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震宇?オ?
一、教學內(nèi)容
《晏子使楚》系蘇教版初中語文8年級上冊第10課。
二、教學設計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guān)心自然和生命?!薄皩ψ髌分懈腥说那榫澈托蜗?,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钡拇_,像寓言、文言故事等篇幅短小的作品,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激發(fā)想象、發(fā)展思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我們不禁思考,怎樣進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學。
近幾年,我校以江蘇省規(guī)劃課題《以“項目學習”優(yōu)化農(nóng)村初中課堂教學的研究》為依托,倡導語文教師以篇幅短小的文言文為切入口,探索運用“項目學習”的教學模式。本案例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三、教學設計主題
1.根據(jù)文本特點確定“教學內(nèi)容”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擊,維護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睿智善辯,機智愛國的晏子。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楚王。本課安排在蘇教版8年級上冊第2單元“愛國情懷”(主題)內(nèi),在《棗核》《最后一課》《始終眷戀著祖國》等篇目之后。它與前面幾篇反映“愛國情懷”的文章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一是故事講述了中國古人的愛國情懷;二是課文篇幅短小,文言體裁;三是本文主要以“人物語言”來體現(xiàn)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學時要盡量抓住本課的不同點,也就是本文的個性特點來組織教學。據(jù)此我們把教學目標預設為:了解故事內(nèi)容,積累文言詞語。品味語言之妙,感受晏子智慧。即教學的重點是了解故事內(nèi)容,同時積累一些重點的文言詞匯。教學的難點是品味晏子的語言之妙,感受他的睿智與愛國情懷。
2.根據(jù)設計理念確定“學習任務”
運用任務驅(qū)動理論來組織教學,把教學內(nèi)容中原本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優(yōu)化為“學習任務”,通過項目引領的方式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合作探究,以此更好地把握課文重點,突破課文難點。
據(jù)此,本課教學設計主要分兩大版塊來實施。第一版塊,課前預習任務,常規(guī)任務:讀通課文,讀懂生字詞(略)。項目任務:晏子出使楚國,受到使者應有的待遇了嗎?請說說你的看法。第二版塊,課中學習任務,檢查預習任務。重點放在預習中項目任務的交流上。出示本課項目學習任務:面對楚王的“待遇”,晏子是如何應對的?請闡述看法。
四、教學設計案例
1.導入課文
今天我們來學習《晏子使楚》。老師有個疑問,注釋上說他姓晏名嬰,為何稱為“子”呢?(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jié))姓氏后加個“子”字,是古代對人的一種尊稱,像孔子、老子等。那晏子,真的值得尊敬嗎?他出使楚國,又受到尊敬了嗎?不妨去看看。
出示本課項目學習任務:
項目任務一:晏子出使楚國,受到使者應有的待遇了嗎?請說說你的看法。
項目任務二:面對楚王的“待遇”,晏子是如何應對的?請闡述你的看法。
2.自主交流,完成項目任務一
昨天在布置預習時已提示同學們自主思考:晏子出使楚國,受到使者應有的待遇了嗎?請說說你的看法。相信大家一定在熟讀短文的基礎上思考過了吧。
活動環(huán)節(jié)一:同桌交流;教師巡視。
活動環(huán)節(jié)二:班級交流;教師適當板書有關(guān)交流內(nèi)容。
活動環(huán)節(jié)三:師生互動,得出交流成果。
根據(jù)學生互動交流情況,統(tǒng)一下列認識:
晏子沒有受到使者應有的禮遇,楚王反而對晏子非常不尊重。
理由是:“晏嬰……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出壞點子)簡析 “之”的用法。讀出楚王的輕蔑、陰險。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王曰:何坐?曰:坐盜?!保ㄗ笥页鲳t主意)簡析 “左右”及“坐盜”的解釋。
“縛者曷為者也?……齊人也,坐盜。”(君臣上演丑?。┖單?“縛者何為者也”的句式用法。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楚王盛氣凌人)簡析從“齊人坐盜”到“齊人善盜”,一個“固”字,增強了語氣。讀出楚王的囂張。
楚王不尊重晏子。
理由是:(教師順勢插入)楚強齊弱的時代背景的介紹。朗讀 “楚王聞之……齊人固善盜乎”,感受楚王的無理與傲慢。
活動環(huán)節(jié)四:最后歸納,楚王不尊重晏子,仗勢欺人,自作聰明。
3.合作探究,完成項目任務二
好,我們已經(jīng)自主完成本課的第一個任務,下面我們一起來合作探究本文的難點:面對楚王的“無禮待遇”,晏子是如何應對的?
學生一般能用自己的話或讀原句“晏子避席對曰……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來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原文”與“改文”對比,解決難點。
【原文】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改文】晏子對曰:“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刪去“避席”,效果有何影響?
刪去“嬰聞之”一句,效果有何影響?
將“得無……耶”改為“豈……乎”好不好?
“避席”這個動作,看似平常,其實并不簡單。面對楚王誣陷,晏子沒有面紅耳赤的爭辯,沒有暴跳如雷的怒吼,而是鎮(zhèn)定沉著,有禮有節(jié)!
刪去“嬰聞之”一句,不能反映晏子語言的睿智特點。在晏子看來,正是楚國風氣不好,才會有“齊人固善盜乎”。說到底,還是楚王不好(晏子沒有明說)。這種說話方式很高明,晏子抓住“水土”這兩類共有的話題,進行類比,從而爭鋒相對,化被動為主動(提醒學生留意“其實”兩字的翻譯)。
“得無”即“莫非”,“豈”即“難道”?!暗脽o”聽上去語氣委婉點,“難道”好像太不客氣。這樣說的好處是給楚王面子。顯示出晏子說話有禮有節(jié)。
學生回顧:晏子是個值得尊敬的人嗎?學生都能認可晏子是個值得尊敬的人,因為晏子語言藝術(shù)高超,說話有理有節(jié),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當之無愧稱在姓氏后加一個“子”字。
教師小結(jié):晏子憑借他的語言智慧與機智反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在楚王的誣陷面前,晏子沒有退卻,而是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沉著應變,通過精彩的反駁,展現(xiàn)了一名出色外交家的風范。晏子不卑不亢,最終以智取勝。
五、教學設計反思
項目引領學習任務,優(yōu)化語文教學內(nèi)容,其優(yōu)勢至少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項目引領可喚起學生探究的熱情
上述設計的第一個項目任務,學生容易入手,適合于自主學習,有助于喚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并使之自覺地走進課文、走近晏子,此其一;其二,學生一旦鉆研進課本中,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思考會深入,再加上交流互動的啟示,對于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晏子在楚國所受的“待遇”就能了然于胸。
2.項目引領可提升文言文教學的實效
實踐告訴我們:把教學內(nèi)容中原本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優(yōu)化為“學習任務”(即項目任務),有助于提升文言文教學的實效。就《晏子使楚》而言,一方面,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完成項目任務,了解了故事內(nèi)容,把握了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學生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積累了文言詞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為翻譯而翻譯”“死記硬背”的現(xiàn)狀,并能較好地實現(xiàn)“文言結(jié)合”這一文言文教學的理想局面。
3.項目引領可搭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
我們知道,不管新課改推進到如何一個層面,所有方法、目標、要求等最終還是要落到課堂這個主陣地的。事實證明,把項目學習方法遷移到文言文教學中去,有助于搭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以上對《晏子使楚》一文的設計僅是一種新的嘗試,它讓學生面對的是“項目任務”,要完成它,學生需真正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自主著學,合作著習,探究著思,這樣學生的“學”就會貫串始終。所以搭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很是有必要的,也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梅堰中學(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