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琴
摘要:教育名言曰: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英語教師要想在課堂上隨心所欲,必須有大量的積累,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關鍵詞:積累;方法;思想;夢想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81
多年教學經(jīng)歷讓筆者深信,一個教師是否成熟,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不是教齡,而是積累的程度。一個懂得積累并擁有大量有效積累的教師,即使不是優(yōu)秀教師,離優(yōu)秀教師也不遠了。教育名言有: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育名言還有: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英語教師要想在課堂上隨心所欲,必須有大量的積累,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那么,到底積累哪些內(nèi)容呢?到底該如何積累呢?在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旨在和大家分享。
一、積累單詞、短語、語法、句型
單詞及短語是英語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現(xiàn)在高考特別強調(diào)詞匯量,比如有的省就要求要達到3500常用詞??墒钦孀屩袑W生記這么多單詞,實在太過勉強。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記得越多,越混越用不上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應該記住那些常用??嫉膯卧~,但學生知道哪些詞是常用常考的不大可能,這就要求教師要能為學生提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一點點積累,編一本自己的單詞表。這樣,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就都有的放矢了。同樣,需要積累實用??嫉恼Z法、句型、語段、試題等,在此不贅述。
二、積累試題
中國學生學英語很大程度上是為學而學。做題是鞏固的重要方法,考試也主要考核做題能力。但是到底做哪些題,到底怎么做題,其實是很有講究的。很多資料所編的題質量良莠不齊,針對性也不強。這就要求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收集經(jīng)典試題,并分門別類加以整理。比如,關于冠詞使用哪些題學生容易做,哪些題能把the的用法全部體現(xiàn)出來。都需要自己積累,然后教給學生。
同樣,高三第二學期以實戰(zhàn)訓練為主,哪些整套試卷最有訓練效果,帶這幾屆高三就可以積累十套左右了。還有歷年真題,最具參考價值,電子檔和紙質的都應該有。
三、積累考綱及知識點
現(xiàn)在高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應試教育,那么考試考什么,教師要心中有數(shù)。數(shù)從何來?考試大綱??季V的內(nèi)容就是教師心中的“數(shù)”。要擁有這個“數(shù)”,教師就得下狠功夫把考綱的條條框框記在心里,這樣的課堂才能有的放矢,指哪打哪。
四、積累教學方法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彪m然教無定法,但教必有法。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差的方法則事倍功半。所以,對教學方法的追求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筆者積累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特點等作多元選擇。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教學效果,提高業(yè)務水平,還能獲得學生的好評。也使重復單調(diào)的教學活動趣味多多。比如單詞競賽、課前演講、英語辯論、學號提問法、學生講課、讀書交流等不一而足。
五、積累學生的問題
英語一直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從初中開始就有學生栽在它身上,然后一栽就栽到高考。筆者遇到過兩個學生,其他科目特厲害,就是英語差,而且不是一般的差。筆者統(tǒng)計了自己帶他們以來八次大型考試,總分始終在35到50分之間徘徊。其實,他們花在英語上的時間并不少,可就是入不了門。原因是什么,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筆者開始也不明白,直到有一天和他們的初中教師聊天才醍醐灌頂:原來他們根基太軟。他們到高中雖然拼命學,但是一直上不去,而實際上他們必須要從七年級補起才行的。后來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高中生中存在這樣問題的學生很多,他們差的根子在初中。而只是拼命學高中的,顯然無疑是在建空中樓閣。明確了“病灶”,再對癥下藥,果然兩個刻苦的孩子的英語成績雖然長進不多,但慢慢有起色了。
英語是外國語,沒有語境。學起來真的很難,學生的問題復雜多樣,但筆者總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一個一個典型的問題積累下來。然后一邊向別人學一邊摸索解決之道,收益多多。
六、積累思想
前面一直談的具體的英語教學積累。然而,多年的實踐和反思使筆者明白,教師最難的不是把課上好,而是和學生處好。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包容學生、關愛學生,培養(yǎng)投身教育事業(yè)的熱情。有時,明明知道那節(jié)課怎么上才好,明明知道如何對待某個學生更好,但是由于心里厭惡某個班級或某個學生,常常明知不可而為之。尤其在職業(yè)倦怠時,在得不到學生的尊重時,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來了,哪還有干勁工作啊??墒?,冷靜下來理智地想,這樣顯然是大錯特錯的。那怎樣才能避免犯這樣的錯誤,就得不斷學習積累、說服自己熱愛學生對學生負責的思想。比如一次聽講座,有一個專家說:“世上有三種人,一種人一邊工作一邊痛苦;一種人工作就是工作,無所謂快樂也無所謂痛苦;第三種人一邊工作一邊享受。你要做哪種人呢?”筆者當然要做第三種人。還有老教師告訴筆者:“工作是否有意思,等你勝任它之后才會明白的。你沒做好它,就容易討厭它,其實不是工作的錯,是你的錯。”如此等等金玉良言,往往使筆者的沮喪失落之感一掃而光,立即產(chǎn)生無窮的工作熱情。所以,積累高明的思想,并經(jīng)常溫習反思,才能從根本上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那么,筆者說:英語教師積累越多,運用越多,成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