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Krugman
還記得當時所有的報道都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就暗示說克林頓基金會的籌款活動存在利益沖突吧?好吧,從這種影射攻擊中受益的人現(xiàn)在就要入主白宮了。全球的專制政府在向他的商業(yè)帝國不斷示好,這個人正給我們示范,什么才算真正的利益沖突。
當然,特朗普可以拒絕這些示好,把自己、家人及名下的酒店等業(yè)務與之撇清。但他并沒有這樣做。事實上,他還公開利用自己的職權招攬生意。他早先的人事任命表明,利用政治權力積累個人財富的將不會只有他自己。
需要問的是,為什么腐敗事關重大?提示一下:關鍵不在于金錢,而是背后的動機。
當然,我們可以討論落入特朗普囊中的巨款—數(shù)目將以十億美元而非百萬美元計(他承諾的不領工資是個讓人惡心的笑話)。但美國是個非常富裕的國家,政府支出每年超過4萬億美元,所以即使大肆地中飽私囊,涉及的金額也可以小到忽略不計。重要的不在于這些人染指的金額是多少,而在于為了得到這些錢他們做了什么,以及由此帶來的糟糕政策。
通常來講,政策反映的是可行性(哪些可行?)和意識形態(tài)(哪些符合我的預想?)之間的某種結合。我們一般會抱怨說,意識形態(tài)總是壓倒事實根據(jù)。現(xiàn)在,我們將看到第三種因素發(fā)揮強有力的作用:高官們,包括站在權力之巔的那個人,能讓哪些政策為其賺錢。這樣做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先從相對小的事情說起,選擇貝琪·德沃斯擔任教育部部長。德沃斯與特朗普關系密切,但是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她代表性的議題:教育券,即給家長錢來代替讓他們的孩子直接接受公立教育。在這一問題上,盡管有許多證據(jù)稱教育券的實際運作多么有效,但這其實是很糟糕的主意。比如,路易斯安那州推行的大規(guī)模教育券計劃,無疑降低了學生的成績。但教育券的推行者不會就此罷休,教育券最終可能流向營利性教育機構。
營利性教育的歷史記錄真的很可怕,奧巴馬政府一直在打擊擾亂教育行業(yè)的詐騙行徑。但現(xiàn)在情況不同了:營利性教育的股票在大選后飆升。未來將會出現(xiàn)2所3所甚至更多的特朗普大學!
接下來,我再說說特朗普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盡管沒有明顯的理由,但他的計劃涉及大范圍的公共資產(chǎn)私有化。這里所說的沒有明顯的理由,是除了給裙帶關系和牟取暴利創(chuàng)造巨大的機會。
但真正可怕的是腐敗對外交政策的潛在影響。再強調一遍,外國政府已經(jīng)在給特朗普輸送個人財富,試圖以此贏得影響力,而他本人也歡迎他們這么做。
你心里一定感到疑惑,沒錯,這么做是非法的,實際上也是違憲的,明顯違反了酬金條款。但誰會按憲法執(zhí)行呢?國會中的共和黨嗎?別傻了。
先不說對民主規(guī)范的破壞,不妨想一想這種事實上的賄賂將給美國造成的政策傾斜。什么樣的政權會通過讓總統(tǒng)及其朋友發(fā)財來贏得影響力?答案是,只有不遵守法治的政府會這樣做。
試想一下:英國或加拿大會取消有關法規(guī)來推銷特朗普高爾夫球場,或者通過給特朗普酒店介紹生意來巴結即將就任的政府嗎?不會的。這些國家新聞自由,法院獨立,有專門杜絕這種不當行為的規(guī)定。相反,像普京統(tǒng)治下的俄羅斯那樣的國家很容易將巨額資金輸送給美國的最高層,換取美國收回對波羅的海各國的安全保障作為回報。
人們希望負責國家安全的官員向特朗普解釋,以商業(yè)考慮驅動外交政策會造成什么樣的破壞。但是有報道稱,特朗普幾乎沒有與那些官員會面,拒絕接受當選總統(tǒng)后通常會獲得的情況通報。
那么特朗普時代腐敗的影響會有多大?最佳的猜測是,腐敗的影響會比人們的想象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