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鳳桐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展的轟轟烈烈,我們必須承認前進是大趨勢,是毋庸質(zhì)疑的,但前進與問題也是相伴相生的,在課堂教學中,朗讀教學就是暴露出的問題之一。在本文中,筆者簡要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一明確朗讀目的,加強語感訓練。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維持學生的朗讀興趣。三朗讀形式多樣化。四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
關鍵詞:朗讀;語感;師生關系;多樣化;評價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也特別強調(diào)讀的重要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對朗讀重要性很好的詮釋。從孔子到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幾千年來他們更是注重讓學生認真朗讀范文,以至融入詩文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之中,從而受到審美教育,陶冶情操,學到知識,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語文教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如何才能讓學生會朗讀,愛朗讀呢?下面是我的一己之見。
一、明確朗讀的目的,加強語感訓練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字語言訓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語感 是一個人對語言的直覺的感知判斷,是人們感知、領悟、把握語言這一對象的一種能力、方式和結(jié)構(gòu),是一 種直覺思維而非邏輯思維。它左右著語文教學中的讀、寫、聽、說等言語活動的質(zhì)量和效率,在所有的言語 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任何人不可能根據(jù)所用詞語的理性含義和范疇以及相關句法規(guī)則來理解和生成句子, 而必須主要憑借語感的同化、順應作用。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如何提高 學生的語感素質(zhì)上。語感素質(zhì)有高有低,因人而異。兒童在進學校讀書之前就已形成母語語感,但兒童的語 感是淺層次的,只限于日常會話、交談等,其語感素質(zhì)有待提高。語文教學的任務不是拋開語感這一基礎另 起爐灶,從頭教授語言知識使之轉(zhuǎn)化為語言能力,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讀寫聽說實踐,致力于提高學 生的語感水平。朗讀是聽讀 活動中最重要的教學形式,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往往語文水平也較高。因為朗讀水平最終反映出對課文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反復朗讀能使許多優(yōu)秀篇章儲存在大腦里,無形中也增強了語感,這反映在寫作中表現(xiàn)為語句的連貫、流暢與詞匯語言的豐富,反映在口頭表達上就表現(xiàn)為語言的自然、清晰、得體。
二、朗讀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運用的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qū)W生讀不到位時,宜采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nèi)容層次,宜采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或感情較濃的課文時,宜用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
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式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它有利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女孩兒烏塔》一課時,請兩位朗讀水平較好的男女生分別來朗讀烏塔和作者的幾次對話,烏塔的獨立自主,見多識廣,知識豐富,學生那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全班同學都進入情境,對于不同的文章,分角色朗讀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可讓個別男女生分角色讀,可讓幾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朗讀。
配樂朗讀。歌曲有著優(yōu)美的旋律,又有著美好的意境。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應注意樂曲的意境、格調(diào)和旋律,它們應與課文內(nèi)容相協(xié)調(diào)。歡快的樂曲應與喜劇性的內(nèi)容相配,低沉的樂曲應與悲劇性的內(nèi)容相配。配樂朗讀的樂聲不能太響,以免產(chǎn)生負面影響。我在教學《水鄉(xiāng)行》最后結(jié)束時采用了《漁舟唱晚》這首樂曲,再配以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節(jié)課收到了意想不道的課堂效果。
三、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改善語文課程評價必須從加強最基礎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開始。所以,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朗讀訓練中我嘗試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尊重個性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首先,教師評價。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被ㄙM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苛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去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其體驗成功的滋味。如在朗讀《水鄉(xiāng)行》中 “要找人,稻海深處,一步步,踏停蛙鼓””讀后我這樣評價:“多有意思.”” 真是妙趣橫生!” “這不正是辛棄疾稻花鄉(xiāng)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意趣嗎?”等等。但評價也要適度,不泛濫,要真實,要發(fā)自內(nèi)心,只有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才是最具感染力的。
其次,在重視語言性評價的同時也不應忽視非語言評價。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輕輕地撫摸,還有夸獎時豎起的大拇指等等,在適當?shù)臅r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認為,鮮活生動的語文課堂就應以讀為本,把朗讀當成課堂上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工作,要在正確、流利、速度、表情等方面給學生朗讀以及時的指導。朗讀中能識字,朗讀中能學詞,朗讀中能積累語言,朗讀能形成語感,朗讀中能學會說話,能學會作文,朗讀能訓練思維,豐富想象,朗讀中能啟迪智慧,學會做人,能使人受到美的陶冶。今后的閱讀課堂我會繼續(xù)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在語文這方天地中自由自在地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