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A股市場的再度企穩(wěn)走高,令港交所中概股的回歸聲音再度響起。
11月26日,青島港公告稱,公司正考慮及探討于上交所或深交所發(fā)行A股的可能性,目前相關上市輔導登記申請已獲得證監(jiān)會青島監(jiān)管局受理,并已委任中信證券作為輔導機構。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青島港外,青島銀行等多家在港交所上市的魯股也紛紛啟動回歸A股的計劃。
青島港離A股有多遠
11月26日,青島港(06198.HK)公告稱,公司正考慮及探討于上交所或深交所發(fā)行A股的可能性,目前相關上市輔導登記申請已獲得證監(jiān)會青島監(jiān)管局受理,并已委任中信證券作為輔導機構。在H股市場剛剛掛牌兩年,青島港就打起了回歸A股的算盤,主要原因或在于其遲遲難以提升的估值水平。
青島港于2014年6月6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彼時公司募集資金約24.93億港元,其中約9成資金被用在中國北方最大的大宗商品碼頭董家口港區(qū)的建設上。雖然其后董家口港區(qū)的建設順利推進,公司經營也保持穩(wěn)健,但青島港的股價表現(xiàn)卻一直不佳,甚至在今年1月創(chuàng)下了2.537港元/股的歷史低位,較3.76港元/股的招股價低了不少。即便近期回升到4.20港元/股,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也僅有8.73倍,遠低于A股港口板塊的上市公司。
通過Choice金融終端統(tǒng)計就可以發(fā)現(xiàn),A股港口板塊上市公司的估值明顯高于青島港,其中同屬山東省的日照港平均市盈率高達69.34倍,與其相距不遠的大連港市盈率也達到82.91倍。
與遲遲難以提升的估值相比,青島港業(yè)績表現(xiàn)卻頗為穩(wěn)定。公司2014年以來營業(yè)收入一直保持正增長態(tài)勢,2015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0.15%,遠高于2014年的5.72%。有業(yè)內分析人士表示,青島港的營收狀況、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在中國港口中都具有較為領先的競爭優(yōu)勢,與A股上市港口相比,青島港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均可躋身前三位。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青島港方面就已啟動了考慮回歸A股的計劃,甚至提出在A股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彼時,青港國際資本市場辦公室主任史秀琴稱,青島港的業(yè)績和管理能力,在內地可能獲得比在香港市場更好的表現(xiàn)。
有投資者表示,從公司財務數據看,2016年上半年露出一些“降速”跡象,如稅前利潤同比增長率由去年同期的31.01%降至11%,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6.91%降至10.40%。同時,公司負債不斷走高,其資產負債率由2014年的56.16%升至61.11%,而在2016年上半年公司總負債同比增長率更是高達44.58%,遠超去年同期14.04%的表現(xiàn)。
“如果青島港能夠在A股市場實現(xiàn)順利融資,那它的經營能力、資產整合能力都將再上一個臺階。”一家券商機構的分析師說。
青島銀行:城商行的回歸考驗
實際上,有意回歸的魯股不止青島港。
今年8月,青島銀行擬申請A股上市,計劃發(fā)行數量不超過10億股,所募資金凈額全部用于補充核心資本。
雖然各家城商行都積極上市,但登陸香港的日子并不好過,不少城商行陷入“破發(fā)”的尷尬境地,不僅如此,還要面對交易清淡、成交量長期低位運行的局面。大多數時間里,H股上市城商行的每日換手率都在0.1%以下。
青島銀行便體會到了個中辛苦,因此,回歸A股市場成為其選擇。除去青島銀行,徽商銀行、盛京銀行、哈爾濱銀行、錦州銀行、鄭州銀行在H股上市的城商行,均欲回歸A股。
青島銀行于2015年12月3日在港交所上市,全球共發(fā)售9.9億股,每股發(fā)行價為4.75港元,為指導價格區(qū)間4.75-5.21港元下限,公司募資總額為42.75億港元。然而,上市當日,青島銀行股價盤中跌破4.75港元,發(fā)行前4天一直處于低位盤旋。青島銀行在掛牌首日便出現(xiàn)了破發(fā)及新股認購不足狀況。
事實上,青島銀行籌劃登陸A股多年未果,選擇在香港上市,也是減少等待時間。
香港的日子不好過,對于A股上市,青島銀行顯得很急切。
青島銀行董事長郭少泉曾表示,盡管目前集團在A股上市暫無具體時間表,但希望“越快越好”。
8月20日青島銀行公布,擬于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首次公開發(fā)行A股股票并上市,發(fā)行股數將不超過10億股,分別占已發(fā)行內資股股份以及總股份的43.56%和24.64%。
郭少泉稱,A股與H股是兩個不同市場,集團于H股上市后,公司管理有改善,而且更懂得國際規(guī)則,而回歸A股上市則令集團于內地發(fā)展更有推動力,因此未來會維持A+H上市模式。
對于A股發(fā)行,青島銀行稱,將采用網下向詢價對象配售和網上向符合資格的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fā)行相結合的方式或中國證監(jiān)會認可的其他發(fā)行方式。A股發(fā)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fā)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充實本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
不過對于青島銀行來說,依賴存款、資產質量下降等不利因素也在考驗著這家剛上市不久的銀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青島銀行在城商行中排名中等。以資產總額排名,青島銀行位于第19位;以營業(yè)收入、凈利潤及利息凈收入排名,該行分別位于第22位、第18位和第21位,均遠低于其他同樣要A+H的城商行。
“港漂”為何熱衷回歸A股?
據統(tǒng)計,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30多家海外上市企業(yè)宣布私有化進程或者已經開始拆除可變利益實體(VIE)。那么,境外上市公司為何熱衷私有化退市回歸A股呢?
資深財經評論員皮海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境外上市公司熱衷私有化退市回歸A股,主要原因有:一是A股估值低高于境外成熟市場,這將令相關回歸A股上市公司市值大增,公司控股人和股東財富大幅增長。二是實際控制人、重要股東和私有化機構,為了套現(xiàn)紛紛選擇回歸A股上市。大小非限售期屆滿即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而境外成熟市場對股東減持都有嚴格規(guī)定,想套現(xiàn)離場比A股市場要難得多。三是境外市場監(jiān)管比A股市場嚴厲,一旦違法違規(guī)將被遭受重罰。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市場藍籌股整體估值不高,但中位數估值相當高,其中次新股上市后平均市盈率最高達100倍,比海外成熟市場新股上市貴10倍左右,這是海外上市企業(yè)私有化退市回歸A股的最大動力。如果海外上市企業(yè)選擇IPO回歸A股,普遍都有5倍甚至10倍的估值提升,新股上市泡沫破滅后還是投資者買單。李大霄建議中小投資者不要在海外企業(yè)回歸A股后追高,但可以在海外上市企業(yè)私有化退市前低吸。
資深業(yè)內人士熊錦秋表示,海外上市企業(yè)回歸A股的最大目標,就是奔著A股市場的高估值,奔著A股上市公司可以享受的各種特權和福利而來,這應引起監(jiān)管層的高度重視。這些公司從境外市場私有化退市,融到的境外資本蕩然無存,而這些公司想要快速回歸A股,可能采取借殼上市方式,容易引發(fā)殼資源爆炒,這對A股市場投資理念將形成新一輪重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