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吉英
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淀,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城區(qū)小學生中,由于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課外閱讀量少,導致口語交際能力、作文能力較低,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城區(qū)學生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多數(shù)學生讀書積極性較低。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課外閱讀更是囫囫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沒有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我校學生大多數(shù)家庭條件差,很少買書。不少城區(qū)小學缺乏資金,不能建立一個象樣的圖書館(室),藏書少,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針對學校的實際,要加強學生的閱讀,筆者認為應從課堂、課外及資源開發(fā)三方面入手:
一、展開對話,豐富閱讀實踐
1.積極培養(yǎng)對話意識。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話的基礎,對話過程本質(zhì)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共同參與的精神歷程。良好的對話氛圍產(chǎn)生于教學主體間的對話意識。必須有這樣一種“對話意識”,即一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于共同創(chuàng)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那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靈活的教法,都將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他們對美的追求與仿效。在教師精心營造的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生自然會樂讀樂說,才能產(chǎn)生對話的意識與渴望。
2.巧妙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1)再現(xiàn)課文情境。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對話的欲望。如,《豐碑》一文,雖然悲壯感人,但與學生實際較遠,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緣此,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自由朗讀,才能夠縮短時空距離,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從而激起學生體驗、對話的欲望。我們可以讓學生演一演軍需處長,使人物的姿態(tài)、形象漸漸地鮮活起來,讓學生對軍需處長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鎮(zhèn)定”,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他“安詳”,對工作竭盡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一個巧妙的設問,是一支點燃學生的火把。如教學《永生的眼睛》一課,教學伊始,老師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紛紛質(zhì)疑:眼睛為什么可以永生?這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fā)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有時,教師也可以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探究的精神,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對話熱情。(3)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于永正老師是把表演引進閱讀教學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組織的課堂表演,不是簡單的檢查匯報學習的結(jié)果,而是一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對話。像“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等活動方式,都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
3.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繁瑣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墩Z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目標中,首次提出了“感悟”這一概念,我們認為,所謂閱讀中的“感悟”,是指學生憑借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一定印象和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生個體由于認知經(jīng)驗的差異、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活動的千差萬別,便有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整體性感悟是閱讀主體把語言文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對言語對象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全方面的整體把握,獲得的是言語的表面意義和隱含意義的總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緣此感悟要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整體感悟,遵循從“整體——局部——整體”的認知途徑,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語言。
二、立足文本,優(yōu)化朗讀效果
1.教師范讀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師范讀能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在聽讀時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jié)構(gòu),還能為學生提供仿讀的對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如,我校一位老師在教學《梅花魂》一文時,除了播放課文錄音,還多次進行了片斷范讀。采用的語調(diào)、語氣、語速,都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無比眷戀之情。結(jié)果,學生在討論時,體會到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到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學生也學習到梅花的堅貞不屈的品格,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族意識及愛國情感。更可喜的是,在檢查學生讀書時,學生的朗讀非常精彩,與老師相比有過而無不及!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讀的習慣。在上新課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預習,看準字形,查找字音,先“讀”為快。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添字,不減字,不顛倒重復字詞,嚴格要求自己反復誦讀,達到文暢氣順的地步。這樣就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順應了部分學生好動、多動的生理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查字典比賽活動,朗讀比賽的活動。在開展的活動中,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能力。于永正老師訓練學生朗讀,是很有辦法的。在教學《廬山的云霧》一課時,他先對同學們說了幾句話,其大意是:我自己讀這課,先讀了幾遍,兒子說我不行,我就再讀,共讀了十多遍,現(xiàn)在讀得跟播音員差不多了。你們敢與我比賽嗎?為了公平,先讓你們讀幾遍,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口讀書;比賽開始了,于老師先請一個讀得較好的同學來讀,(讀得真好!)于老師一下子給“難”住了,覺得比不過她,于老師只好很誠懇地想請同學幫忙代他參賽,還要給他爭面子,經(jīng)過這么一激,再準備,再比賽,運用比賽,引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就如同是給運動員注入興奮劑,使其越讀越想讀。
3.珍視獨特感受,進行感情朗讀。讀準了字句,掌握了音節(jié),熟練朗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透徹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神氣”,與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產(chǎn)生共鳴,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學,上升到對文化的品味、鑒賞的層次,學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體會那么多的文字中包含的生活場景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帶領他們?nèi)プx呢?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要由文字轉(zhuǎn)化為自己想象中的畫面,讀“山”便會有山之巍峨雄壯,讀“?!北銜泻V┐笊铄洹R黄恼?,在熟讀以后,可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獲得的真切感受??孔x靠吟取得的效果,是靠講靠分析永遠得不到的。讀來的東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只有這樣,才是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也只有這種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zhàn),認知上的沖突,內(nèi)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的教學,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吸引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讓課堂活起來。
(責任編輯 全 玲)