā)現(xiàn)一些晶瑩的寶石”,得到美的欣賞,并“從心里說一個‘好字一個‘美字來,不至于跟別人‘說長道短”。其次,改變學生的思想,即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需要教師在授課中設法營造民主氣氛,拉近師生距離,構建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調(diào)動學生參與活動。特別要鼓勵后進生大膽發(fā)言,不苛求準確與完美,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評價,讓這部分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從而自覺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學習。不言而喻,落后學生都進步了,更何況其他同學呢。
基于這樣的思想認識,筆者在語文授課時,注重從以下方面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培養(yǎng)后進生的學習主動性。
第一 優(yōu)化教學方法?!敖虒W有法,但無定法”,教學的優(yōu)劣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總怕學生聽不懂、學不會、記不牢,采用“填鴨式”反復講解,布置作業(yè)又怕學生不按自己思路去做,就反復提示,學生的自主權被剝奪,只能模仿或者懶于完成作業(yè)。隨著教育改革,教學也進入科技化時代,課堂教學應該力求靈活多樣,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它通過聲、像、動畫效果,將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演化成聲有色的生動形象的東西,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課堂注意力也為這些教具功能所吸引。
第二 巧妙安排,免除無關刺激的干擾。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活潑好動,甚至個性叛逆,注意力以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為特征,一切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們,枯燥嚴肅的課前氣氛也會讓他們厭煩,這些都會改變他們注意力。在平時的語文課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抽屜里的一張小紙條或者美術課、數(shù)學課、物理課、化學課等科目留下來的學習用品以及桌面上的學具、新奇的筆盒,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上玩?zhèn)€不停,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因此,上課之前要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課前準備要求盡量簡單,上課不用到的東西不要拿出來;還可以在課前幾分鐘,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課堂有關的音像,以制造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課中也要不定時地耐心提醒那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學生。
第三 設置問題,靈活提問。提問式教學是老師們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既可以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又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從而開發(fā)學生智力。課堂提問是教學方法,但同時也是門教學藝術,除了教師提問學生,學生也可以提問老師,還可以學生問學生。機械單一的提問有時會引發(fā)學生的厭倦,但靈活多樣,科學正確的課堂提問方式永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精心設計難易適中,生動趣味的思考題,結(jié)合教材,聯(lián)系生活,針對不同學生,適時提問。如果這樣,不管是先進學生還是后進學生,他們的注意力都應該得到有效的掌控。
第四 利用朗讀效果,提高學生注意力。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培養(yǎng)目的。讀,作為語文能力培養(yǎng)之一,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朗讀的科學方法和課堂意義。筆者認為,一節(jié)語文課,如果少了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不完整的。就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言,齊讀,能制造學習氣氛,不同程度的提醒學生注意,特別對后進生,更起促進和幫助作用;個體讀,后進生是緊張的,所以,他們的注意力也是集中的;自由朗讀,學生心理是輕松悅愉的;演繹性的朗讀,有趣味,能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當然,朗讀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這里只是淺見。
第五 目標分層,肯定評價學生。人不分優(yōu)劣,皆有自尊,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就能使之轉(zhuǎn)化成動力,調(diào)動學習主動性,課堂注意力也就不易分散。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以后,愛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來,成為主要需要;滿足了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能力,從而煥發(fā)出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積極投入到勞動學習中去。無論多差的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重視。這些學生,由于底子差,跟上老師上課困難,得到提問的機會少,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注意力自然就分散了。但如果語文教師上課時,重視他們,關心他們,肯定他們,給他們表現(xiàn)機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那么,這些后進生也就慢慢的主動聽課,注意力也會集中起來了。
當然,讓后進生在語文課堂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遠遠不只這些的,在教育教學大潮中,只要有一顆忠誠的心,一股探索的勁,一份愛學生的情,就能解決教學中的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